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到“資本主義周期性的經濟危機”,總是讓我對馬克思的理論十分佩服。
實在來不及去讀《資本論》,但仍想舉手提問。:)
第一,《共產黨宣言》裏公開宣布:他們的目的隻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現存的社會製度才能達到。讓統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麵前發抖吧。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隻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
最後是“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難道“暴力革命”不是老馬從自己的理論裏得出的結論嗎?
第二,不認同市場經濟學有意要繞過“價值”。如果說供求曲線隻適合“一般”條件下的分析,那麽抽象的價值連這一點也做不到。在馬克思的時代,也許問題比較簡單,每一樣售出的商品都可以由工人的勞動時間換算出來,技能,管理經驗,創新等的差異很小,市場的流通環節也很少。所以直觀地看起來,“勞動力”是最基本的投入和利潤的唯一來源(如果生產資料是物化的勞動)。
在現代社會,這個理論似乎已經不是那麽相宜,否則中國就不需要引進外資以及開發國外市場了,因為如果沒有資本(即便是別人物化的勞動)和市場,所謂勞動力價值就是紙上談兵。一個純粹的“形而上”的問題可以在理論上進行討論,但據此得出社會對立的結論確乎偏激了一些。
寫到這裏,想起一個題外話。一次和一個身家上億的朋友聊天,對方抱怨幹得太累,我勸他不妨歇一歇。他指著辦公室外麵的職員們歎氣道:停不下來啊,幾百口子等著吃飯呢。(雖然這話矯情了一點,倒也不完全是空話。到底是資本家剝削工人還是養活工人呢?:))
《聖經》上說,財富是人替上帝代管的,一個人有多大的能力才能代管多大的財富。常言道,富不過三代,多少財富都會轉眼散盡。
階級才真真是個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