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口大戰:表裏河山話山西 (ZT)

來源: 野性 2015-09-04 08:56:2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4102 bytes)

          讀史雜談——忻口大戰:表裏河山話山西

                ·翠屏峰·

危如累卵——忻口大戰前的山西戰場形勢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日軍全麵侵華開始。

北平和天津失陷之後,華北日軍沿津埔、平漢和平綏三路向華北地區進攻。華北日軍以”一個月內占領山西,三個月滅亡中國”為目標,分幾路精銳部隊向山西推 進。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上將倉促率軍應戰,8月初,閻上將奉命急調晉綏軍入援河北,在南口馳援第13軍湯恩伯部和日軍大戰,南口失守後,退回山西。8 月底,急令手下愛將61軍軍長李服膺將軍率部在天鎮和陽高一線阻敵,然後企圖調集重兵至大同一線布置大同會戰。但未等閻錫山上將把兵力調到大同,李服膺將 軍的61軍7個團就失守了塞外重鎮要塞陽高和天鎮。更為嚴重的是另一路精銳日軍從河北蔚縣入晉,包抄晉綏軍。情況危急,閻錫山上將放棄大同會戰計劃,急令 晉綏軍撤退到內長城平型關一線,以8萬兵力和日軍阪桓第5師團與關東軍察合爾兵團在內長城平型關一線血戰10多日,殲滅日軍上萬人。但在9月28日,北路 日軍攻破內長城雁北茹越口,斷平型關晉綏軍守軍後路,9月30日,閻錫山上將不得不下令晉綏軍各部撤退,以圖在忻口一線收集部隊,組織忻口會戰。這時平漢 路之敵也正向山西娘子關方向逼進,幾路日軍氣勢洶洶,鋒芒畢露指向山西。

為什麽日軍在開戰之初就對山西戰場這樣重視呢?這要從山西的特殊地理位置和重要軍事地位說起。

山西處於華北平原的西側,位於中國的中部,按現在時下東西南北的概念,屬於不東不西。全省圖形呈平行四邊形。因位於太行山之西,故名山西,從西周到春秋的 8百多年裏為晉地,故省名簡稱為晉。又因西麵以黃河和陝西為界,因而曆史上也又叫河東。自古為兵家必爭之要地,也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發源地。傳說中國上古 三賢中的堯舜,都城分別為山西的臨汾和永濟。今日中國現存遼金以前千年以上的古建築物,晉省就占有70%以上。人們有歌謠說:

要看中國的”外國”,到港澳台灣;
要看中國的將來,去深圳上海;
要看中國的今天,去北京;
要看中國的過去2千年,到西安;
要看5千年中國,到山西。

西廂記評話中的主人公張生張君瑞在山西晉南永濟縣普救寺旁的黃河邊上唱道:

九曲風濤何處險?
正是此地偏;
帶齊梁,
分秦晉,
隘幽燕。

山西南麵有中條山,以黃河和河南省為界。北麵是巍巍恒山,內外長城依山而建,以為北麵屏障,東麵是太行山,西麵有呂梁山。全省境內群山和大河懷抱其中的是肥沃的太原盆地和晉南平原,四麵關山控製,古有36關、72口,合108關口之說,自古素有”表裏河山”的稱譽。

說到這裏,在我們詳細交代山西的軍事地理位置之前,有必要先說一下山西”表裏河山”的文化和曆史傳統,這樣可能對了解本文的忻口會戰及其背景會有幫助。山 西”表裏河山”的文化,概括起來,就是自成體係不走極端修養生息愛土守家。追溯起來,山西的這種文化傳統淵遠流長,早在周朝初年,周成王把其弟弟叔虞封到 這裏為唐國,後來唐叔虞之子改名為晉國。這也就是後來山西被稱為晉,而李淵父子從晉陽立國而稱為唐朝的由來。話說唐叔虞就封之後,才發現一河之隔的河東和 河對麵的情形大不相同,子民既不全是周朝臣民,也不全是商朝遺民,而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北麵而來的各族人民,他們並不在乎是周朝還是商朝的禮節,而是世世代 代在這裏休養生息,唐叔虞及其以後晉國的國君也就因勢利導,既在表麵上服從周天子的領導,在實際上又尊重各族的習慣,令其自行其事。再加上山西的自然地理 環境,這樣就形成了山西””表裏河山”,自成體係的傳統。這一點,從晉侯墓的出土,就可以看出區別來。晉侯墓雖然在大的方麵按照周朝禮製,但具體細節卻完 全自成體係,和其他中原諸侯完全尊從周朝禮製的情形完全不同,說起實事求是,把理論指示和具體實踐相結合,甚至抱著泥塊或石頭過河等,在山西早已經不是新 鮮事情了。

表裏河山的山西,不僅作為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最早的發源地之一,而且在中國曆史上的重大動亂和災難中,能夠幸免於難,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和重生作出了貢獻。 就中國曆史來說,但凡大的災難性的主意,一般都出自中央朝廷,不是皇帝本人,就是親信近臣中樞掌權之人,這樣往往執行最力的地方也就災難越重,而”表裏河 山”的山西則往往受害較輕。綜觀中國曆史,大的農民起事和暴動未在山西發生,就和這有很大關係。今日人們流傳”要問老家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的諺語, 說的就是,元末明初,天下大亂大災,各省人口急劇減少,隻有山西相對平安人口稠密,因而在明朝初年,朝廷下令從山西移民各省,移民們離開山西時,都經過大 槐樹下設立的移民機構辦理手續,久而久之,人們別的都記不清了,隻記得大槐樹了。即使是在近代,當年土改山西相較其它省份要為平和,死人少一些,而 1960年的公社化災難,該省的挨餓也比其它省份的情形要好一些,究其原因也得益於山西的這種文化傳統。當然這種傳統也有其負麵作用,比如後來在田成平張 寶順於幼軍等主政晉省期間,就發生過黑磚窯的情形,此是後話。

“表裏河山”的文化和曆史傳統另一個特點是鄉土觀念極重,守家守財守土,晉省人喜歡存錢的習慣,大概也淵源於此。而辛亥革命後漫長的中國戰亂歲月裏,閻錫 山能夠獨守晉省,也和此文化傳統不無關係。現在麵對日軍大舉入侵,北方諸省之長官中,包擴東北的張學良,張作相,遼寧的臧式毅,熱河的湯玉麟,察合爾的劉 汝明,平津的宋哲元,河北的於學中,歸綏的傅作義,山東的韓複榘,甚至南方和日軍接戰的滬淞的張治中,南京的唐生智等,其中不乏英勇抗戰者,但隻有閻錫山 和傅作義能在8年期間裏堅持固守所轄區不離開本土與日軍周旋,而這兩位都是晉省人,可能也不完全是偶然。閻錫山也是整個8年期間從始至終一直堅持在前線的 唯一之一級上將。

說到山西,我們還要說一下山西的紅高梁,因為在忻口會戰中對掩護抗戰將士起了很大作用。山西的黃土和氣候,尤其是忻州地區,很適合高梁生長。高梁在糧食當 中,大概是屬於最難吃的一種粗糧了,我長大以後,會想念塞北的其它食品,比如蓧麵豆麵之類的,甚至玉米麵,但唯獨不想高梁麵,因為給我難吃的印象太深了。 那麽為什麽還會在這一帶世代大量種植呢,主要原因是高梁的其它用處。高梁不好吃,但卻高產量,更重要的是特別好的優質馬料,古時長城內外鏖兵不斷,對高梁 的需求也就很自然的了。高梁還是上等的釀酒造醋的原料,當地的汾酒和老陳醋,就是用優質高梁釀造而成,譽滿全國。而山西雖然曆史悠久,但對炒菜卻不十分講 究,因而在全國的菜係中也沒有山西菜係這一說。講究一點以過油肉最為有名,通常居家則以大燴菜為食,而麵食品則種類繁多,可以做出上百種花樣來。不過山西 的燴菜,並不亞於其他地方的山珍海味,味道絕佳,營養豐富,若以山西陳醋調味更是讓人垂涎欲滴,沒齒難忘。人們流傳有諺語雲:”閻錫山的兵,繳槍不繳醋葫 蘆”。閻錫山本人也不喜歡大肥大肉的山珍海味,一身都喜歡吃五台縣的家鄉燴菜,人說他最喜歡的食品是:

“河邊的饃饃大興的黃糕,
山藥蛋燴菜裏把豆腐燒;
蓧麵殼殼麥轉轉,
拌湯裏加個雞蛋蛋。”

當地人種高梁也發展到爐火純青的技藝,在所有鋤地的技術中,以鋤高梁的技藝為最高,人稱”五下點”,具體來說,就是高梁不象其它莊稼比如玉米穀子等要用手 間苗,而是在鋤地時用”五下點”的辦法把鋤地和間苗兩道工序一步完成,鋤地人必須有極高的技藝和耐心才能做到”五下點”。在舊日期間,農民們就通過會不會 用”五下點”鋤高梁來考察農民的手藝。高梁的高度和玉米差不多,都比人還高,而且高梁地比玉米更密,在戰爭年代是有名的青紗帳,忻口戰役中對掩護中國將士 們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而佳釀汾酒,也成為戰鬥期間將士們最喜愛的嘉獎品。

從軍事地理位置來說,如果翻開地圖,從晉北走西口的名關口右玉縣”殺虎口”數起的話,現在按地名也仍然可以數出許多來,比如外長城上由西向東右玉殺虎口、 萬裏長城北方鎖鑰大同鎮得勝口、宏賜口、拒羌口、拒門口、助馬口、煤峪口、川口、陽高縣鵓鴿峪鐵裹門、米薪關、守口、水磨口、天鎮縣瓦窯口、鎮口、內長城 上由西向東偏關縣偏頭關、寧武縣寧武關、屯關、婁煩關、陽方口、茹越口、山陰縣雁門關、繁寺平型關、團城口,代縣峨口,靈邱下關、馬頭關、應縣北樓口、小 石口、渾源亂嶺關、大寨頭關、大小淩雲口、西河口、岔口、磁峪口,廣靈小關、唐山口、晉東和河北交界由北向南數的話有五台縣龍泉關、鬆岩口、滹沱河禦棗 口、盂縣東木口、交口、岔口、平定縣娘子關、葦澤關、六嶺關、九龍關、獨自口、石門口、長生口、和順馬嶺關、遼縣(現左權縣)峻極關、黎城東陽關、壺關縣 壺關、南麵和河南省交界從東向西又有晉城大口、柳樹口、桓曲橫嶺關、永濟潼關、港口、西麵從三省交界處回頭向北數則有蒲州蒲關、河津禹門口、大峪口、吉縣 壺口、下峪口、蒲縣薛關、永和永合關、延水關、黑龍關(陝西境內)、沁河交口、石口、湫水河績(口旁)口、北川河峪口、興縣羅峪口、黑峪口、界河口、裴家 川口、嵐縣河口、保德東關,還有內地古交河口和岔口、忻州忻口、霍州南關、昌源河南關等等。

若控製其晉北三關雁門關、寧武關和偏關以及平型關、茹越口、忻口,晉東娘子關和井陘,晉南潼關、晉西壺口等關口,便可倚境內沃野千裏之地利,進可攻,退可 守。出晉北可擊塞外大漠,出晉東可扼河北平漢,從晉南出潼關可直下關中四川,從晉西可克大西北5省後方。 春秋時晉國依晉陽而稱霸中原諸侯。秦國滅趙後,據有山西而統一全國;唐高祖李淵以晉陽為基而奪取天下,唐朝中期名將郭子儀和李光弼據河東出平漢而平定”安 史之亂”;明末時,李自成入山西克平陽太原,戰寧武降大同,直逼北京,而清朝八旗兵入侵明朝方向則是由北向南,占山西出潼關直下西南。

正因為山西這樣的重要軍事地理位置,日軍才對其特別重視,如果不占領山西,對平漢路上的日軍主力就會構成極大的威脅,而且日軍越深入,威脅越大。是故,日 軍在開戰之後就幾路大軍直下山西。實際上,這一戰略部署已經蓄謀已久,日軍入侵山西的主將第5師團長阪桓征四郎中將在戰前的1936年就以旅遊訪問為名徒 步行程千裏深入到山西考查地形,這次率軍進軍的路線,就是沿著他1936年入晉的方向。日軍認識到了山西是北方5省2市的重要軍事樞紐作用,也是整個中國 戰局之最關鍵的一環。

中國方麵,延安的毛潤之也深刻地認識到了這一點。在9月17日的電報中,就指出了山西北嶽恒山山脈扼控華北幾省的重要中樞地位,他英明地預見到日軍和晉綏 部隊在山西必有一場決戰,並料到雖然最終閻錫山不能取勝,但卻會給第18集團軍帶來極好的發展機會,”把握得當”不僅對現在立足,對將來也會具有重大意 義。以後的事實印證了毛之策略的英明和遠見。

而對日軍的這一大舉用兵山西的意圖,身在山西的閻錫山在開始時並沒有充分的認識。所以在他想調兵北上大同和關東軍察哈爾兵團作戰的時候,差點被阪桓從河北 蔚縣入晉抄了後路。晉綏軍退到內長城平型關一線和日軍作戰相持了10多天,被日軍攻破。兩路日軍合兵一處向內地進犯,山西戰場情況危機,十萬火急,華北大 戰迫在眉睫。

□ 讀者投稿

 

刊登在 2007 華夏快遞 kd071002.

所有跟帖: 

忻口會戰:閻錫山上將滅親明誌抗日 -野性- 給 野性 發送悄悄話 野性 的博客首頁 (16608 bytes) () 09/04/2015 postreply 11:12:00

忻口會戰:薑玉貞5千壯士舍身衛國堅守原平鎮 -野性- 給 野性 發送悄悄話 野性 的博客首頁 (21008 bytes) () 09/04/2015 postreply 11:31:47

宋朝楊業打仗的是哪個關,哪個口? -文革傳人- 給 文革傳人 發送悄悄話 文革傳人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05/2015 postreply 00:45:10

雁門關 -野性- 給 野性 發送悄悄話 野性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05/2015 postreply 05:09:12

精彩!感動! -依依漢南- 給 依依漢南 發送悄悄話 依依漢南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05/2015 postreply 06:29:49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