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山西,村裏流傳的一句話:“夠不夠,三百六。 。。。”指每年每人360斤原糧。
“原糧”就是還沒磨麵之前的高粱玉米穀子粒。高粱玉米磨後90%以上的出粉率,很粗糙。
你想,三百六,一天一斤糧不到。那位又不信,那非餓死,原因是不管老人小孩都是三百六。這樣有小小孩和老老人的就占便宜。就有人不停地生孩子。到青黃不接時,楊柳樹的嫩葉和苦菜,都是食物。直等到政府的救濟糧發下來,壞的年頭大約有一周的苦吃。還好,我自己是城市戶口,外祖父定時去父母那邊取糧,沒大吃過苦,記得就一次,吃了糠窩頭,等第二天父母的發薪日,就有吃的了。但我的小夥伴們就有些比較苦的,特別是衣衫襤褸,現在的叫化子也沒那樣。
後來進了城裏到挨餓。長大了,飯量也長,上學要走老遠。早上一個窩頭或饅頭,加小米稀飯,頂不到中午,妹妹隻半個窩頭,一次中午回家路上暈了。
大學時的定量也不夠,常受女同學的糧票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