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已經包涵了很多這類觀察,而且兩方麵都包括了,譬如:原生藝術都很感性、感官化;後來越發"詩言誌",便抽象了;再後來"反詩言誌",用的卻還是抽像的方式(杜尚的尿壺)。可見,去感官化一直繼續著。但這是錯的。
衹有像李白、貝多芬(好像也是尼采景仰的音樂家)的作品那樣的原發性藝術(原生感官加上文化成果)才有永恒的說服力。
其實已經包涵了很多這類觀察,而且兩方麵都包括了,譬如:原生藝術都很感性、感官化;後來越發"詩言誌",便抽象了;再後來"反詩言誌",用的卻還是抽像的方式(杜尚的尿壺)。可見,去感官化一直繼續著。但這是錯的。
衹有像李白、貝多芬(好像也是尼采景仰的音樂家)的作品那樣的原發性藝術(原生感官加上文化成果)才有永恒的說服力。
• 小謝是有研究,關於藝術的見解有深度。不過我不喜歡貝多芬的作品。:) -applebee3- ♀ (0 bytes) () 02/24/2021 postreply 11:54:20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4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