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到的yfz9465<宗教衰落的根源>,裏麵提到心的力量的衰落。想到自己以前讀書看到書中總推崇聖人,古人,<皇帝內經>還把人分為好多種,聖人居然還是最末的。那時候覺得是瞎扯,還認為我們中國人總是撅著屁股恭敬前人,所以科學文化才進步的慢。
。不過也總奇怪為什麽上千年的人可以寫的出來<易經>還有<內經>他們那時那麽落後為什麽會發現風水五行,發現奇經八脈。我們現在的人卻讀都讀不懂。
等自己開始稍微讀了佛經,讀了內經,讀了道德經,才有所領悟,隻要用心去讀,這些經典撲麵而來的智慧,讓人發自內心的臣服。那時的人立足天地,著眼蒼生,裏麵找不到小我。境界決定了一切。從文學詩詞上來看,唐詩裏尤其杜甫的詩,無論作者何種處境,都看的出滿滿的人文情懷和愛國情操,格局還是大的。到了宋朝,男歡女愛就開始在詩中占比較大的比例,開始更多詩人關注個人感觀感受,到了清,更多的有名的時是關乎自己的,描述落默心境的,從美學欣賞上,喜歡女人小足,研究美人姿態,審美越來越局部化。從大眾對文化審美的推崇,就可以知這樣的審美是普及化的,所以可以推測整個民眾的視線都在向自身轉移,到了我們現在更是對自我推崇,更加的利己。
由了這些,才相信悟道,才相信聖人的存在,相信聖人應該就是悟道的人,隻有他們才能在千年前寫出這樣智慧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