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差距不大,隻是成本率太低。衛星上天時, 全部國產件。我做過整個流程工藝。後來就劉少奇化了,

本帖於 2022-07-22 15:23:55 時間, 由普通用戶 笑薇. 編輯

中國自己認輸,從此一蹶不振。不要說設計,連封裝膠(非光刻膠)都要進口。隻有原來的7機部等幾個地方保留了很小規模的生產和研發。指導思想, 政策對科技發展至關重要。90年代回國有機會去武漢開發區的一個半導體廠參觀新技術時,看到進口的整套生產線,一切都不可同日而語,發展的太快了。做工藝最終講的是成品率,這套荷蘭進口的生產線成品率100%。成品率不再是問題,可是沒有了自己的生產線。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