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真是人如其名,攻擊性比刀劍還要刻薄!看不出半點文人的溫雅氣質

回答: 你這是典型的思而不學則殆顧劍2013-11-05 08:17:06

你讓西方人找一找西方這些著作文獻“原本”的最早年代的手抄本來,難!為啥?

因為找不到。

且別說“原本”看不到(這可以理解,畢竟很困難!),那麽,距離“原本”兩三百年時間的手抄本有嗎?

考古也基本沒有發現。

(噢,對了,有那麽一片紙草片吧,還是19世紀在埃及發現的一份賬單,記錄時間為羅馬時代,背麵才是古希臘文的《雅典政製》,距離亞裏士多德時代至少有400年了。而亞裏士多德的兩三百萬字的科學巨著,就剩下這點孤本抄本殘片了,這能有什麽說服力嗎?

在希臘地區,幾乎沒有發現過能夠辨認的公元前的紙草文獻。而古希臘時代的學者當時使用的大多是紙草或石板泥板記錄文字,而不是羊皮紙,因為羊皮紙是在埃及托勒密王朝時期才發明出來的,且價格昂貴。)


不僅如此,距離古希臘“原本”已經有一千兩百年之久的阿拉伯語的轉譯本(阿拉伯百年翻譯運動),總應該有吧?

他們的翻譯本也找不到了。

(阿拉伯人翻譯的來源很多是拜占庭提供的,而拜占庭那邊卻沒有對應的保存,上千年的拜占庭帝國也隻保存下來一份所謂的阿基米德手稿,這能讓人理解嗎?更何況,拜占庭的希臘文版本,也不過是古希臘文“原本”的手抄本的手抄本的手抄本!)

再後來流行的手抄版本,就是從阿拉伯語(或希伯來語)繼續轉手之後的拉丁語、英語等四手、五手貨了。現在能看到的最早舊抄本,大多為公元10世紀-15世紀的版本。

這就是西方的所謂“信史”的傳承過程,就像孫猴子從石頭縫裏蹦出來一樣,突然間,數百萬字以上的西方曆史文獻著作,如同百花齊放一般,在公元10-15世紀時期,全都湧現出來了!

但是,在考古方麵,卻基本上查無對證。

且別說“原本”,就連數百年之後的手抄本,都難見到,就算是見到了,也不過是一點殘片而已,上麵總共才有幾個字?如何拿來證明幾百萬文字的真實存在?

而西方後世流傳的這些數百萬字以上的文獻著作,內容天曉得是真還是假,這裏麵究竟夾帶有後世的多少水分和私貨,誰能說得清楚?

可西方人說什麽,中國人就得信什麽!中國人的所謂希臘史研究,無非是將英文版的希臘著作翻譯為中文版,而且全盤照搬,僅此而已。。。

隻能說,你對N手貨----中文版的希臘史,閱讀得比較認真。(你可能是曆史係畢業的吧,但肯定不是考古係的。因為曆史係靠曆史文獻生存,而不是靠考古實證生存。一句話,曆史係都是紙上談兵的高手。隻可惜,西方曆史文獻的流傳過程,實在是太糟糕了!遠遜於中國曆史文獻的一路傳承。)

你現在不過是在炫耀你讀過的“N手貨”的那些知識而已,然後開始鄙視他人,一副盛氣淩人的架勢。



對應於中國的情況:

1973年定州漢墓出土竹簡《論語》是現今所見最早的《論語》抄本,屬於《論語》的漢簡有620枚,錄成釋文的共7576字,約為今本的二分之一。通過統計對照簡文避諱用字,我們認為定州漢墓竹簡《論語》當屬漢高祖劉邦時期抄本。
  ---------------------孔子死後兩百多年

1993年,湖北荊門郭店楚墓出土了竹簡老子。這是迄今可見的最早的《道德經》。1973年長沙馬王堆3號漢墓出土的甲乙兩種帛書《老子》,是西漢初年的版本,把《德經》放在《道經》之前,也受到學者的重視。
  ---------------約公元前300年,老子死後約兩百年

《周易》的出土本,現在有三種。上博楚簡《周易》是戰國文本,卦序同今本,文字內容也大體同今本,沒有傳。漢代的《周易》,現在有兩個本子,一個本子是馬王堆帛書《周易》,另一個是雙古堆漢簡《周易》。

《銀雀山漢墓竹簡》1972年發掘出土於山東臨沂銀雀山兩座漢墓中。簡文書體為早期隸書,寫於公元前140~前118年(西漢文景時期至武帝初期)。銀雀山漢墓竹簡共計有完整簡、殘簡4942簡,此外還有數千殘片。其內容包括《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六韜》、《尉繚子》、《晏子》、《守法守令十三篇》、《元光元年曆譜》等先秦古籍及古佚書。這些古籍均為西漢時手書,是較早的寫本。

《史記》問世之後,刊印的版本甚多,目前現存最早的版本為南北朝時期的抄本殘卷。最早的刻本為北宋時期的《史記集解》單刻本。

2000多年來國人從未見到過的古文《尚書》首次出現在清華大學入藏的一批珍貴竹簡中,這是自秦始皇焚書之後首次出現的真本古文《尚書》。





有人說:

“法國盧浮宮館藏的希臘古典藝術珍品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一件文物是有明確出處的,都是來曆不明的,都是文藝複興以後,大約相當於中國清中後期發現的;所有文物都是單獨發現的,沒有明確發現時間和地點的,也就是說,你別想考證它的真偽,你就聽我說吧;所有文物都缺乏相關證據支持,年代都是想當然的,都是純推測的。

  文物經典說法:1、發現於×××,可能發現於×××,疑發現於×××,沒有明確發現時間和發現地點,或雖有發現地點,但不精確,另外,使用發現這一詞也很奇怪,很值得回味。

  文物經典說法:2、約公元前×××年,發現於17××年或18××年,18××年或19××年入藏,有時還要加個×××年仿製,文物都是蹦出來的,另外,一個孤零零的作品,如何得出×××年仿製,進而得約公元前×××年,怪哉。


  不信你搜搜,所謂的希臘文物,幾乎都有偽造的嫌疑,他們有一個共同特點:第一、他們都不是原作,都是仿製品,複製品,第二、他們集中發現於19世紀或二十世紀頭二十年這一百多年裏,注意是“發現”,很值得回味咀嚼的一個詞。”




所有跟帖: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