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不同的解讀,不同的意見,都是很正常的。也歡迎討論,但不是相互攻擊。
對社會曆史人物,大家可以品頭論足,就事論事,不要對發言者進行攻擊。
我自己“有幸”趕上了批判孔老二的年代,記得到處大字報批林批孔。那時小學生還要學習寫大字(用毛筆蘸墨汁),作業之一就是寫大字報批孔。學習論語,首先是從寫大字報和標語批判孔老二開始的。
多謝上麵諸位的跟帖與討論。隻是對孔子及其學說,特別是近代社會道德規範的演變做些許展開
本帖於 2014-07-07 22:59:21 時間, 由版主 嘉崚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