在俄國的曆史上曾出現過四位女沙皇,其中的三位均與彼得大帝直接相關。一位是他的妻子葉卡捷林娜一世(也譯作凱瑟琳),另一位是他的女兒伊麗莎白一世,還有一位是他的孫媳婦葉卡捷林娜二世。在政治上,她們三位都是彼得大帝忠實的追隨者,承襲彼得開創的改革大業,將俄國繼續推向近代化,科學化的強國之路。然而在生活上她們卻各有所好。彼得夏宮顯然並不是她們的最愛,於是三代女王前仆後繼,共同打造了俄羅斯建築史上又一處輝煌----葉卡捷林娜宮 (Catherine Palace)。
1708年,彼得大帝將聖彼得堡南郊一處風景優美的莊園作為禮物,送給了愛妻葉卡捷林娜,而這處莊園的所在地就是後來的“皇村”(Tsarskoye Selo)。 1717 年,葉卡捷林娜授意一位德國建築師在這裏為她興建夏宮,成為葉卡捷林娜宮的雛形。後來,經過伊麗莎白一世和葉卡捷林娜二世的大力改造擴建,終於形成了一個外部宏偉,內部華麗的大型宮殿群,而且樓台亭閣,小橋流水一應俱全,如詩如畫。如果說彼得夏宮恰似蘇東坡的“大江東去”,氣勢如虹,巍峨壯觀;那葉卡捷林娜宮則如同溫庭筠的“寒玉簪秋水,輕紗卷碧煙”,清麗婉約,精雕細琢。遺憾的是我們的行程僅限於葉卡捷林娜宮內部。
上圖翻拍於《聖彼得堡及其郊區》一書,作者納塔利婭 波波娃。該圖顯示了葉卡捷林娜宮的主體建築,咋眼一看,相似於中國的四合院,坐落在綠蔭環繞之中。正對大門,是一條碎石鋪就的小路,穿過綠草坪,直達三層樓高的大宮殿。憑著我們豐富的影視知識,不難想象出女王的馬車浩浩蕩蕩開進來的場麵。
大宮殿矗立在綠草坪的盡頭。藍白相間的外牆,色彩明麗,猶如一股清涼的海風,迎麵撲來。洋溢著俄羅斯風味的金色教堂,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大宮殿門口的大理石雕塑和拾級而上的紅毯,更襯托出宮殿的典雅大方,清新脫俗。
更令人矚目的是外牆上的“傻大個子”雕塑,別具風味,獨出心裁。一個個身形健美,肌肉發達的漢子,低著頭,雙手向後護衛著壓在背上的梁柱,任勞任怨,而且一站就是幾百年,無怨無悔。
我想,女沙皇們一進門就看到這些俯首帖耳的“傻大個子”,定是暗自得意。建築師的這一“馬屁”,真是拍得太高明了。
為了避免過度擁擠,遊人是分時段進入。在排隊等待進內參觀時,入口處有4個俄國壯年男子表演銅管樂四重奏 (小號,短號,次中音號和大號各一) 。當他們吹起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午曲時,還邊吹邊變換隊形,猶如四隻小天鵝,調皮可愛,憨態可鞠,贏得圍觀者的一片喝彩。排隊等待的無趣因此一掃而空,在不知不覺中轉眼就該進門了。葉卡捷林娜宮如此貼心的安排,令人感動。
進門的第一件事是穿鞋套。俄國人的文物保護意識不是一般,我們雖然走過不少地方,但穿鞋套參觀還是第一次。
上圖是葉卡捷林娜宮的主樓梯。四周白牆上雕刻繁複細膩,看得人眼花繚亂。紅色的窗簾地毯,盡顯尊貴。遊人左上右下,次序井然,比起我們在冬宮的參觀,舒服多了。
主樓梯的牆壁上,雕刻和瓷器相互輝映。
主樓梯的天花板
從主樓梯登上樓,一個金碧輝煌的宮殿在這扇大門後等著我們的驚歎和讚美。
這是舞廳,左右兩壁是對稱的落地玻璃窗;前後兩壁是鏡子和假窗。窗子和鏡子之間的牆壁從下到上鑲嵌著金色的裝飾,在燈光和陽光的映射下,更顯金碧輝煌,熠熠生輝。想象一下身穿華服的俊男美女在此處翩翩起舞的場景,不禁陶醉。
這是安裝在前後牆壁的其中一麵鏡子。鏡子不僅增強了室內采光,而且使舞廳看起來大了一倍。
這是假窗。透過它,你可以看到隔壁房間炫目的燈光和藍色的陶瓷壁爐。
透過舞廳左右兩側的落地玻璃窗,可以俯瞰前後花園。這是前門的草地。
門廊上的小天使鍍金雕像
這是最為著名的琥珀廳 (Amber Room),四周的牆壁是用珍貴的琥珀馬賽克配以鍍金雕刻裝飾而成,因而滿屋富麗堂皇,奢侈至極。可惜禁止照相,我們隻好在門口快閃了一張,隻能看到琥珀廳的一個小角落。親愛的讀者,請運用你的想象,把如此密集繁複的雕飾乘以十,擴展到整整一個房間(55平方米),而且是從地板一直到天花板,那該是怎樣的目不暇接,眼花繚亂?難怪有人將琥珀廳視為“世界的第八大奇跡”。據說,該房間共耗費了6噸琥珀,價值超過5億美金。可惜的是二次世界大戰時,整個房間的精美裝飾被納粹擄走,至今下落不明,成為懸案。現在我們看到的琥珀廳是俄國政府花巨資重建的,其中有三百五十萬的資金來源於一家德國公司的慷慨捐贈。2003年當重建基本大功告成時,普亭總統和德國施羅得總理(Gerhard Schronder)共同剪彩,將重現光華的琥珀廳作為賀禮,獻給了聖彼得堡三百年華誕。我們在這個故事裏,不僅看到了俄國不惜代價重建輝煌的努力,也再一次被德國人為曆史懺悔,為戰爭贖罪的誠心所打動。
葉卡捷林娜宮房間眾多,每一個都金碧輝煌,光彩照人。但是卻又各具風格,絕不雷同。上圖是綠柱廳,華麗中透出淡雅精致。
這一處卻花團錦簇,彌漫著優雅和浪漫。如果我沒有記錯,那不是普通的牆紙,而是絲線織成綢緞。
這是眾多餐廳中的一間。在四處金光閃閃的宮殿裏,突然看到一間如此素潔典雅的房間,不禁眼前一亮,似有如沐春風的感覺。設計師的才能正體現在“濃妝素抹總相宜”的搭配之中。
大宮殿的後麵是巨大的花園,可惜我們的行程有限,隻能看到的是與大宮殿比鄰的歐式花園。其中圓形彎曲的幾何圖案,與四四方方的大宮殿相映成趣。
花園裏當然少不了大理石雕塑。
站在花園裏,透過樹蔭仰望,金色的教堂尖頂在蔚藍的天空下分外巍峨挺拔,神聖莊嚴。
一條小徑通向密林深處,據說那裏還有一個中國園 (亞曆山大花園)。
在我們短短的旅程中,這已經是第二個彼得大帝贈給愛妻葉卡捷林娜的莊園(另一個是卡德裏奧爾格公園,請參見第六節塔林)。葉卡捷林娜何許人也,能夠如此幸運?她的本名叫瑪爾塔,是立陶宛農夫之女。幼年喪父,家境貧寒。她曾是緬希科夫家的女傭,沒想到被前來訪友的彼得大帝視為天人,猛追不舍。雖然這樁門不當戶不對的婚姻受到了許多阻力,也不被看好,但是彼得力排眾議,將她納為皇後。事實證明二人感情篤定,恩愛有加。有人評說彼得為人殘暴,我很難相信。一個對於出身貧寒的妻子如此情深意重的人,定是有一顆柔軟溫暖的心。
“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但在聖彼得堡,我們得改口說“夕陽無限好,隻是近夜半”。因為如此美景出現在深夜十一點,這就是所謂的“白夜”現象。每年6–7 月份,由於地處高緯度地區,聖彼得堡幾乎沒有真正的黑夜。夜幕在十二點以後才會降臨,但是很快黎明又將太陽緩緩托起。所以這時的聖彼得堡是名副其實的“不夜城”。
沐浴在午夜陽光下,海港一片寧靜,沉睡中的聖彼得堡市區,在遠遠的地平線上,若隱若現。
如果把我們的波羅的海之行比作一部悠揚的圓舞曲,那聖彼得堡則是其中最為華麗的樂章。但是很無奈,精彩終有結束的時候。記得我們年輕的俄國導遊曾說過:“臨別時我們不說再見,我們說達斯維丹尼亞(俄語:再見)”。雖然並不會俄語,但是這個詞卻讓人覺得充滿詩意。
達斯維丹尼亞,聖彼得堡,我已經開始期待與你的下一次重逢。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