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文學作品,都隻該讀一遍。蘋果做得對,讀金庸很順,頻率對上了,讀完扔;瓊瑤讀不下去,頻率對不上,當場扔。我看83版《射雕》電視,慘不忍睹。快餐本不該再熱二遍,更那堪別人來咀嚼。最不堪讓沙漠中人來演繹江南煙雨。。。
癡迷文學的人,都是生活中的驚弓之鳥。那麽驚鴻一瞥恰到好處。反複讀一件作品,會忘記了消費初心。胡適說紅樓夢不是一好小說,唯一的好處是在於考證。毛澤東說紅樓夢是封建社會的一麵鏡子。。。可見,反複讀,就從普通消費者轉為功利追尋者,美感消失。你在欣賞美人,他們將美人當屍體細細解剖了。。。
塵凡反對你們摘金句,智慧!再漂亮的果子,摘下來就會蔫巴。句子隻有在文章中才有光澤。360屏保程序會循環放各種“金句”,從李杜到馮唐,感覺很像一堆人在一起故意擰巴著有話不好好說。
沒有一件作品,經得住反複推敲。沒有一個活人,能挨得住解剖刀。需要複讀的文章,隻有三種:法律文本、商業合同、科學論文。邊際收益遞減率特別適合文學消費。如範進中舉,居然還有前前後後一共看了三遍,才覺得字字珠璣的騷操作?那個是考卷,我可以加上第四種。。。
七色光譜混同後呈白色,所有的顏料抹成一堆一團黑。所謂人性,單獨拎出一二尚可以賞析閃光點。將所有的都挖掘出來,妥妥一動物,靈長類的動物性。浮光掠影最好,閃光的,自然會留下深刻印象。細細篩出來的,恐怕是些藥渣。
為人父提了個好問題,我們為什麽需要文學?答案太寬泛。也許是人生苦短,需要曆史感;或者空間逼仄,需要遼闊滄茫。生活太單調,給些豐富多彩;或者生活太複雜,給我一些天籟純真。也許有:與其讓生活欺騙了我,不如我自己欺騙自己一會兒?或者我主宰不了生活,讓我在文學中主宰世界一下。。。
生活究竟有多難,也是個好問題。人能夠忍受生活終生,靠的是生命自身的堅韌,而無關什麽智慧精神。經曆過的,可以將文學當作生活的短暫休憩;沒經曆過的,會將生活過成文學的實習期。但歸根到底,應該文學是生活的假期,而不是反過來。
為人父的答案,顯示了他生活無憂,心態少年,卻不是一個典型消費者。到文學中找三觀,彷佛要靠休假來證明工作態度。現代社會,有了飛機電話,就沒了詩與遠方。有了空調汽車,就沒了西風瘦馬。當人類假期超過勞作時間,就不需要到文學中找溫暖。塵凡下不了決心出書,就是擔心世上為人父太珍稀了。現代社會,砸個寶馬車還要等到圍觀到齊。為一個人就砸一架古琴的事,太不經濟。。。
文學的功能和形式都在改變,不得不變。藝術上繪畫首先突破,出了印象派。中文裏的王國維,將千年的咬文嚼字,天地動鬼神泣,立心立命開太平,一鍋燉為“意境”二字,是個文學印象派。這讓我有信心建議一遍主義。
印象派已觀止矣,但嚴格追求第一印象,抓住那轉瞬即逝的霎那,非天才無以掌握。也不利於文藝的繁榮普及。出了個瘋子達利,將那個時鍾像水滴般越拖越長。。。當然不是在暗示藝術就是大保健,計鍾收費。不過將這個過程人為拖長,平庸些的作者和讀者,就都能操作印象了。我稱之為拖遝印象主義。文學上的代表就是追憶逝水年華。
將生活過得拖遝也需要天才。想超越現實隻得進入魔幻,是在快節奏的生活下實施拖遝主義的無奈作弊。意義感真實感徹底放棄,隻提供一個閱讀感受或閱讀體驗。當然不是說全沒有意義,而是不再有固定意義。因為作品已經從表達作者印象,轉為經營讀者印象。有一千個讀者就有兩千個意思。。。
到了尤利西斯,達到極致。作者也許引經據典,尋章摘句,但已完全不再是原來意義,字義像老虎機上的數字一樣變個不停。隻為編織成一種嗑藥後的效果。而且,拖遝到相當於一次注射能持續有效的時間。不用細究,隻求感受。當然隻適宜讀一遍。或者:讀第一遍,是海洛因;讀第二遍,鴉片酊;讀第三遍,過期咖啡都不頂。。。
蘋果花菜,要與時俱進,你們不必再去找什麽微言大義。。。拖遝主義大潮流時代,文學消費是以感官體驗為主,閱讀方式是整體掃描。可見為人父的分段要求有多不合時宜。苟有心得,不靠逐字逐句苦讀出來,會在多年後某個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場景,自動跳出來。我不是說你一認真就輸了,而是說你認真反而可能錯過。打個比方,一邊做愛一邊做筆記,你說這個態度是認真還是忒不認真了。。。
茶軒能站在拖遝主義浪頭的弄潮兒,現隻有立一位。不過,我要警告簡丹兒,可以將立的文字當聖經讀,當憲法當黨章讀,唯獨不能當科普。他對事件和事實的描述,是魔幻主義的。數字屈從文字,文字屈從感官。當然,立的文字還是訓練有素,深得拖遝主義三昧。第一遍的閱讀體驗,還是愉悅的。肉厚汁多,絲滑柔順,如在斯萬家的那邊。。。不要去讀第二遍。雪晶跳著讀也有理,並不影響感受。喝的少可能是酒量小,並不代表她醉得淺。
即使讀第一遍,遇到有“老驢”字樣的,跳過。什麽撕萬撕億的。文藝人士對數字的白吃,是文藝人士自己之外的常識。本驢年輕時練過數錢,一萬塊隻要二十秒,還必須將假鈔挑出來。。。這個,和拖遝主義的節奏合不上,敗興了。從列儂的1969到2020的新冠肺炎,俺都恰好不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