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並不隻是製度形式,而是一個體係。
個體私利,也不是民主的宗旨。準確地說,民主的宗旨是爭取並保障所有人的私利。
單個個體的私利與所有個體的私利,這裏邊的空間就很大了。
兩者有重疊的部分,也有分歧的部分。
個體私利隻考慮自己,是以自己的利益為出發點的;而所有個體的私利則不但要考慮自己的私利,也要考慮別人的私利,是以所有個體的利益為出發點的。
真正的民主,不可能為了一個個體或者一個群體的利益而犧牲別的個體或者別的群體的利益。
而個體的利益是沒有盡頭的。
這樣,真正的民主,除了要爭取並維護個體私利之外,還需要一種精神,就是為了他者的私利而妥協的意願。
沒有這種意願,就不可能有真的民主。因為大家私利不同,如果隻能自己好,那麽結果一定是打起來。
這就是為什麽和而不同,求同存異非常重要------這是民主的精髓。
反民主則相反。他們要以同斥和,求同去異。凡是不同的意見都歸於敵對類別,起而攻之。
這是一種思維。俺以前分析過,就是唯利思維,非此即彼思維。有這種思維的人隻能接受一個點,如果你說這個點在線上,他就跟你急,說你反點。如果你說這個點在麵上,他就說你玄說你繞。
有這種思維的人唯利唯權,在兩個極端之間遊走。說到權力,以為權力是大爺,不維護自己的小心思就搶天呼地罵權力;說到民主,又以為自己是大爺,遇到跟自己觀點不同的就撒潑放賴。
對真正的民主來說,權力不是大爺,個體也不是大爺,個體的集合才是。它既是權力的出發點也是權力的歸屬。
因此,真正的民主需要對個體的集合需要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它來自所有個體,是從所有個體中抽象出來的東西,無論是權還是利都如此。這個抽象出來的東西與每個個體都既重疊又相異,兩者之間的張力就是所有個體都應該遵守並維護的。
在這種關係中,如果一方的比重太大,壓抑了另一方,秩序就會調整,可能是革命可能是改革也可能是社會動蕩。
從這個角度看,秩序或者是一個更寬泛更合適的詞。因為任何群體都有上述的張力,無論封建主義還是資本主義,穩定的社會都是秩序,而秩序的存在一定是上述張力的平衡。民主則是一種比較理想的秩序,它直接承認普通個體的利益並有意維護之。
但是在根本上,承認普通個體的利益也有不同的層麵,比如在政治經濟層麵,最理想的關係當然就是合適的張力,在權與利上,彼此各自相對滿足。但這不是唯一層麵,也不是最高層麵。更高層麵是道德;最高層麵就是思維與意識。如果一種文化的思維與意識中個體的抽象權利占有重要地位,那麽這種文化會更容易建立穩定的秩序。如果有民主的意識,那麽它就應該更容易建立民主的秩序。
同樣,反民主在根本上也是思維。如果不能從整體上觀察與分析,就很容易落入機械的判斷。而機械判斷在本質上是反民主的。
原理很簡單:因為它沒有容異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