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吧,去尋曾經的城

來源: snowandlotus 2024-01-05 17:43:3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3301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snowandlotus ] 在 2024-06-23 15:07:58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請問:星光夜市還開嗎?怎麽沒見牌子?”

穿過中醫院門前擁擠的馬路,我站在五一電影院路口問一個路邊售貨亭裏的年輕攤主。

“星光夜市哪在這,是在饢文化園那邊,這裏是五一路。”

我一愣:“是在五一路呀,什麽時候搬到饢文化園了?”

輪到他楞楞地看著我,顯然不知五一路的光輝曆史。連問幾個攤位,沒人聽說過五一路星光夜市。我茫然了。

 

正是初秋,路邊樹枝上的葉子仍然精神頭十足地綠著,似乎秋風告訴過它們有故人歸來,慢點飄落。扭頭瞧見從原黃河商場方向走過來兩位大叔,停在離我不遠的人行道中間繼續說著什麽,我猶豫了一下就上前打聽。他倆先是一楞,隨即意識到我是個老早離家老大回的遊子,便親近地解釋:2009年七五過後夜市就全都關停了,前幾年重新放開時,由於這裏在醫院旁邊老堵車,影響看病,就搬走了,不過在長江路那邊開了個小的。原來如此。現在也堵。

 

僅僅十四年的時間,曾經十字交叉兩條長街,數萬盞滿天星燈光璀璨,號稱遠至中亞、西亞、南亞、東南亞最大的夜市,一度令烏魯木齊人引以為豪,如今的年輕小販們就已經不知這片城區過去什麽樣。曆史遠比我想象中健忘。那就走吧,看看能尋到多少兩百年前的模樣。

 

盡管離市區十幾公裏外有處唐代輪台城遺址,由於發現較晚、認證有分歧,烏魯木齊的曆史通常是從清代算起,是個年輕的城,前身迪化屯城隻比美國建國早十八年。不像美國有眾多保護很好的二百餘年老建築,烏巿全城僅剩紅山上的鎮龍寶塔是乾隆時期原裝的,隻在八十年代時把青磚刷成了紅色,令高塔更襯天邊日暮,同時也把三十年代被盛世才一把大火燒剩的山門移到山上保護起來。原山神廟的廢墟上建起一座古香古色的遠眺樓,雕梁畫柱,三層飛簷在峻嶺綠樹間顯得神采奕奕。歡聲笑語的現代人不曉得這裏曾經有過廟、有過老道,那時的人們也是這般遠遠近近地趕來,他們在這裏趕廟會、祈福山神、祭拜靈山博格達峰,那些打把勢、賣藝的在各自的群裏可著勁地吆喝,場景比現在熱鬧。山下的大佛寺也在廢墟上重建了,我倒沒見有人去拜佛,當年的嫋嫋香火如今隻在史記中繚繞。

 

迪化城內從乾隆年間起密布的那些亭台樓閣,包括按方位排列的城隍、關帝、文昌、財神等廟宇及民居,自1864年開始曆經宗教大戰、軍閥混戰、舊城改造後全部消失得無影無蹤,現存的清代風格文廟是全疆僅存的一所文廟,它的前身連同周邊其它建築在宗教戰爭中遭焚毀後,光緒年間曾遷址於大十字,到1922年新疆都督楊增新為了擴大規模,又將其移至今前進街與建國路交叉口附近。曾有位高鼻梁、濃眉大眼的維吾爾兄弟悉心關照這一漢家文史館,可惜那時我並沒意識到它多麽珍貴,這次回烏也未及再次造訪。

 

倒是走到了大十字,現解放北路與中山路的十字交會處,自迪化建城以來一直是最熙熙攘攘的市中心,如今風頭不如後起之秀的二道橋了,甚至有些落寞,仍引領著烏魯木齊的時尚。這其中的韌性與執念看不見、摸不著,卻就在陽光灑落的招牌上,就在秋風送來的鄉音裏。那是韌草。隻是,再韌的草也需要溫度。我不知該雙手合十還是該畫十字,隻想祈禱一個火爐,冬天來臨的時候燃起火苗,托住雪花福滿樹。

 

大十字路口往走東一百多米就是廣場,清朝的時候隻是個荷花池,周圍有銅鋪街、衣鋪街、留仕巷等,上世紀三十年代盛世才執政時填池、拆巷,擴出一個大廣場,國民黨接手後叫和平廣場,新中國改作人民廣場。小時候每逢節假日這裏都有盛大的慶祝活動,記得還看過兩次耍猴的,小猴子衝我伸手要錢時真想牽住它的手領回家。走到廣場東南角的天山百貨大樓前,招牌上赫然標著“友好集團”。也改名換姓了?有點失落。走到側麵方見“天山百貨”四個大字。還是那個閃著貴氣的天百啊,當年曾給一群稚氣未脫的年輕人送吃送喝送棉被,如今即便並入集團公司也不更換名稱。天百後麵的天山路向東連接建國路,那個路口與文廟之間是曾經的迪化東門,即乾隆禦賜的惠孚門所在地,但“東門”這個城門名如今就隻存在於街道辦事處與派出所的名號中。時間太緊,走不到了。

 

回到十字路口歇一下,一步一步地沿著中山路走往西走。兩邊的摩登高樓早不是二百年前的模樣,也不同於二十年前,沿街的門麵仍同以前一樣珍惜祥和的時光。紅旗路路口西南側是響當當的百花村飯店,迪化城曾經的西門——豐慶門的位置,而紅旗路則是五十年代時把城牆挖掉後沿牆根鋪建的,我小時候就已看不到城牆的影子。拖著步子走到飯店跟前,高價的樓盤中絲毫尋不到任何舊城門印記,飯店也已擴成綜合性的集團公司、餐飲廣場了,隻“百花村”三個字還跟小時候一模一樣,質樸的字體飄來三、四十年前蒸籠上的騰騰熱氣。多想再嚐嚐它家的涼麵,可醫生不讓......這個西門也叫大西門,是兩重西門先修的一個,上世紀開通7路公交車時,設在離這幾百米遠的新華南路上的車站被稱為大西門站,而後來再開通經過這裏的17路時此地就隻好叫紅旗路站了,從此原本的大西門就留在了曆史裏。如果在這幾個迪化老城路口分別立塊碑,刻上美國街頭常見的“曆史區”幾個字,並注明這一帶的曆史變遷、標出過去與現在的位置對照,會不會成為人們的尋舊打卡地?反正我會。

 

百花村的西側有個西河街派出所,所處的街道叫車市巷,路牌上的街名似時空隧道指向了清朝時的車水馬龍,那時是人們交易車輛的巷道,不過從我記事起就沒見過有人在這不起眼的巷子裏賣馬車,街名能幸存實屬不易。朝裏望去,窄窄的巷子沿街停著幾輛車,估計要是我開車進去十有八九會蹭上。很想從巷頭走到巷尾,記得靠近人民路的那頭更窄,有令人流口水的門麵小吃,遺憾的是這會兒得退回紅旗路繼續走,時間為什麽不能多給我一個小時……

 

紅旗路在中山路與人民路之間這段很早就看不出是條路了,曾一度作為菜市場,地上常有散落的菜葉子,雞籠裏的雞“咯咯”地叫個不停,賣菜的賣瓜果的很接地氣,1994年改造成電腦商城後立馬就超現代起來,裏麵不是電腦就是相機,似乎一進去就開啟二進製數碼思維。從路口向北走至民主路,東側的徠遠賓館是原小西門的位置,也因同名的車站設在新華南路而淡出了人們的記憶。站在這個還留有街心花園的路口,我有點迷路了:迎麵那棟有雕花、看著挺洋氣的六層樓叫益天洋酒店?這似乎是人民飯店的位置呀?有點頭暈,靠在路旁的柱子上閉了下眼睛,再睜開,還是對這個名字沒印象。挪開視線,旁邊的“人民電影院”幾個大字映入眼簾,熟悉的字跡、熟悉的建築輪廓,不禁淚眼模糊。還有人記得人民。

 

沒力氣走到官名曾為“憬惠”的北門了,坐車裏看看吧,結果堵車,即便坐在車裏也有點撐不住了,隻把兒童醫院的牆看了個夠。好不容易轉到光明路上,平整的路麵,路旁鬱鬱蔥蔥的樹木半掩著高高低低的樓房。這一帶在清朝、民國時屬於亂墳崗,王震部隊進疆時還隻有土路,瘮得慌,兵團人選中這片荒地,修了一條光明路,路中間種著常青的鬆樹作為隔離帶,讓青鬆在冬天大雪時照舊挺立,並把司令部建在路邊,令土路華麗變身。

 

哪能不到南門。南門也叫肇阜門,是從吐魯番方向來迪化的商客的必經之路,所以南關一帶到山西巷,即最早的迪化屯城所在地,商旅雲集。1956建成的人民劇場是南門周邊最醒目的建築,也是烏魯木齊的地標建築之一,劇場門口立著一對石膏人物雕像,小夥彈著熱瓦普、姑娘跳著賽乃姆,我從小就喜歡目不轉睛地盯著看,這會兒也挪不動步子。靠著花壇靜靜地欣賞,台階下的音樂噴泉噴出一汨汨水柱,隨著刀郎的歌聲升升降降、起舞翩躚,與呼之欲動的兩尊雕像一起麥西來普。二百年前的迪化人哪有這等眼福,如果他們穿越過來會想聽曲子戲還是刀郎的歌?

 

山西巷也是必到的地方。幸遇一位老新疆,聽他轉述他小時候聽奶奶講的盛世才時期的往事,請他找尋他小時候還有過的水渠,看他指向清真寺上隱隱約約的符號,隨他走過寬寬窄窄的街巷。兄弟,對不起,你送我的那本年代久遠的袖珍編年冊,我,回來就找不到了......真該留下你的聯係方式。原由山西駱駝客興起的巷子現如今隻有車站牌是實體,已經沒物證來證明到底是哪條街了,大體在現今的龍泉街一帶。2000年建的民街早已是遊客打卡的地方,融合了伊斯蘭文化、中原文化與歐洲文化多種元素,一看就是亞歐大陸腹地的風格,據說現在比以前清冷些。

 

從龍泉街走過老坊寺,在飲馬巷與人民路之間是著名的馬市巷,清朝時買賣馬匹的地方,比隔著人民路相望的車市巷寬敞多了。這條路可以算烏魯木齊的起源:當年朝庭除了需要在天山中部建一座營區以穩固政權外,從伊犁方向過來的哈薩克人與清軍大批量的馬匹交易也促使了迪化城的設立。沿著人行道從巷頭走到巷尾,一步一步尋尋覓覓,沒幾輛車、沒幾個人的馬路上找不見跟馬有關的任何蹤跡,路邊的小店也冷冷清清,路牌是唯一的見證。路還是那條路,路口需要立塊時光的記錄。

 

很英明地拽著老姐去了趟西公園。作為烏魯木齊最老牌的公園,它原本是清朝官員的休憩之地,人稱“海子”,乾隆任命的烏魯木齊辦事大臣伍彌泰在此興建了第一座建築物“秀野亭”,為當時邊塞文人墨客風雅之地,已不知下落。海子後來有過“關湖”、“鑒湖”等等文雅之稱,在推翻帝製的大革命後,掌握邊塞大權的楊增新實行新政,把它擴建成對公眾開放的公園,稱為“同樂公園”,但這一名稱隻用了幾年就被取代。因在迪化城的西麵,當時的民間就省事地稱之為“西公園”,之後不管是東南風還是西北風,老百姓隻管“西公園”或幹脆“公園”地叫了上百年,如同二百餘年前無視皇上禦賜的文縐縐的城門名,隻管“大西門”、“小西門”、“南門”、“北門”地叫到了今天。在曆史名稱的長河中,皇上沒幹過百姓。就連乾隆禦賜的迪化、鞏寧這倆城名也多見於官方場合,老百姓則我行我素地按居住人口叫著漢城、滿城,可謂名符其實、表達準確。

 

走到位於人民路上的公園後門,不巧正在修繕,密密麻麻的鋼管架子擋在大門前,看不出門長什麽樣。綠色的圍布中留出一條窄道,順著走進去,瞅見箱包安檢傳送帶,確定這就是入口了。初秋時分,到處還都綠油油的,草地與路旁的灌木修剪得比多年前有型,久違的大樹更粗了,站在原地靜候歸來的我們。在門口打聽到去嵐園要走左側靠牆那條路。沿小道走到高高的烈士紀念碑前立正,抬頭仰望,如同小時候在碑前戴上紅領巾時那樣。右邊的旋轉木馬旁有個爸爸正在扶孩子上一匹有彩色馬鞍的白馬,當年老爸也扶著我上過同樣的一匹。

 

路過公園街那一側的西門,圍牆重修過了,長長的一道綠瓦白牆掩映在綠樹中,腳下花草通幽徑、身旁流水映小橋,很有江南的味道。白牆盡頭有一僻靜之隅,正中擺一古樸的大樹樁茶幾,道法自然,旁邊的字句寫得雅趣:“借閱,一本。拿一本書來,換一本書走”。不由輕歎:“忽憶賞心何處是”,好想就此坐下,品一杯清茶、讀一篇美文。唉,還是接著走吧。前麵出現一角飛簷亭台,以林掩幽,有水秀之,應該就是一直未能謀麵的嵐園了。園中有園,一座玲瓏寶塔立於其間,上刻一書生,或伏案、或誦讀、或遠眺,旁邊長亭上書:“先生似在”。

 

先生像在。清代才子紀曉嵐被乾隆貶至新疆,在這山高皇帝遠之地,他樂得與當地官員們一道風雅,走遍大漠綠洲,寫過《烏魯木齊雜詩》、集有《閱微草堂筆記》。他的雕像立於嵐園的正門處,與之相伴的是九曲亭廊、綠樹林蔭,長廊一側的一塊塊黑石板上刻著一幀幀紀大才子的詩文,相連的圓亭、長亭裏幾桌退休的閑暇老人在下棋、打牌、聊天。“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這是2009年建的新園。出了新園,左前方有一處帶長條形房舍的院落,便是一百年前建的閱微草堂。草堂,顧名思義,最早是用芨芨草做房頂,遭過大火,幾經重修最後換成了琉璃瓦。白牆綠瓦洗練自然,綠色的窗欞有方有圓,廊柱的朱紅大漆有些脫落,一字排開成一幅長長的古舊畫卷。確實有點古舊,柱子該護理了,立於戶外的木質材料好像每兩年就該粉刷一次。盡管紀曉嵐並未見過這座後世的草堂,但相信他曾與邊塞同僚們在這鑒湖邊賞月吟詩。堂中才子今何在?塞外溪水空自流。草堂曾長年鎖著,從沒機會進去過,現在仍上著鎖,門窗上有落灰,幾條蛛絲鬆鬆斜斜地掛在角落。依稀回到一百年前。現代新修的嵐園,將來也會有後世人來看,他們是否會像我這般懷舊前人的作品?

 

回到主路,兩塊牌子分別介紹這一新一舊兩個院落,右邊那塊注明閱微草堂修建的時間為1921年、是為紀念“帶罪之身”被貶至此的紀曉嵐。不過,這草堂是由誰建、誰給起的名?隻字未提。那我就幫它補全吧:時任新疆都督的楊增新本是祖籍江蘇的雲南人,作為前朝遺老保皇黨,他擁護袁世凱複辟,鎮壓、屠殺過一批革命黨,但他反對袁世凱割讓阿勒泰地區,毅然抗命,強硬地派兵與沙俄、外蒙聯軍對戰,保住了那一大片童話般的寶地。在漫延至全國各地的軍閥混戰中,他以道家潔身自好的方式實行塞外孤懸的政策,讓新疆遠離紛爭以自保,一旦看清大勢,便力主回歸民國政府,維護國家統一,卻因此遭到暗殺。也算“帶罪之身”吧,是不是該將這一有功有過的重要人物、事件刻在碑上,由曆史公開評說?

 

鑒湖中央的湖心亭最早是清末戶部左侍郎張蔭桓在參與戊戌變法失敗後流放至迪化所建,時為1899年,南岸的丹鳳朝陽閣最早則是楊增新1918年建的。周圍本還有別的建築,可惜被盛世才拆毀了一些,也有被洪水衝毀的,否則這座公園會更具曆史韻味。湖心亭於1984年按原樣重建。2003年,朝陽閣的柱子出現傾斜,不是采取對文物進行修繕,有人擅自決定推到重建,用了混凝土等材料,新版倒是顯得光鮮,隻是不能再算古建築了,甚憾。湖邊幾棵粗大的左公柳搖曳著枝條訴說迪化城一串串的往事,而眼前那位獨舞的大叔、群舞的姑娘、手握半人高的大毛筆蘸著水在地上揮毫的老大爺,他們的身影搖落著今天的故事

 

除了迪化,位於西北邊的鞏寧城也是烏魯木齊的前身。作為天山中部的滿清軍政之地,鞏寧曾經地位顯赫,在1864年的宗教大戰中慘遭屠城燒毀,城中的一切都變成瓦礫,殘留的城門後來也陸續在舊城改造中失去了蹤影,幸虧農業大學的校園內還保存有斷斷續續的幾節殘破城牆。從老滿城街的校南門走進去,迎麵而見的家屬住宅樓下就是有著二百餘年曆史、隨時都在剝落的土牆。牆的一側現已安裝了鐵欄杆,另一側砌著長城形狀的磚牆,看來這幾年對城牆的保護工作沒有間斷,不錯。但標明城牆的那塊大理石碑到哪去了?進來出去地連問了好幾個人都搖頭,而那位笑眯眯、國語說得還不錯的門衛居然給我指向路邊廢品回收的牌子,才反應過來他不認得那幾個字。隻好沿著護牆的鐵欄杆邊走邊找,尋找曾經的城牆變成尋找前些年的石碑。一直走到家屬區與行知實驗學校的交界處也沒找到,回到以前立碑的空地,心裏空蕩蕩的。

 

去見退休多年的大姑,父親的表妹,因在新疆親戚少,父母讓把“表”字去掉。她出生在哈密,早早就到了烏魯木齊,對農大的校園很熟悉,一聽我在找石碑,二話不說拉著我就往外走。一直走到一塊大草地,以前是一片荒草,如今打理得整整齊齊,是個公園了,叫鞏寧城城牆遺址,草地的那一側便是綿延到這的土城牆。原來那塊碑被挪到這兒!盡管秋雨綿綿,心裏變得溫暖起來,連本身又是裂縫又是缺口的殘牆都顯得不再那麽滄桑滿目。跟著大姑沿木板路往草地中間走,這裏另有一塊牌子,介紹著這座曾周長九裏三分、與伊犁將軍府所在地遠城相同大小的城。從頭讀到尾:“......為優化天山北部駐防布局和防務力量,清政府決定駐滿洲兵3000名於烏魯木齊市,遂於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始建鞏寧城,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建成......建築雄偉、商業繁盛,‘買賣商販市肆繁華,儼成都會’。在使用了近百年後,鞏寧城於同治年間(公元1864年)毀於戰火。”——起因、人物、時間、過程、規模、狀態都有涉及,可這最後一句結局,有必要這麽含糊其辭嗎?是什麽戰火、由誰引起的、交戰雙方何人、傷亡如何、毀壞程度、怎麽結束的、後來又經曆過什麽?曆史就是曆史,曆史是個全麵的過程。理解“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可如此一語帶過地輕描淡寫那場戰火、屠城,是在為何人避諱?!

 

這段城牆外的西側有條街與西外環路相交,叫“馬料地”,街名見證過曾經的金戈鐵馬、火光衝天。這些日子坐著車過來過去地把路牌拍過好多遍。其實第一次就抓拍清楚了,可不知怎地,一見到就忍不住又舉起手機。

 

乘車離開這座生活過二十餘年的城,前方快到新火車站。右邊的樓房間隙中,林木蔥蘢的平頂山上,不曉得是重修了還是粉刷過,簇新的紅廟在朝霞裏氣韻蓬勃。兩天前從南疆坐火車回來的路上猛然一見,舉著正攝像的手機差點跳起來,可惜實在沒能抽出時間走到跟前。此時再看一眼,將藍天為襯、身披霞光的紅廟定格在心裏。二百餘年前,廟裏的關公護佑過清軍所向披靡,今天,還請繼續護佑處境為艱的烏魯木齊熬過冬寒福滿城……

 

 

2024年1月4日


 

紅山

 

人民電影院與人民飯店(不要指望我記住新名字)

 

光明路與新華路路口夜景

 

南門劇場

 

龍泉街景

 

龍泉街 山西巷 民街

 

馬市巷

 

西公園紀念碑在藍天下矗立

 

旋轉木馬

 

幽僻的讀書一角,好想坐這裏讀本書

 

嵐園 先生似在

 

把那些詩文存於長廊

 

有這麽多人陪著休閑,紀曉嵐會再寫什麽

 

閱微草堂

 

嵐園與閱微草堂介紹

 

依依左公柳

 

被大水衝走了龍王廟,湖心亭孤單否

 

朝陽閣

 

朝陽閣前聞歌起舞的帥大叔

 

寫大字的老人家

 

鞏寧城城牆遺址碑

 

被保護起來的城牆還在風雨中飄搖嗎

 

鞏寧城簡介

 

馬料地街
 
平頂山紅廟 火車視頻截圖
 
 

所有跟帖: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南方古猿- 給 南方古猿 發送悄悄話 南方古猿 的博客首頁 (931 bytes) () 01/05/2024 postreply 18:09:31

周末愉快!第一首沒聽過呢,謝:)有一陣兒手機有問題,大十字與紅旗路的照片都不能用,傷心。 -snowandlotus- 給 snowandlotus 發送悄悄話 snowandlotus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05/2024 postreply 19:06:15

沒能看到,遺憾! -南方古猿- 給 南方古猿 發送悄悄話 南方古猿 的博客首頁 (111 bytes) () 01/05/2024 postreply 20:21:08

這是附近,藍天成白天了 -snowandlotus- 給 snowandlotus 發送悄悄話 snowandlotus 的博客首頁 (294 bytes) () 01/05/2024 postreply 20:59:59

輪台形勝冠三州 -美國老師- 給 美國老師 發送悄悄話 美國老師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05/2024 postreply 18:30:29

這個輪台還有爭論,我倒是希望可以這麽說:) -snowandlotus- 給 snowandlotus 發送悄悄話 snowandlotus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05/2024 postreply 19:12:25

樓蘭-輪台-北庭-新疆,都一個意思, -美國老師- 給 美國老師 發送悄悄話 美國老師 的博客首頁 (45 bytes) () 01/05/2024 postreply 19:45:46

明白了,果然是老師,謝解惑! -snowandlotus- 給 snowandlotus 發送悄悄話 snowandlotus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05/2024 postreply 19:57:24

謝謝解惑! -南方古猿- 給 南方古猿 發送悄悄話 南方古猿 的博客首頁 (167 bytes) () 01/05/2024 postreply 20:15:50

不敢當,心在天山 -美國老師- 給 美國老師 發送悄悄話 美國老師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05/2024 postreply 20:27:37

那就認老鄉! -snowandlotus- 給 snowandlotus 發送悄悄話 snowandlotus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05/2024 postreply 21:01:31

照片都挺好。湖心亭,讓想到李叔同的《送別》的歌詞。 -AP33912- 給 AP33912 發送悄悄話 AP33912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06/2024 postreply 05:10:00

小時候還真靠哪些亭閣才讀懂哪些古詩詞:)那就請阿普唱,會不會像你那首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 -snowandlotus- 給 snowandlotus 發送悄悄話 snowandlotus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06/2024 postreply 16:11:47

跟著雪蓮重遊烏魯木齊。紀曉嵐與烏市的淵源以前不知道 -知識越多越敢動- 給 知識越多越敢動 發送悄悄話 知識越多越敢動 的博客首頁 (42 bytes) () 01/06/2024 postreply 16:25:24

還能認出多少:)左公柳就是他帶兵一路收複新疆一路所植的,除了種樹,還在吐魯番那邊挖坎兒井, -snowandlotus- 給 snowandlotus 發送悄悄話 snowandlotus 的博客首頁 (60 bytes) () 01/06/2024 postreply 18:07:39

字裏行間,情真意切,如數家珍,娓娓道來。 -清溢- 給 清溢 發送悄悄話 清溢 的博客首頁 (804 bytes) () 01/06/2024 postreply 19:03:02

清溢的詩詞底蘊不是一般滴! -snowandlotus- 給 snowandlotus 發送悄悄話 snowandlotus 的博客首頁 (545 bytes) () 01/06/2024 postreply 20:49:43

這是《馬兒唉,你慢些走》,一樣一樣的。 -姚順- 給 姚順 發送悄悄話 姚順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07/2024 postreply 03:53:25

您這理解能力。。。還是去看改編的流行歌詞吧。或者給您提示一下: -snowandlotus- 給 snowandlotus 發送悄悄話 snowandlotus 的博客首頁 (3393 bytes) () 01/07/2024 postreply 04:57:5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