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清晰,非常好。^^

來源: xingfu^ 2011-11-17 06:39:23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86 bytes)
不管東西方漢學界,對於治史的學人來說,“中華民國在台灣”是完整考察辛亥革命的一個必要條件,並且寶藏異常豐富。但是大陸體製內有意識地回避這一點,不知道以後會不會有覺得遺憾的一天?^^

另外,稍微補充被忽略的兩點:

1 辛亥革命的溫和與妥協性固然與立憲派分不開,但與清末皇室為保身家性命的積極求生態度也分不開。光緒有意維新,慈禧最後亦不得不默準李鴻章自詡康黨,君主專製已是飄搖破漏,王室最終急於抓住君主立憲這根稻草,放權也唯恐隻來不及。所以當革命不顧立憲預備期而提前來到、皇室最後被驅出宮,反而獲得了部分知識分子人道主義的同情。

2 辛亥革命的溫和性同樣與都市市民階層平和的意識形態分不開。當時梁啟超等率先於租界地區配合西方思潮發起思維啟蒙,辛亥革命前,全國各地宣揚思想自由或民主改革的合法報刊雜誌竟然達到96種,無論是清朝政府官員或是市民階層都普遍受益受教,甚至發生駐德大使孫寶琦主動庇護被告密的青年孫中山事件。由此來看,全麵發動暴力革命的思維在當時的社會幾乎沒有土壤。而這一點,顯然是目前體製內學者竭力掩蓋的一麵,但也正是目前社會隱患所在:

專製主義出暴民,是暴力革命最肥沃的土壤。^^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