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蘇軍與日關東軍,還有東寧要塞,正好看到一篇文章,誰來反駁一下。。。

本帖於 2022-08-18 10:14:46 時間, 由普通用戶 未完的歌 編輯

https://www.163.com/dy/article/EPIJQMHA053742SN.html

 

1945年8月9日,即日本政府向盟國提交乞降照會的前一天,蘇聯不顧與日本簽訂的《日蘇互不侵犯條約》尚未到期,以突然襲擊的方式,向駐紮在滿洲與朝鮮境內的日本軍隊發起攻擊,搶摘對日作戰最大的一個桃子。

由於長期以來意識形態的原因,這段曆史在官方教科書裏是這樣告訴我們的:二戰後期。蘇聯紅軍出兵東北,迅速殲滅百萬精銳的日本關東軍,迫使日本最終無條件投降。

其實,二戰尾聲蘇軍進入滿洲和朝鮮,發起遠東戰役,對二戰的作用和意義是被有意的誇大了。

由於太平洋戰爭爆發,關東軍的主力師團陸續投入太平洋戰場,在南洋各島遭到美軍毀滅性的打擊。

1945年8月的時候,關東軍人數僅有70萬人 (包括7月征召的25萬新兵),談不上什麽“精銳”,由於大量老弱病殘以及新兵補入,武器裝備的缺乏,此時昔日的“皇軍之花”早已不複存在,關東軍的總體戰鬥力正處於曆史最低水平。

另外,遠東戰役發起後的第二天,日本政府就向美英中蘇四國提交了乞降照會,四天後日本內閣正式向盟國宣布無條件接受《波茨坦宣言》,所以關東軍並未在滿洲境內進行頑強的抵抗,蘇軍也沒有任何大規模的戰役作戰,所謂的“殲滅關東軍”隻不過是接受60多萬日軍的繳械投降而已。

現在基本可以肯定,假如蘇軍8月9日沒有進入滿洲對日作戰,二戰的最終結果也將會是同樣的,甚至連日本投降的日期也不會受到影響,恐怕連一天都不會延遲。

縱觀蘇軍在滿洲與朝鮮的所謂“遠東戰役”,實在找不出什麽亮點可陳,唯一值得一說的就是東寧要塞之戰,此戰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二戰的最後一戰,而且戰鬥的過程與結果也頗令人回味。

 

。。。。

。。。。

。。。。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