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行為如果已經發生了之後,還會因為目的論而改變嗎?善和不善,在行為前就確定了嗎?
修橋補路是行善,可是如果我們發現了行為人的目的就是要為自己揚名,為虛榮,為誇獎,或者為將來選公職投資,我們是不是把這些行為從善行改變為不善或惡行?
我問這個問題,是因為這篇文章的目的論傾向很嚴重,真的有走向道德狂的趨勢。
行善是隻需要善心還是必須有行為?是因善定行還是因行(為)定善?二者可以分開考察嗎?
所有跟帖:
•
金無足赤,世上沒有純粹的善,也沒有純粹的惡。
-玄野-
♂
(809 bytes)
()
04/17/2013 postreply
11:17:36
•
何謂“道德狂“?道德的作用主要是約束和提升自己,不是用來審視他人的。
-zqy68-
♀
(0 bytes)
()
04/17/2013 postreply
12:20:30
•
印順法師說:世間很多善行都是貪心所至。耶穌說的左手右手是個人修為的問題。
-37213824-
♂
(6 bytes)
()
04/18/2013 postreply
1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