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蘇聯後期,及勃列日涅夫時期,蘇聯出現很多反思蘇聯官僚主義和揭露社會黑暗麵的小說。我看過幾本,如:多雪的冬天,葉爾紹夫兄弟(好

本帖於 2020-04-21 16:48:53 時間, 由普通用戶 為人父 編輯
回答: 索爾仁尼琴談了什麽 是不值得點讚的2020-04-21 15:37:13

印象很深的是小說揭露了當時蘇聯遠東地區社會主義製度已經演變為家族統治的封建製度。一個老爺子生養了一大堆子孫,這些子孫都在當地要害部門當領導。形式上的黨委領導已經變成了他們家族統治。這就是你說的權力沒有製約,沒有民主監督的結果。我記得當時相互這套書是為了批判蘇聯的修正主義,證明毛的繼續革命理論的正確。我想,毛當年說的資產階級在黨內大概就是指的這樣的事。

中國過去和現在都不是蘇聯那種社會主義,也不是西方式的資本主義。有人說是權貴資本主義,美國則說是國家資本主義。我覺得都有一定道理。但卻不是完全靠譜,因為中國最大的特色不是現在是什麽樣,而是具有強大的變化張力,一切都在變動中。政治路線和體製都並沒有固化,都有很大的改革和調整空間。過去的三十年,改革一直是按新自由主義思路進行的。可這些年國內對新自由主義的反思越來越多,大有撥亂反正的趨勢。其實這樣的政策變動和體製改革恰恰符合波普爾的可逆性改革思路。不預設改革目標,以解決問題為中心,也是一個現實的可操作的思路。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