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侵烏俄軍“第二階段行動”取得進展的奧秘在哪裏?

來源: -非聖- 2022-06-05 22:31:40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361 bytes)

烏軍不講武德,老是利用馬裏烏波爾堅固的工事,躲在些犄角旮旯裏伏擊俄軍。俄軍不斷重炮轟炸,溫壓彈更是一輪輪的轟炸,可是馬裏烏波爾也太大了,俄軍炸了十多二十天,也隻能炸去一層皮毛。

對此俄軍指揮部得出結論,要想有效殺傷巷戰中的烏軍,必須要精確轟炸。理論上精準轟炸最好的辦法是無人機偵察並得出敵火力點目標。不過根據烏軍的拆解,俄軍主力偵察無人機orlan-10用的攝像設備還是民用款佳能相機.這表明這款無人機極可能不具備實時網絡傳送的能力。簡單解釋就是俄軍隻能讓無人機前去偵察拍照片和視頻回來,然後人員拿這些視頻和照片研究分析確定目標和方位。

問題是烏守軍特別不講武德,防禦火力點老是變換,等你這邊分析完再炮擊,敵人往往早跑了。怎麽辦?俄軍也不愧是久經考驗的威武之師,他們很快就找到了辦法:

我隻要先派出步兵發動全麵進攻。我都進攻了,你的防禦火力點那不就得開動了嗎?然後我根據前線步兵即時傳回的情報立即來一輪精準炮火覆蓋,就能把烏軍給烤了。於是頓涅茨克民兵就光榮的成為了先遣步兵。可以說,俄軍在馬裏烏波爾的一條條街道,幾乎都是靠頓軍步兵用一個個生命打下來的。

可能有朋友要問,這麽光榮的任務怎麽不由俄軍來完成呢?開玩笑,俄軍個頂個的都是先進技術兵種,都是用來開坦克、裝甲車、飛機大炮的,哪能當步兵用呢?

因此從3月底開始,戰場分工就出現了變化。頓軍負責衝鋒,俄軍主要負責在後麵放炮和裝甲支援,至於車臣軍主要負責拍視頻和督戰。應該說新的戰術調整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不僅馬裏烏波爾被一點點打下來,俄軍的傷亡數字也大幅下降。

什麽,你問頓軍的傷亡?呃,頓涅茨克那是一個獨立共和國,哪能納入俄軍的統計呢。

新戰術在馬裏烏波爾的成功也很快引發了俄軍的關注,各戰線俄軍迅速掀起了學習馬裏烏波爾先進經驗的熱潮。俄軍總結前一階段失利教訓,發現俄軍最大的弱點就是缺乏一線步兵。現代戰爭強調高科技和先進武器,強調增強飛機、導彈、坦克、裝甲車輛、火炮等形成的火力優勢。而出於節省軍費的考慮,性價比很低的步兵被大幅度裁撤。

然而上述軍事理論都有一個前提,就是高科技兵種與武器的加強可以對敵取得壓倒性優勢。一旦你的高技術兵種和對手打起來半斤八兩,步兵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最簡單的,火力偵察、搜尋、巡邏、戰場打掃以及很多基礎工程建設都需要一線步兵。俄軍這次全麵戰爭中,空軍、裝甲部隊和火炮都無法形成壓倒性優勢,根本不足以擊垮敵人。俄軍進攻過程中任何一個防禦等級稍高的大城市都無法拿下來。於是俄軍穿插和運動中需要大量繞開敵人的堅固防禦目標,這就會有大量偵察、搜尋、收尾和巡邏保護工作需要完成。這些工作需要數以十萬計的龐大步兵才能覆蓋,可是俄軍到哪去找這麽多步兵呢?

全國總動員?理論上可以動員起百萬大軍,不過這後果會咋樣那可就難說的很了,普京終究沒敢這麽玩。

好在俄軍發現我還有一個寶貝——頓盧“民兵”啊。本來俄軍覺得頓盧民兵裝備落後,也沒什麽先進武器與先進思想,是群累贅。可打著打著才發現他們打了八年仗,作戰經驗非常豐富,不就是最合適的突擊步兵麽?尤其是,頓盧民兵不用計入俄軍損失,這簡直就是老天送來的禮物啊。

烏軍很快就發現了俄軍的新戰術,烏軍也不得不立即做出戰術調整。隻要發現有大批頓盧軍出現的戰場,烏軍主力就立馬退避三舍。原因也很簡單,我們想象一下:頓盧步兵衝上來了,然後你打死一批步兵,然後炮彈過來炸死你一堆人。當然理論上你有工事,傷亡多半比敵人少點。可是你要烏軍拿93旅、92旅、坦克1旅等前麵出場過的王牌去換頓盧步兵,這劃不來啊,心疼啊。

烏軍心想,莫非隻有你有死了不心疼的頓盧民兵麽?我也有死了不咋心疼的部隊啊。於是我們就看到了一個很有趣的戰場現象,在每輪俄軍咄咄逼人的主攻方向,一線防守的全是烏本土防衛軍。(烏東民團)

於是我們看到了很多黑色幽默的現象。比如說多支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民兵發視頻,視頻裏穿著破破爛爛軍裝的“民兵”們控訴他們受到不公待遇,表示我要拒絕參戰,拒絕送死。另一邊烏軍也有很多士兵發視頻,視頻裏穿著破破爛爛軍裝的烏軍也控訴他們受到不公待遇,表示我要拒絕參戰。於是在2022年的戰場上我們看到了最激烈方向的前線,雙方拿著100年前的莫甘辛納步槍和馬克沁水冷式機槍激戰連連的畫麵。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