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拉底,總是有理 (上)

蘇格拉底大名鼎鼎。蘇格拉底幾個字一出口, 人馬上變得深沉淵博、陽春白雪。如果再來幾句蘇式名言,連打出的飽嗝,都充滿了西哲的智慧:
我不瓜,因為我曉得自己瓜。他們都瓜,因為他們都以為自己不瓜。
知道不知,是走向知的第一步。

法國哲學家萊恩. 布倫斯威克(Léon Brunschvicg 1869-1944)說:“把所有關於蘇格拉底的知識加在一起,使他自己也成了蘇格拉底式諷刺的一個目標。關於他,我們唯一肯定知道的,就是我們對他一無所知。”

蘇格拉底(Socrates ,Σωκρ?τηc 469 BC – 399 BC) 出身中產階級。父親是石匠/雕刻家,母親是助產士。 蘇格拉底的早年、青壯年,以及受過的教育,沒有什麽記載。

蘇格拉底從來沒有幹活謀生。大概靠他父親的一小筆遺產, 維持一家人的生活。據說他的老婆是悍婦,也許是煉出來的悍婦。

最早的記載是433-429 BC。近40歲的蘇格拉底作為重裝甲步兵,參加Potidea圍城戰。他比其他士兵更能忍受饑渴嚴寒。在一場遭遇戰中,他救了阿爾基比亞德(Alcibiades)的命。阿爾基比亞德(Alcibiades)也是蘇格拉底的學生,導致雅典在伯羅奔尼撒戰爭慘敗的主要人物之一,是411 BC 貴族政變推翻雅典民主政權的主要推手。

424 BC,Delium一戰,底比斯大敗雅典。 大部分雅典人驚慌逃竄,蘇格拉底和拉凱斯(Laches) 則不慌不忙地撤退。看到他們如此鎮靜,敵人不敢靠近。拉凱斯說:如果每個雅典人都像蘇格拉底那樣,他們就會取勝而不是失敗。

422 BC,蘇格拉底又參加了Amphipolis之戰。

除了作為士兵參加上述戰鬥,以及在六將軍審判一案中抗議外,蘇格拉底沒有參加過城邦的任何公共事務。 雖然如此,他說: 雅典“好像一匹良種馬,由於身體巨大而動作遲緩,需要一些牛虻的刺激使它活躍起來。神把我派到這座城市,就是讓我起一隻牛虻的作用。”

既不謀生,也不參加城邦的事務,蘇格拉底到底忙什麽? 怎麽作為牛虻刺激雅典?

蘇格拉底一天到晚在城市廣場(Agora)遊來蕩去,抓住一個人就和他對話,隻要對方願意,或者不好意思脫身。蘇格拉底也指教跟在他後麵的一群年輕人。 這些年輕人主要來自貴族家庭,佩服他的口才思維;看熱鬧,欣賞他讓人出醜。 他們吸收他的思想、愛憎,學習他的方法。轉過身去,逮住其他人就如法炮製。

鞋匠西蒙 (Simon) 的商店。蘇格拉底的教室之一。

423BC,阿裏斯托芬(Aristophanes ?ριστοφ?νης, 446 – 386 BC)的喜劇《雲》首次上演。在劇中,蘇格拉底是一個詭辯家(Sophist),  智庫(Thinkery)所長。他坐在吊筐裏觀察天空。有一次觀察月亮時,一隻壁虎拉的屎,掉進他的嘴裏。蘇格拉底發明了測量跳蚤跳躍距離的方法。他還發現蚊子的叫聲,來自空氣從*****中噴出。他教人不承認正義的存在,通過詭辯而擺脫困境。教出的學生毆打父親,威脅母親。

蘇格拉底其貌不揚。

可以想象,《雲》演出前很久,蘇格拉底就開始了他遊走辯論,遊走教學的活動,就非常有名。

拋開阿裏斯托芬的喜劇,蘇格拉底幾十年都和別人談什麽?

根據色諾芬的敘述:蘇格拉底的朋友凱勒豐(Chaerephon), 到德爾斐的阿波羅神廟,通過女祭司詢問關於蘇格拉底的看法。 阿波羅回答:沒有任何人比蘇格拉底更自由,更公正,更謹慎。阿波羅沒有把蘇格拉底比作神,但是認為他遠遠超過其餘的人類。

柏拉圖寫得謙虛點。凱勒豐(Chaerephon)問女祭司,有沒有人把蘇格拉底聰明。女祭司回答說沒有。

女祭司的回答使蘇格拉底困惑,他認為自己沒有智慧,不明白阿波羅為什麽說他最聰明。蘇格拉底決定作一番考察,發現是否有人比他更聰明。 他考察了政治家,詩人,工匠。他發現,雖然大家都認為這些人聰明,他們更是自以為聰明,實際上他們並不聰明,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無知。 蘇格拉底比他們聰明,不是因為他更有智慧,而是因為他知道自己無知。

蘇格拉底最初的目的,似乎隻是要解答自己的困惑,證明自己不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他的詢問成了一項宗教義務、使命。他必須訪問每一個有名望的人,盤問每一個自以為有智慧的人,指出他實際上沒有智慧,從而為神的事業做貢獻。

蘇格拉底的“考察”活動,在凱勒豐問女祭司之前,也許已經進行了很久。 否則,凱勒豐大概不會去問女祭司,女祭司也不會知道他。

當年雅典的城市廣場,大腕雲集。隨便到廣場走一圈,就可以碰上幾個名人。悲劇作家埃斯庫羅斯(Aeschylus)、索福克勒斯(Sophocles) 和歐裏庇得斯(Euripides);喜劇作家阿裏斯托芬(Aristophanes); 雕塑家菲迪亞斯(Phidias); 大政治家和演說家伯裏克利(Pericles); 曆史學家 修昔地德(Thucydides)、希羅多德(Herodotus);巴特農神廟的總工程師,建築家埃克提那斯(Ictinus)。 蘇格拉底是否一一證明了,這些人並不聰明,這些人不如他聰明?雖然他們都是本行的佼佼者,是人類曆史上的大師。

蘇格拉底自己沒有著作。柏拉圖的對話錄裏,蘇格拉底是對話的主角。對話錄裏蘇格拉底的說的話,多少是蘇格拉底的思想,多少是柏拉圖自己的思想?比較普遍的看法是,柏拉圖早期的對話錄,內容主要來自蘇格拉底。下麵是蘇格拉底若幹對話,定義或者反定義。

二 節製

在對話錄卡爾米德(Charmides)篇中,蘇格拉底和美男子卡爾米德及他的表兄克裏底亞(Critias )辯論什麽是節製(Sophrosyne)。

文章寫於387 BC之後。對話發生在Potidaea 戰後(432-429 BC)或戰役期間。克裏底亞(Critias )是404 BC 寡頭政權30僭主(30 Tyrants)的首領,柏拉圖的叔叔。卡爾米德(Charmides)是30僭主的成員之一。30僭主統治的一年,是雅典古典時期最血腥恐怖的時期。柏拉圖記載蘇格拉底和卡爾米德、克裏底亞辯論什麽是節製,意味深長。

克裏底亞說卡爾米德是當代最有節製的青年。於是,蘇格拉底要考察卡爾米德是否有節製。考察的方法是檢查卡爾米德懂不懂什麽是節製。

卡爾米德:所謂節製就是某種平靜。
蘇格拉底: 節製屬於高尚和好的一類事物。給一位大師寫信,或者讀大師的信,迅速地寫及讀更好。彈琴和摔跤,敏捷銳利遠遠超過平靜和遲緩…。 所以,節製並非平靜。

卡爾米德:節製和謙虛是一回事。
蘇格拉底: 節製不僅是高尚,也是好的。荷馬說:“對於一個乞丐來說,羞怯不是好品格。”既然謙虛不是好的。 由此推論,節製不可能是謙虛。

卡爾米德:所謂節製就是作我們自己的事。
蘇格拉底: 老師讀和寫,並不是隻做自己的事。醫術、建築、紡織以及其它需要技藝的事,都可以叫作做事。手藝人不僅製造和作自己的事,也作他人的事。所以節製並非隻管自己。

克裏底亞:節製就是自我認識。
蘇格拉底:那麽節製或智慧一定是一種學問。

話題繞到智慧是不是關於它自身及學問的學問,是否也是一門關於缺乏學問的學問。

蘇格拉底舉出一連串例子否定這種說法:
沒有一種關於自身及其它視覺的視覺,又是缺乏視覺的視覺。
沒有一種關於自身及其它感覺的感覺,又不能感受任何感覺對象的感覺。
……

蘇格拉底得出結論:沒有一種關於學問的學問存在。即使存在,也不是智慧或節製。

蘇格拉底駁倒了他們關於節製的每一個定義, 但是他自己並沒有給節製下一個定義。他對卡爾米德說:“還是你自己考察吧……。 如果你能做到,那麽我寧可建議你把我當作一個地地道道的傻瓜,從來就沒有推論出任何結果。”

蘇格拉底又說:“卡爾米德,我實在抱歉。你有著如此的美貌、智慧和靈魂的節製。但是,你的智慧和節製不能給你帶來什麽利益,也不能改善你的生活。

既然蘇格拉底不能定義什麽是智慧和節製,他怎麽能說卡爾米德具有智慧和節製?他根據什麽說智慧和節製不能給卡爾米德帶來利益?僅僅因為卡爾米德不能給節製下定義?

三 勇敢

在拉凱斯篇(Laches)中,呂西瑪庫(Lysimachus)和美勒西亞(Melesias)想讓他們的兒子學習穿著盔甲格鬥的武藝,征詢將軍尼西阿斯(Nicias),將軍拉凱斯(Laches)的看法。兩個人建議也向蘇格拉底請教。

尼西阿斯認為這門武藝,在戰場上無論進攻和自衛,都會派上用場。

拉凱斯認為這門武藝沒有用。那些武術教師都不敢到斯巴達去表演。他和其中不少人交過手,看不出他們有多少本事。這些人沒有一個,在戰場上有突出的表現。這種武藝或者用途很窄,或者是騙局。

爭執不下,大家請蘇格拉底發表意見。

蘇格拉底說,呂西瑪庫(Lysimachus)和美勒西亞(Melesias)在請他們考慮以什麽方式,才能把美德灌輸給他們的兒子。隻有知道美德的性質,才有資格提出建議。現在先考察美德的一部分,勇敢。

大家不再爭論帶甲格鬥是否有用,開始圍繞勇敢的定義兜圈子。

拉凱斯:勇敢的人就是堅守陣地,不逃跑,和敵人作戰的人。
蘇格拉底:對一個流動作戰,不固守一處的人,你把他叫作什麽?斯巴達人和波斯人作戰時,先後退。等敵人的陣勢鬆散後,才發起反擊。

拉凱斯:勇敢就是靈魂的某種忍耐。
蘇格拉底:並非所有的忍耐都是勇敢。勇敢是高尚的品質,而愚蠢的忍耐是壞的,有害的,不是高尚的,所以不是勇敢。

……

說了半天,無法給勇敢下一個定義。蘇格拉底說:
“任何人看到我們的行為,都會說我們擁有勇敢這種品質。而我想,聽了我們剛才關於勇敢的討論,人們都不會說我們擁有勇敢這種品質。”

照蘇格拉底的邏輯,即使你在戰場上作戰勇敢,如果你不能給勇敢下定義,你就不是勇敢的人。

最後,蘇格拉底認為大家都沒有資格提建議。他要大家都去找個好老師,重新上學。

不知道有哪個教師,具有什麽關於勇敢的知識,能夠通過蘇格拉底的盤問。 即使那個教師對於勇敢,能夠提出十全十美的定義,如果他對於戰爭、格鬥、盔甲、兵器一無所知,他對於帶甲格鬥能夠提供什麽有用的意見?

四 友誼

呂西斯篇(Lysis)是關於友誼。蘇格拉底和俊男呂西斯(Lysis)及他的朋友美涅克塞努(Menexenus)辯論什麽是友誼。愛戀呂西斯的希波泰勒(Hippothales )躲在旁邊傾聽。

這篇對話,實際上是蘇格拉底一個人說話。他自己提出定義,再推翻自己的定義。

蘇格拉底問:如果一個人愛上另一個人,他們中間哪一個成了朋友?是被愛者成了愛者的朋友,還是愛者成了被愛者的朋友?或者兩種說法是一回事?

推論是:如果兩個人不是彼此相愛,就不能成為朋友。

但是,愛者會是他所愛對象的朋友,不管所愛對象是愛他還是恨他。例如父母懲罰自己的孩子,被孩子記恨。但是父母仍然是孩子最高意義上的朋友。

也就是說:被愛的對象不是朋友,愛者才是朋友。

但是,許多人是愛他們的人的敵人,或者恨他們的人的朋友。也就是說,是他們朋友的敵人,敵人的朋友。這完全不可能。

所以,被愛者一定是愛者的朋友。

照上麵的邏輯再推,對一個朋友來說(大概是愛者,蘇格拉底沒有說清),某人不僅不是他的朋友,而且是他的敵人,因為他的朋友(被愛者)恨他。

也就是說:被愛者不一定是愛者的朋友,也可能是愛者的敵人。又否定了上麵的說法。

愛者不是被愛者的朋友,被愛者也不是愛者的朋友。

此路不通,蘇格拉底換一個方向。 他討論什麽類的人、事物能成為朋友。

同類的事物不能成為朋友。因為同類壞人聚在一起,會互相傷害報複。好人也不會彼此成為朋友,因為好人什麽都不缺,不需要任何東西。不關注,則不會成為朋友。同類的人、事物往往互相排斥。

對立的事物也不可能友好。正義不可能成為非正義的朋友,善不可能成為惡的朋友。

也許友誼隻能存在於不好不壞的事物與好的事物之間,如果不好不壞的事物有了壞的事物出現,為了追求好的動機。 照此推論,某人因為朋友的原因,成為他朋友的朋友。也就是說,相同的事物成為相同事物的朋友。這又和前麵的結論矛盾。

再照上麵的邏輯,如果壞滅絕了,友誼就不會存在了?

壞雖然滅絕,還有欲望存在。有欲望存在,就要想去愛他想得到的事物,就會有友好。

也許是原因的原因的原因……, 最終的原因使人們成為其他事物的朋友,是終極友誼使他們成為朋友。

什麽是最終原因?什麽是終極友誼?蘇格拉底沒有解釋。

蘇格拉底又說:本性上屬於我們的東西,我們會對它友好。但是本性是屬於我們的東西,必須不是和我們相同的東西。然而,本性上屬於我們的東西,就是好的東西。好的東西不可能和好的東西友好。

蘇格拉底無法發現,究竟什麽樣的事物可以和什麽樣的事物友好。

呂西斯和美涅克塞努的家庭教師來把他們帶走。蘇格拉底在他們背後喊道:呂西斯和美涅克塞努,今天我一個老頭子,你們兩個孩子,使自己成了眾人的笑料。因為在場的聽眾會到處去說:盡管我們自認為是朋友,我把自己也算作你們的朋友,但是我們卻無法發現究竟什麽是朋友。

五 虔誠

歐緒弗洛篇(Euthyphro) 的對話,發生在399 BC,蘇格拉底70歲,受審之前。

蘇格拉底在法庭門口遇到歐緒弗洛(Euthyphro )。蘇格拉底問歐緒弗洛(Euthyphro )打什麽官司。後者回答:他來起訴他父親。他父親的雇工與奴隸爭吵,殺死了奴隸。他父親把雇工綁起來,丟進溝裏,然後派人來雅典詢問巫師怎麽處理凶手。雇工晚上在外麵凍死了。

歐緒弗洛:他們說兒子控告父親是不虔誠的,就像殺人一樣。蘇格拉底,你看他們對於神聖與虔誠,不虔誠的理解多麽貧乏。

於是,兩人在法庭外,爭論什麽是虔誠。

雅典沒有公共檢察官,所有案件都由公民個人起訴。起訴是公民的權利,也是公民的責任義務。歐緒弗洛是否應該起訴他的父親,取決於他的父親的行為是否違法。但是,蘇格拉底順著歐緒弗洛的話頭,把爭論引向他是否懂得什麽是虔誠,起訴他父親是否虔誠。

蘇格拉底:請告訴我,如何定義虔誠和不虔誠。

歐緒弗洛:虔誠就是起訴殺人犯或偷盜聖物的盜賊,或者類似的罪犯,無論犯罪的是你的父母,還是其他人。
蘇格拉底:不要從無數虔誠的行為中舉出一兩件,告訴我虔誠的基本形式(essential form)是什麽?
歐緒弗洛:使諸神喜愛的就是虔誠的。
蘇格拉底:諸神之間相互反叛,相互敵視。同樣的事,有的使一些神喜歡,而使另一些神痛恨。
歐緒弗洛:但是諸神在這一點是一致的,錯殺了人就得抵罪。
蘇格拉底:諸神不會說做錯事不必抵罪,但同樣的事有的神認為是錯的,有的神則否認是錯的。

……
蘇格拉底:虔誠的東西,因為虔誠,才被諸神喜愛,並不是因為諸神喜愛它才變得虔誠。虔誠的東西與諸神喜愛的東西不一樣。

蘇格拉底問:你是否認為凡是虔誠的必然是公正的?
歐緒弗洛:對。
蘇格拉底:虔誠是公正的一部分,正如奇數是數的一部分一樣。換句話說,凡是公正的不等於都是虔誠的。

歐緒弗洛:公正的虔誠部分與侍奉(attending)諸神有關,公正的其餘部分與侍奉人有關。
蘇格拉底:侍奉就是使被侍奉的對象獲得益處,變得更好。就像牧馬人照料馬匹,獵人照料獵犬。你認為你侍奉神就是讓神獲得益處,使神變得更好,得到改善?
歐緒弗洛:對宙斯發誓,我不敢這麽說。虔誠對諸神的侍奉,就像奴隸侍奉他們的主人。
蘇格拉底:醫生侍奉產生健康,建築師侍奉產生房子……。 侍奉諸神的結果是什麽?

歐緒弗洛:如果有人在祈禱和獻祭知道怎麽說、怎麽做才能使諸神喜歡,就是虔誠的。就會給個人和城邦的利益得到保全。反之就會遭到毀滅。
蘇格拉底:你的意思是虔誠就是一門祈禱和獻祭的知識?
歐緒弗洛:我是這樣說過。
蘇格拉底:獻祭就是把東西送給諸神,祈禱就是向他們懇求恩賜。虔誠就是給諸神送東西和乞討?就是一門諸神與凡人之間相互交易的技巧?
我們在這種交易中是否更能幹。我們從他們那裏得到所有好東西,而他們從我們這裏一無所獲。
歐緒弗洛:崇拜、榮耀,還有我剛才說的善意。 你認為是什麽禮物?
蘇格拉底:你是說虔誠的東西就是諸神喜歡的東西。前麵不是說了,虔誠的東西和令諸神喜歡的東西不是一回事嗎?

如果你對什麽是虔誠,什麽是不虔誠沒有真知灼見,那麽你為了一名雇工去控告你年邁的父親,是不可思議的。 我肯定你認為自己完全知道什麽是虔誠,什麽是不虔誠。告訴我吧。

歐緒弗洛逃之夭夭:來日方長。現在我有急事,我得走了。

蘇格拉底對著他的背影吼道:你在幹什麽,我的朋友。我抱著滿腔熱情想從你這裏學到什麽是虔誠,什麽是不虔誠,你卻把我扔下不管了?

在蘇格拉底看來,歐緒弗洛不懂得什麽是虔誠,起訴他父親就是不虔誠,特別是為了一個雇工起訴他父親。在蘇格拉底內心深處,殺死一個雇工(雅典最低階層,日傭級Thetes),實在算不了什麽。他並不關心,把雇工丟在溝裏受凍、凍死,是否虔誠,是否違法。

到了70歲,蘇格拉底一如既往地所向無敵,轉幾圈就兜暈、兜翻對手。一如既往地謙虛,自稱一無所知。

本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 使用蘇格拉底方法,得心應手:“我發現(蘇格拉底)模式對於我最安全,對於我的對手則非常致命。因此,它給我快樂,我不斷練習這個方法,成為技巧高超的專家。我總是引誘對手,即使那些知識高深的人,得出沒有料到的結果。使他們被困難重重糾纏,無法解脫,從而給我帶來勝利。我自己和我的目的,並不總是應該得到這樣的勝利。”

歐緒弗洛說:我根本不知道如何把我的想法告訴你,蘇格拉底。我們提出的一切,都像是圍繞著我們不停地旋轉,沒有什麽是固定不變的。

尼西阿斯說過類似的話:你不曉得,凡是接近蘇格拉底,與他交談的人,都會被他拉進辯論的漩渦。無論談什麽問題,他都讓你不停地兜圈子。

“這就是有名的蘇格拉底諷刺。” 色拉敘馬赫斯(Thrasymachus) 在理想國中說:“我就知道,你總是拒絕回答,假裝無知。可以作任何事情,但是不回答任何一個簡單的問題。”

英國曆史學家,巨著《希臘曆史(History of Greece) 》的作者 George Grote (1794-1871) 寫道:“ 我們所看到的對話,通常以純粹的否定結束,證明對方沒有能力前後一致,滿意地回答問題。蘇格拉底一開始就承認,他沒有正麵的理論。所以直到終止,他總是保持一個學習者的姿態,願意解決疑難,但是很抱歉地發現自己令人失望。”

“引用另一個柏拉圖式的譬喻。蘇格拉底沒有接生婆幫助繁殖,護理懷孕的能力。他無法幫助有毛病的心靈,不能對他們精神上的分娩有所幫助,使他們得到解脫。但是與此同時,當新生兒出生以後,非常挑剔地審視他們。如果有一點點不完美,或者有一點沒有出息的兆頭,就用斯巴達護士的那種嚴格的勁頭,把他們丟掉,不管母親們多麽不願意。”

蘇格拉底可能比斯巴達護士更嚴格,更嚴酷。以他的方法衡量,沒有一個是好娃娃,都該丟到山上凍死。蘇格拉底也不知道怎麽讓這些“母親們”懷出好娃娃。

亞裏士多德認為:蘇格拉底實際上是第一個給定義設定框架的人。兩件事情可以公平地歸功於蘇格拉底,即歸納及一般條款的定義。

美國記者、作家I F Stone (1907-1989) 在他的《The trial of Socrates》書中說: “蘇格拉底是否定式論辯術大師,他能駁倒向他提出的任何一個命題,但是他很少提出自己的明確命題。”   “ 在蘇格拉底看來,如果你不能用始終不變的,全麵完整的方式來為某一件事物下定義,你就並不真正知道它是什麽東西。”

你天天吃飯,如果你不能給飯下一個完美無缺的定義,你就不知道飯是什麽東西,不懂得怎麽吃飯。你這個飯桶,竟然不能給飯桶下一個定義,飯桶都不如。

你是政治家、詩人或者鞋匠,如果你不能通過形而上學的考試,不能回答什麽是虔誠、正義、友誼,你就沒有資格管理城邦,寫悲劇喜劇,作皮鞋涼鞋拖鞋。

蘇格拉底盤問法,是回避現實、實質性的問題,尋求抽象的、絕對的十全十美的定義;是無限誇大抽象定義的作用、意義;是用一個廣泛的空洞的概念,代替一個狹窄的概念。再用前者的反麵來證偽後者;是扭曲對方的概念,或者創造一個概念,塞進對方的嘴裏,變成對方的概念,然後加以反駁;是設立虛假的前提;是自己任意設定義。

維基說:蘇格拉底是現代科學的鼻祖,他的質詢法是現代科學假說模型的前驅。這大概是對蘇格拉底的流行看法。

根據牛津英語字典,科學方法是“一種方法或程序,包括係統觀察、測量、和實驗,以形成、檢驗、和修改假說。”

科學方法就是根據觀察到的現象提出假說,再設計實驗檢驗假說。根據實驗結果,或者證實假說,由假說發展為理論。或者否定假說,或者修改假說。

後世的哲學家、科學家自然從蘇格拉底的質詢法受到啟發。但是蘇格拉底本人,隻有興趣和本事,證偽任何理論和定義,但是沒有興趣和本事通過證偽而發展理論,或者提出新的經得住推敲的定義。

從20-30歲到70歲,蘇格拉底一直證明他很聰明,因為他知道他不聰明。但是他一直沒有證明他是不是變得聰明了一點。他一直把別人轉的暈頭轉向,從而證明別人不聰明,但是他從來沒有指出變得聰明的途徑。

認識到自己的無知,是走向知的第一步。道路漫長,如果不邁出第一步,不知道往哪裏邁步,無知永遠還是無知。直到臨死,除了證明別人無知,承認自己無知,看不出蘇格拉底是否邁出了第一步。

“未經考察的生活不值得生活。”  蘇格拉底說。 被他考察過的生活,被他定義的生活,往往是一團漿糊。

色諾芬筆下的蘇格拉底,形象有所不同。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