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所謂激進觀點(如無視或反道德)其實都不新鮮。尼采早已說過的藝術發展中出現的"去感官化"(desensualization)

來源: 中間小謝 2021-02-23 21:56:45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18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中間小謝 ] 在 2021-02-23 22:01:37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其實已經包涵了很多這類觀察,而且兩方麵都包括了,譬如:原生藝術都很感性、感官化;後來越發"詩言誌",便抽象了;再後來"反詩言誌",用的卻還是抽像的方式(杜尚的尿壺)。可見,去感官化一直繼續著。但這是錯的。

衹有像李白、貝多芬(好像也是尼采景仰的音樂家)的作品那樣的原發性藝術(原生感官加上文化成果)才有永恒的說服力。

 

所有跟帖: 

小謝是有研究,關於藝術的見解有深度。不過我不喜歡貝多芬的作品。:) -applebee3- 給 applebee3 發送悄悄話 applebee3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24/2021 postreply 11:54:2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