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惡如仇常常是人們眼裏的美德,但如果走向極端,其實就是嗔心,成了蒙蔽智慧的障礙。嫉惡如仇到底是目的還是手段?如果是目的,未免顯得淺顯和情緒化,如果隻是過程和手段,仇恨的情緒對抑惡揚善的作為有多少正麵的作用?對於世間的惡,正義的人應有所作為,極端的嗔恨情緒往往會影響理性的行動。
自認聰明的人容易嗔心重,自認善良的人容易愚癡重。克服貪,嗔,癡,以寬厚、平和、深遠才能走向真正的智慧,無比的慈悲。
人性裏有善有惡,如有惡的一麵,並不能定義此人就是絕對的惡人,而是去惡揚善。最近剛好看到周星馳的一部新電影《西遊降魔篇》(說句題外話:我一向對周星 馳的電影有特別的感觸,在無厘頭的荒誕不經的搞笑的後麵,往往傳遞著簡單又深刻的因果善惡的道理)。在這個故事裏,玄奘和段小姐同是象征正義的驅魔人, 隻是驅魔的手段不同,段小姐用消滅的手段降妖,玄奘試圖喚醒妖怪的真善美。在很多時候,段小姐的降妖手段占了絕對的上風,非常見效,比如降河妖,豬妖,還數次搭救了玄奘的命。玄奘開始懷疑自己的降妖方法,但他仍堅持信念。當真正的妖中之妖 - 孫悟空 - 出現時,段小姐已無能為力,玄奘用舍身忍耐(近乎於舍身飼虎)和對正義信念的堅持感天動地,喚起了佛性,征服了孫悟空。最後佛祖點化師徒四人一起去西天取經, 尋找大道。
影片就表達了對善惡的看法。根本就沒有天生的善人或惡人,人性中的善或惡之間是互相轉換的。豬妖和河妖本是善良的人,但因為他們善心被所謂善良的人誤解傷害, 甚至因此失去生命,怨念一起,惡性生出,才變成惡妖,一旦妖性去除,又能尋求善念的回歸。捫心自問,我們每個人何嚐不是在善惡之間掙紮,而努力讓自己不斷 地去惡存善的呢?這一過程永無休止,是謂修行。
電影中還講到男女愛情,段小姐對玄奘的愛,可愛而明朗,玄奘對段小姐的愛,卻是別樣的深沉。師父問玄奘:“你怎麽看待男女之愛,眾生之愛?”玄奘回答: “男女之愛也包含在大愛之中,眾生之愛皆是愛,沒有大小之分。有過痛苦,才知道眾生真正的痛苦;曾經執著,才能放下執著;有過牽掛,才能了無牽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