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承認自己不厚道,搞了那個標題,目的就是點擊率麽,也想看看有多少人是不看內容就開批的。效果確實不賴。。
我在文中清楚地說了,可不是事後說的,也從來沒改過:
讓我們以1950為基年,總產值基數為一百,其中農業67,工業33。再假定農業每年增長3%,工業年增長10%(大約符合五十年平均值)。
當然影響的具體因素很多。固定其他不變,來測試其中一項的影響力(貢獻度)是常用分析手段。
然後再加入了第二個因素。並且再次申明:
我們將一個一個因素都加入進去,就可以逐步還原成現實的經濟圖譜。
可不是事後說的,也從來沒改過。可不是事後說的,也從來沒改過。。。
那張圖表看起來,還是我文中有任何地方可以誤導還是暗示那就是真實的統計呢?那麽,究竟是什麽驅動這些人認定是我編了數字?所以,我判斷這些人都是沒有看內容就決定好批判語言,是由格局的。我不信這麽多人就是會寫卻讀不懂中文。
我並不在意支持文革還是反對文革。我隻是用一兩個因素來測試統計規律。說明在一個農業化國家內工業化過程中經濟總量增長的時間效應。無論是文革還是改開開時期,實際情況基本落在這個框架之內。可以初步判斷符合經濟自身發展的內在規律,政策作用有限,即既沒有多少促進也沒多少妨礙。我這個結論是中性的。但你是一定要否定文革的,所以一定要給我捏造個觀點來批,找些不相幹的證據也要證明不相幹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