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澳大利亞遊記 – 3: 美國來的鄉巴佬逛悉尼

來源: 嘟嘟他爹 2016-04-22 20:06:3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2171 bytes)

第三天:悉尼一日遊

這幾天悉尼的天氣真好,每天都是藍天白雲,白天的溫度大約是華氏75度。走在太陽地下有點曬,站在樹蔭下麵,小風吹來,非常的爽。我們按照如下圖所示開始了今天的悉尼一日遊。

悉尼一日遊上午的路線圖

從旅館出來的第一站是海德公園。剛一聽到這個名字,不禁有點啞然失笑,作為英國在海外曾經最大的殖民地,有一個和倫敦著名公園同名的市內公園是題中應有之意。

                   

從海德公園看悉尼塔

海德公園離我們的旅館2條街。初建於1810年,已有200多年的曆史,有大片潔淨的草坪,百年以上的參天大樹,是這裏休閑的一個好去處。公園的中心是一個設計獨特的噴水池。他是由一組青銅雕塑組成,中間高處的是一位手拿古琴的少年,他的後麵有扇型的噴水,水池裏還有幾組銅雕。這幾天因為悉尼在準備澳大利亞日的慶祝活動,公園裏到處都在搭建臨時建築,繁忙都很。

青銅雕塑看著很有力量

少女射箭

穿過海德公園,就是著名的聖瑪麗大教堂。聖瑪麗大教堂(St Mary's Cathedral)是悉尼天主教社區的精神家園。它是悉尼大主教的所在地, 是澳大利亞規模最大、最古老的宗教建築。大教堂是由當地的砂岩建成,“哥特式”的建築風格是歐洲中世紀大教堂的建築遺風。它始建於1821年,而天主教神父正式來到澳大利亞是在1820年,因此聖瑪麗大教堂又被稱為澳大利亞天主教堂之母(Mother Church of Australian Catholicism)。1865年修建中的大教堂毀於大火。重建工程於1865年開始,耗時60多年,於1928年完成。1998年至2000年,加修教堂的尖塔。大教堂長107米,中殿24.3米寬,天花板高22.5米,中心塔高46.3米,前塔和尖塔的高度為74.6米。聖瑪麗教堂氣勢雄偉恢宏,內部莊嚴肅穆。教堂地下墓穴的馬洛哥神父地板圖案,是以創世紀為主題的,由彩色的碎石鑲嵌而成,因手工十分精巧而聞名世界。它不僅是過去的寶貴遺產,也是今天整個城市和國家精神和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段介紹來自百度百科)

從海德公園看聖瑪麗大教堂

教堂的正門

教堂內的窗戶

金色的陽光照耀著大廳

沐浴在神的光芒之中

教堂的上半部裝著一排黃色的玻璃窗,陽光透過窗戶照進來,大廳裏麵金光閃閃,教堂內祈禱的人們似乎沐浴在神聖的光芒之中。真的是莊嚴肅穆。

從聖瑪麗大教堂出來,我們沿著馬路走到了新南威爾士美術館 (Art Gallery of New South Wales)。建於1874年的新南威爾士州美術館是澳洲國內3大美術館之一,陳列著澳洲境內最優秀的藝術作品。館內主要展出的是澳大利亞各個時期的美術作品,也有印象派大師和亞洲的美術作品。每年澳大利亞美術界最重要的三項藝術大獎的評選都在這裏,獲獎的作品也都在這裏展出。

新南威爾士州美術館並不高,地上一層,是仿古典的建築,另外4層則在地下。美術館外牆全部由淺桔黃色石材裝飾,入口處有個突出的柱廊,頗具古羅馬神廟的遺韻,外立麵貫通上下柱間的是狹長的方窗,窗框與窗楣處都是典型的文藝複興時期雕刻做法。入口內是一處玄關式的小展室,中間穹隆圓頂,兩旁半圓形,通過這個展室進入美術館的正廳。與室外的古典建築做法不同,美術館地麵是淺色大理石,偌大的展廳內沒有任何多餘裝飾,粉白的牆上懸掛著一幅幅畫作,天頂上的射燈發出一束束柔和的光,為畫作提供適合的照明。由於美術館與皇家植物園毗鄰,建築師在有些展廳的轉角處開窗,形狀瘦直的玻璃削弱了室內大塊的實體,增加了虛實的變化,又引入自然光使室內外空間交互,在飽覽藝術品之餘還得以觀賞室外的自然美景,真是一舉兩得。

由於藝術館有兩層展室處於地下,從外觀看整體建築不很高大,但雕刻精美的外部結構以及圍繞整個建築物的華麗石柱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藝術館的大門在四樓,進入後施明亮的大廳,兩側分別為19世紀歐洲和澳大利亞美術展和20世紀澳大利亞美術展。19世紀歐洲美術展館裏珍藏著許多優秀作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惠斯特勒的《銀灰的夜景》和印象派大師畢加索。莫奈以及勞特雷克的作品。

         參觀美術館是免費的。我們僅僅匆匆地走了一遍,說實話,裏麵能夠吸引我的作品不多,又不讓照相,這裏我也就不班門弄斧了。有一幅現代派作品,就是一個鏡框,鑲著玻璃,透過玻璃,就看到牆。玻璃上寫著類似“你在透過鏡框看到牆”的話。它的特殊性,給我留下印象。我們每個人在看待外界事物時都是通過一個社會或自我設下的框框來看,而你能看到的往往又是被掩蓋的真相。有點意思!

            從美術館出來,穿過立交橋,我們來到悉尼皇家植物園。(以下信息來自互動百科)悉尼皇家植物園麵積30公頃,於1816年在當時總督Macquarie主持下建立,占地24 公頃,原是澳洲的第一個農場,緊鄰悉尼歌劇院和中心商務區。每年吸引了300多萬遊客來參觀。 當地適宜的氣候條件非常有利於植物園的植物收集。植物園收集展示了熱帶和亞熱帶植物7000多種,其中不少是殖民地時期從國外引進的,如柑橘,有些是在國內和太平洋地區考察引進的,有的甚至是植物園前身第一農場時期通過種子交換而來。植物標牌提供植物收集的曆史信息,特色的園區更是植物園曆史的寫照。

悉尼皇家植物園

悉尼皇家植物園的主要景點:

宮廷花園(The Palace Garden)該址原是一幢大型的維多利亞式花園宮殿(The Garden Palace),它是悉尼舉辦的1879~1880年國際博覽會的場館,1882年燒毀後,地塊成為植物園的一部分。該園最具特色的是紀念噴泉和下沉式花園。 

棕櫚園(The Palm Grove) 建於1851年,是植物園最具特色和曆史最長的園區之一。收集展示了140多種棕櫚科植物,有澳大利亞最常見的澳洲蒲葵(Livistona australis),其嫩梢可以食用,葉片可製作草帽。種植區用君子蘭鑲邊,春季是最佳觀賞季節。 此外,還可欣賞到一些參天古樹,它們是19世紀20年代和50年代植物學家野外收集的種子開始培育長大的。1853年種植的昆士蘭貝殼杉(Agathis robusta)是植物園中最高大的一棵植物,其他古樹有茶、錫蘭肉桂等。 

蕨類植物區(The Fernery) 緊鄰棕櫚園,原來是總督的家庭花園,原產澳大利亞和世界各地的熱帶、亞熱帶和溫帶的蕨類植物被藝術而便於教育宣傳地布置。近來改造的精美鋼結構遮蔭係統更為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第一農場(First Farm) 這一區域曾栽培了殖民地時期第一批作物。現劃為14塊平行的種植床,部分仍是展示當時農場的風格,部分種植了按科布置的植物,杜鵑和秋海棠也收集在這兒。 

低地園(The Lower Garden) 是19世紀農場海灣(Farm Cove)填海拓地的區域,通過在園區小溪流攔壩形成了一係列的跌水和湖麵,湖畔種植了墨西哥落羽杉和榕樹等。

 展覽溫室(Tropical Centre)由兩座非常現代的建築組成,塔形建築展示澳大利亞熱帶植物,弧形建築收集了澳大利亞以外的熱帶植物。 

皇家植物園的大門

我們從植物園裏匆匆走過,看到許多認識的和不認識的樹木。這時天氣開始漸漸地熱起來,我家領導感覺太陽有點曬,因此我們沒有過多地停留此處。

在棕櫚園內

出了植物園,我們來到悉尼總督府(Government House)。根據維基百科介紹:悉尼總督府位於皇家植物園傍邊,可眺望悉尼港。走近總督府,看到城堡頂上飄揚著澳大利亞國旗和新南威爾士州州旗。悉尼是歐洲殖民者在澳洲建立的第一個殖民地,澳洲的第一個總督府就建在悉尼。1816年時的澳洲總督就打算建新總督府,直到1845年才建成。1901年澳大利亞獨立,議會設在墨爾本,澳洲總督就很少再使用這個官邸。此後州政府收回這座城堡作為新南威爾士州總督官邸,也稱為總督府,不過是新南威爾士州總督府。直到1996年總督辦公室從這裏搬出後,就開始對外開放,現已成為悉尼重要的旅遊景點之一。曾經風光無限的殖民政府官邸現在已經是澳大利亞殖民曆史遺跡的一部分,經過修葺之後,總督府還是保持了一個多世紀之前的原貌。見證了澳大利亞曆史的開始。總督府內部布置完全是英式的,有會議廳、舞廳、書房、餐廳、起居室。門廳的四周牆上裝有各任總督的畫像,所有的窗子玻璃都是防彈的。     

總督府外景

總督府門口

         總督府內部隻有周五和周六相公眾開放,我們是周一去的,隻能在院子裏轉轉。在屋子前麵有一棵巨大的摩頓灣無花果樹,在中文裏又叫做榕樹。這種樹的種子可以寄生在別的樹上或著建築物上,然後樹根再慢慢地長到地麵上,紮進土壤中。在柬埔寨的吳哥窟就有幾棵橫跨在建築物上的榕樹。悉尼總督府的這棵樹是在1845年左右種植的。

摩頓灣無花果樹

摩頓灣無花果樹的樹根

總督府牆上的徽章

總督府的側院

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的塑像

從總督府出來後,我們來到悉尼博物館。悉尼有許多博物館,最有名的是澳大利亞博物館,是世界排名第六的自然博物館。悉尼動力博物館作為一個科技博物館也很有名。與他們相比,悉尼博物館是一個很小的博物館, 專注悉尼城市史和澳大利亞古代和早期殖民史。博物館成立於1995年,館址是一処重要曆史遺址,當地的曆史地層非常多,包括建成於1788年的殖民時期第一座總督府。這裏也是悉尼地區澳洲原著民最早與英國殖民者接觸的地方。總督府建築在1846年拆除,以後這裏發展為居民區和商業區。直到1983年,此區域開發重建時根據規定進行考古發掘時,第一座總督府的遺址才又被發掘。鑒於發現的考古遺存具有曆史意義,澳大利亞曆史建築基金會決定在遺址上建立一個專注悉尼曆史的博物館,著重在殖民前的本地曆史與殖民史。

悉尼博物館的建址紀念

博物館外和我們外孫同名的酒吧

從館內的介紹得知悉尼是歐洲第一個澳洲殖民聚落以及充當罪犯的流放地,1788年由英國第一艦隊的船長亞瑟·菲利普建立 。這位總督帶著第一艦隊的11艘船、1400人(其中大都是來自英國的囚犯)於1788年1月到達了今日悉尼港所在位置。這些船中最大的約3百噸排水量。相比於一艘現代的驅逐艦大約有7千噸到1萬噸,一艘航空母艦大約為6萬噸到10萬噸。這些船簡直小到沒有辦法相比。再具體一點,2014年海口市接受了一艘漁政執法船,該船由廣東江龍船舶製造有限公司承建,於2012年11月29日開工建設,總船長49.5米,水線長47米,型寬7.6米,型深4.3米,航速18節,排水量(滿載)330噸,續航力1500海裏,自持力15天,定員25人。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這麽小的船,而且還是木帆船,裝滿囚犯,從英國普利茅斯啟程,順著大西洋一路向南,繞過南非的好望角,穿過印度洋,進入太平洋,從澳洲南邊繞到位於澳洲東南部的悉尼灣。在那個年代,是多麽漫長而艱苦的航程呀。

英國政府的命令下,亞瑟·菲利普在1788年於悉尼灣建立了罪犯流放地。他以當時的英國內政大臣悉尼子爵托馬斯·湯森命名該地,以頌揚這位悉尼爵士發布憲章,批準建立流放地的貢獻。

澳洲原住民在悉尼地區居住已至少有三萬年。1788年第一艦隊抵達時,本地尚住有4000-8000個原住民。悉尼地區有三種不同的語係,它們可推敲為較小部落的方言。 部落有各自的領土,其領土的選址決定了資源的多寡。1789年4月,一場天花奪去悉尼不少原住民的性命。保守估計,500-1000個原住民死於這場疾病 。到1820年為止,悉尼地區隻剩下幾百個原住民。麥爵理總督則進一步把原住民「開化、基督教化及教化」,使他們離開部落。

首次的淘金熱始於1851年,悉尼的港口湧入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潮。19世紀末,由於工業化所帶來的便捷,使悉尼人口迅速膨脹,在20世紀前夕,悉尼的人口已經超過100萬。在20世紀,悉尼繼續擴展,湧入了歐洲和亞洲的新移民 。悉尼人的祖先大多來自英國愛爾蘭。其他移民陸續來自於亞洲,歐洲,和美洲 。悉尼現在大約有600萬人,其中亞裔人群大約占十分之一。走在悉尼的大街上,有兩個明顯的特點,一個是年輕人特別多,另一個是滿街都能聽到國語和韓語的對話。感覺好像亞洲人比舊金山還多。

中午飯我們在悉尼塔(Sydney Tower)上的旋轉餐廳吃的。根據維基百科記載:悉尼塔位於澳大利亞悉尼市中心,高304.8 米,是澳大利亞最高的建築,也是南半球最高的參觀平台。悉尼鐵塔始建於1968年,曾經計劃建設為購物中心,直到1981年才全部完成。悉尼塔是一個多功能建築物,它的外表呈金黃色,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格外壯觀。高達230米的管狀塔身是由46根長5米、直徑6.7米、重32噸的管子一個壓一個堆積而成。管的外部有56根鋼纜與地麵建築物相連。每根鋼纜重7噸,由235 股7 毫米的鋼絲擰製成。鋼纜總長度可達170公裏。悉尼塔的塔樓是個9層的圓錐體建築,第一、二層是兩個旋轉式餐廳,各有座位200多個,因為座位有限,吃飯必須預訂。我們是在早上出發之前就定好了午餐。我們一邊吃飯,一邊憑窗眺望,整個悉尼市一覽無餘。近處是大片大片的樓房,無邊無際的綠地,光閃如銀帶的高速公路,連綿似流水的汽車。遠處碧海藍天渾然成一體難辨邊際。海灣裏,巨輪進進出出,帆船輕盈地遊蕩,好像是一幅美麗的圖畫。 悉尼塔建在市中心購物中心的頂上,購物中心裏有大小商店180個,商店裏琳琅滿目,從時裝、皮毛、照相機,到食品、書報雜誌,應有盡有。 

從空中看悉尼 - 1

從空中看悉尼 - 2

從空中看悉尼 - 3

從空中看悉尼 - 4

從空中看悉尼 - 5

從空中看悉尼 - 6

從空中看悉尼 - 7

從空中看悉尼 - 8

從空中看悉尼達令港

敬請期待澳大利亞遊記 - 4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這一圈都是步行嗎? -小鼻子- 給 小鼻子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22/2016 postreply 22:37:38

都是步行。撒來了走! -嘟嘟他爹- 給 嘟嘟他爹 發送悄悄話 嘟嘟他爹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23/2016 postreply 14:59:08

好去處。房價及生活費用滿高。 -清水仙翁- 給 清水仙翁 發送悄悄話 清水仙翁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23/2016 postreply 08:01:34

謝謝分享!及時啊,昨晚剛到悉尼。 -甜姐- 給 甜姐 發送悄悄話 甜姐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23/2016 postreply 11:00:17

玩悉尼,至少要去幾個地方,在悉尼歌劇院看歌劇,QVB,參觀博物館,到魚市吃魚。Good Luck! -嘟嘟他爹- 給 嘟嘟他爹 發送悄悄話 嘟嘟他爹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23/2016 postreply 15:08:24

多謝介紹。悉尼的藝術博物館是可以照相的,澳洲似乎沒有不允許照相的公共場所。 -unpatriot- 給 unpatriot 發送悄悄話 unpatriot 的博客首頁 (122 bytes) () 04/23/2016 postreply 17:37:03

悉尼一年大部分時間都是這種天氣,要不怎麽會是前10的宜居城市? -largesammy- 給 largesammy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24/2016 postreply 00:15:54

由於距離太遠一直在猶豫是否值得承受辛苦去那裏,看了不少遊記,認為那是一個沒有太多特點的城市。謝分享! -笑薇.- 給 笑薇. 發送悄悄話 笑薇.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24/2016 postreply 02:33:35

喜歡旅遊。 說實話, 悉尼是很少的我們很不喜歡的城市。 很平庸的那種,尤其 那個悉尼歌劇院,隻能遠觀, 接近它就發現是個笑話 -媚蘭子- 給 媚蘭子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24/2016 postreply 16:37:48

謝謝您的分享! -嘟嘟他爹- 給 嘟嘟他爹 發送悄悄話 嘟嘟他爹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29/2016 postreply 19:05:17

天氣真好。無花果樹可以長這麽大呀。 -陳默- 給 陳默 發送悄悄話 陳默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24/2016 postreply 17:12:37

謝謝! -tang07059- 給 tang07059 發送悄悄話 tang07059 的博客首頁 (56 bytes) () 04/25/2016 postreply 06:34:3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