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剛經中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可以說絕大多數佛教徒都讀過這段話, 但有幾個真正理解深層的意思了?
這裏有好幾個重點:
1) “一切有為法”,重點在“一切”和“有為”這兩個詞。“一切”就是無條件的任何景象都是“有為”的,一切的意思就是任何景象是毫無例外的有為的。而本性是無為的,因此,一切非本性的景象都是有為的, 是Mind中升起的虛妄幻覺景象,包括各種美好的希望,“天堂”,“幾層天”,偉大的聖人,包括“上帝”,包括“佛”,這些景象皆出自Mind的概念,所有概念都是“有為法”,毫無例外。
2) “如夢幻泡影”;就是說一切的景象,無論多美好,或多乏味,或多痛苦,都是象夢一般的泡影,都是空性的。你以為你這個“人”不是泡影?你要失望了,你這個“人”也是一樣一樣的夢幻泡影,和周圍的萬千景象沒有差別的夢幻泡影。 理解佛最大的困難就是最後一關過不了,學徒們可以接受周圍的萬千世界是夢幻泡影,但難以接受自己這個“我”同樣也是夢幻泡影,他們最常見的抱怨是:“太虛空了,太虛空!”,可他們不知道自己小我的幻覺太深了,這個“我”才是真正的虛空,而虛空的幻影在抱怨“太虛空”了, 是不是一個很有趣自我循環?!
3)“如露也如電”;就是說一切景象像露水和閃電一般沒有常性,它們一閃而過,曇花一現,比如你的肉體從出生到死亡區區70到80年,對於永恒來說就好像閃電一樣的快地閃過去了,你以為很重要的“我”,一閃就過去了就沒有了,好比一滴露水從無到有,然後幹了又沒有了,如果你真的以為有一個“我”存在,你把幻覺當真了,這樣的“我”的人生毫無意義,是一個夢幻泡影,佛早在2500年前就挑明這個真理。
這就是為什麽任何悟道的聖人都有一個發現:無我!
4) “應作如是觀”;其實這句話就是建議你把一切景象當成“如是”,就是英文裏的“Beingness”,be aware of 一切景象, witnessing一切景象就可以了,不需要任何努力,既不排斥景象的如是,也不依附景象的好壞,景象就是幻想,沒有好壞之分,無必要分辨,全盤歡迎,避免把景象當真了被景象拖進去而不可自拔。這句話就是禪坐的精髓! 如果你真懂了,連坐下都不需要,坐下是不是一種有期待的努力?Aware或Witnessing是全天候的超時空的,和你坐下或躺下或奔跑都沒有關係,你以為是“我”在witnessing,非也,是本性在witnessing,和“我”無關。人們可以從有形式的禪坐開始,最後一定發現無禪坐的必要了,矛盾嗎?你應該懂了吧 :-)
這裏我非教條地給你用現代簡易的白話給你解釋了這個真理。
佛對真正接近“悟"的學生說過:“放棄佛這個概念吧!”,悟了就無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