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就如同電影"青鬆嶺"描述的,批資本主義已經到了走火入魔地步,任何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可以安個匪夷所思的罪名加以批判。即使那樣也沒聽說過批缺糧戶的。
而且作者沒有提到那時的階級鬥爭大環境。一切以階級鬥爭為綱,具體到農村就是以成分為綱,有點風吹草動就把地主富農集中起來批一頓,美其名曰狠抓階級鬥爭新動向。
而貧農屬於領導階級,越窮越光榮。報紙上整天說貧下中農熱愛誰。所以要是貧農即使缺糧戶大概也沒人敢批。被批判的是因為成分高,其它都是借口。
我也認同有人說的,家有做為教師的非農人口,一般來說這樣的家庭要比全農人家過得好 。你說你爹月收入才 37.5元,這個“才”字暴露了你對當時情況不是很了解。在有不少缺糧戶的地方那可算是巨款。當時的學徒工每月18元,已經是農村人羨慕對象。
下麵那張圖是網上看到的,作者家也是缺糧戶,某年分紅後欠了20元,他娘走了很遠到舅家借錢交上了。隻是20元。
缺糧戶交不上口糧錢,一般來說隊裏也沒辦法,知道是真窮。但你家有吃公糧的人每月有收入,如果還欠錢別人大概就會有看法了。你爹看到你娘被批判,罵了一句。同時有沒有想法把口糧錢交上?這事應該是你爹操心,怎麽變成你娘挨批判你娘扛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