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世界 天才老生 未來學(1)

張益唐突破“孿生素數”研究時,已經58歲了。範進中舉,也是小60的人。範諷刺了腐朽的科舉製度,那張呢?他戳破了文明可以持續發展的肥皂泡。

 

往回推100年,以及再之前,文明對年輕人非常友好,歐拉和高斯少年成名;牛頓和愛因斯坦一生中最突出的成就,在30歲之前都已經成形;搭建量子力學的主力是當時尚年輕的海森堡薛定諤包利們。

 

而現在,諾貝爾獎的名單中,很難找到年輕人了。最有創造力的年華,不得不去啃前人的思想。如果閉門造車,也許偶有小成;得意之餘,上網一搜,別人已經做出類似的成果了。所有的low hanging fruit已經摘光了 。

 

 

如圖所示,消化前人的成果已經用盡了所有年輕的時光。綠線是讀別人paper獲取的知識,C點是20歲的天才獲得了一個脈衝式的突破,但相關領域已經有類似研究,他隻是重複了別人的發現,成為一個“偽創新”。而D點是50歲的老黃牛,勤勤懇懇學別人多年,終於在年近半百,靈光閃現,真正將文明的邊界向前推進了一步。

 

文明發展到現在,一般以基礎科學的突破為標誌。隻有極少數超級天才才能進入數學物理的前沿,他們的任務很重,要出成績,必須同時滿足以下四點:

1. 他是一個天才。

2. 他年輕時,耐得住寂寞,把自己領域內的已有成果吃透。

3. 他在中年後,還有科學的熱情。

4. 他的天才靈感不因年齡而枯竭,高齡後依然有旺盛的創造力。

 

這樣的人哪兒能找到?這個世上不缺天才,而天才大多是懶惰的。文明就是由懶人創造的。現在文明的寬度深度,讓年輕的天才們望而卻步,哀歎生不逢時,得,不搞研究了,太苦太累,窮其一生,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誰能保證50歲了靈感還在熱情猶燒,不如玩金融圈錢快,刷題拿大包裹。而更多的普通青年,直接視文明遺產為負擔,restart新的virtual係統,自己做主,開啟了寄生又淺薄的二次元時代。

 

當技術帶來信息繁榮時,我們已經掉入了“文明滯漲”的陷阱,看似在膨脹,其實沒幹貨。

 

那膨脹的氣球有爆掉的一天嗎?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