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我們生長在不同的年代,經曆了不同的人生,看到的是各自眼中的真實。我實在不能去糾正你幾乎已成的信念,也為你那一代曾遭遇的苦痛而難過。
但還是想商榷:如果在先生眼中農民這個群體完全都已定式的唯一的是你所描述的形象是不是有失公允?比如,麵對落落大方說出自己來自農村的花菜MM,我們看到的是什麽呢?或能體會到的是什麽呢?
我文中也寫了一個秀美聰慧的農村姑娘,寫到最後她的出嫁竟傷感地心抽搐了一下。並不是說殘疾就低人一等,而是她為城市戶口而不是愛情的出嫁,是她用花樣年華去換城市人的身份。社會在什麽時候給了城裏人麵對農村人的如此的優越感?曾有大俠說過:優越感常常來自缺乏見識和缺少悲憫。震動為此句。
曾經這壇裏也有位大俠,名野狼嚎。他寫過一個鄉土小說係列,筆下的男女老少個個栩栩如生,在苦難中他們生命力鮮活而韌性濃烈的讓人難忘。我能讀到他對生長於那片土地的深深的情感。喜歡他眼中筆下的農村和農民。
先生隻是人生一段在農村做知青便有這些感慨,那麽,那些一輩子都身為農民的人,他們未必認同自己命運那麽不幸。或者,如果認定他們是如此不堪和不幸,那憑什麽領受這命運是他們而不是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