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意識
1953年香港的殖民地小學課本有一課〈我們應該有自由〉,教我們:“應該有思想的自由、言論的自由、信仰的自由、旅行、居住和遷徙的自由、集會結社的自由... 自由就是我們選擇事物的權利。一個人如果沒有權利來選擇事物,這就不能叫做人,隻能叫做工具。”
今年開學了,香港中學生開始了反國民教育、反洗腦的絕食行動。近萬人在特首府前示威請願:要求政府撤銷小學、中學的“國民教育”手冊。
香港的“殖民地教育”看起來確實比中國的“國民教育”要成功的多。
就如葛蘭西(Gramsci)所描述的,近代西方國家的大眾革命沒有成功,是因為其統治階級在意識形態上構建的牢固地位。看香港的殖民地地位雖然已經完結,但其殖民地心態確實是夠牢固的。“東方國家由於在意識形態上的弱勢,使民眾更容易接近新思想,從而大眾革命在東方得到成功。但也因為同樣的原因,在得到政權後又很輕易的丟失了政權。”
就如加州大學的黃宗智教授在《開放時代》雜誌撰文說:“在美國的高校還有左派的一些地盤,但中國的高校是新自由主義的一統天下,其壟斷程度遠遠的高於美國高校,美國的意識形態在中國的領導地位已經相當的牢固”。看中國主流媒體的心態與西方主流意識已沒有多少差別,在香港出現反“國民教育”思潮就更沒有什麽好奇怪的了。
看茶館的言論,也像在看一個社會意識的縮影,就是像“米大”這樣的被意識掌控的高人,後麵的跟眾一大批,但高人一遇到實際問題也就露餡了,其言說立場逃不脫一個在場的港人立場,從一個模子裏的出來的意識,弄的再純再淨再普世,也差不到那裏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