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池實驗起落

來源: 悟空孫 2011-10-26 15:20:1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2483 bytes)
安徽湯池小鎮現狀《湯池實驗起落》

摘自2009-12-08 《先鋒國家雜誌》■整理 何書彬

  

  2008年12月1日,位於安徽省廬江縣湯池鎮的廬江文化教育中心把員工們召集起來開了一個會,在這個會上,中心的辦學者們回顧了辦學三年來的成果,然後,除少數人留守外,大多數人各自回鄉,或者到北京、海南、雲南等地繼續推廣讀經。

  一場大規模的儒學實驗到此結束。在此之前,湯池鎮的48000名居民和成千上萬的外來訪客,都體驗了一個“禮儀之邦”的打造——教育中心的老師們嚐試著把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等傳統倫理變成這個小鎮上的行為準則;人們在見麵時互相90度鞠躬,是這個小鎮上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自從現代讀經運動在中國大陸出現以來,雖然在上海、武漢、廈門等城市都出現了一個又一個“現代私塾”,琅琅的讀經聲在許多地方響起,但是在廬江文化教育中心之前,還從未有過要把一個完整的地方社會“儒學化”的嚐試。

  “做一個典範”

   湯池實驗是否已經收取了成效?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人們在廬江文化教育中心關閉之後一直持有不同的看法,但對於該中心的創辦人淨空法師來說,答案一直都是肯定的,早在2008年之前,他就在多個場合樂觀地提到,湯池實驗證明了“中國老祖宗的東西是有效的”。

  與這些年的大多數讀經推廣人士相比,淨空法師顯得是比較獨特的,因為他是一個佛門弟子,依照他的解釋,“不建寺廟建學校”的原因就在現行教育普遍忽視了倫理道德教育,而在他的理念中,中國傳統倫理道德正是解決小至夫妻吵架、大至國際衝突等各種問題的“不二法門”。

  俗名徐業鴻的淨空法師1927年出生在廬江縣,1949年從大陸前往台灣,並先後師從新儒學領軍人物之一的方東美和在台灣佛教界有很大影響力的 李炳南居士。從日後的情況來看,應該是這兩位老師影響了淨空法師“儒佛並舉”的思維方式,方東美雖然是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但心儀佛學;李炳南雖然學佛,但對《論語》等儒家經典都是相當重視。待到日後淨空法師成為當代佛教界中的領袖式人物之後,中國傳統倫理道德便很自然地被他視為教育的有效手段。

  根據淨空法師在多個場所的說法,他創辦廬江文化教育中心的直接原因來自於他參加聯合國世界和平會議的經曆,他在會議上每每看到代表們為國際衝突、環境汙染以及各種犯罪手段升級等社會問題憂心不已,但卻往往“議而不決”、“決而不行”,於是在輪到他做主題發言時,他就數次提到“中國老祖宗的東西”,他還引用英國曆史學家湯因比的觀點,這位曆史學家曾在對世界各大文明進行考察之後得出結論,能解決21世紀人類問題的隻有孔孟之道和大乘佛法。

  參加會議的代表們覺得湯因比的學說有道理,對孔子的學說也很讚歎,但是他們覺得,這樣的古老學說不可能在充滿爭端的現代世界成為現實。

  於是淨空法師就想到選一個試點進行一場“儒學實驗”,隻要這個實驗成功了,就可以證明:當代問題仍可以在中華古訓麵前迎刃而解,“人是可以教得好的”。

  當時他在美國,就想在美國的華人社區辦一個試點,結果“因緣不成熟”;又到新加坡,在那裏沒找到建設教育中心所需的地塊;接著他到澳洲,選了一個叫圖文巴的小城市,在那裏他辦有一所“淨宗學院”,但是當地官員告訴他,圖文巴“信仰宗教的占20%,不信的占80%,其中還有一些人極端排斥宗教”,這樣,淨空法師在圖文巴做了一段時間後感到,“做得很辛苦,可以立足,但沒法發展。”

  於是他把目光轉向國內,選擇了湯池鎮。這裏是他的故鄉,他想起了幼年時所接受的私塾教育,並認為正是私塾教育給了他“做人的根基”。於是他決定,在湯池鎮這“很小的一點,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做一個典範。”

  “三年計劃”

   這個“典範”將是一個什麽樣子?與隻有幾名或者幾十名學童的“讀經班”相比,淨空法師的計劃顯然是非常龐大的,他要通過教育,把儒學轉化成湯池鎮的日常生活,從人們的性情到舉止,都要深受儒學的熏染。簡單來說,就是要讓湯池鎮“人人懂禮,人人都知道忍讓”,成為一個“禮儀之邦”。

  在他看來,湯池地方不大,全鎮人口才4萬多人,有點類似老子所說的“小國寡民”,正符合實驗所需的條件。他通過曆史,向人們展示了類似“實驗”成功的先例:曆史上的商湯、周文王在一開始推行他們的教化時,也是在他們方圓不過百裏的封國內進行。

  至於這個實驗計劃的開展周期,雖然麵對的是一個更加“禮崩樂壞”的社會,但是看來淨空法師並不認為他的實驗很難完成,他定了一個“三年目標”,即用三年的時間完成這項實驗。

  說到“禮崩樂壞”,就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讀經人士和社會人士在觀察現代世界時,往往會有極大的不同,凡是經濟大潮中的“弄潮兒”,對現狀都很樂觀,認為會“從進步走向進步”,但是讀經人士則普遍會為“文化的頹敗”而傷感。對於帶有宗教背景的淨空法師來說,他則認為今日世界遇到了“最深重的危機”,從社會風氣的敗壞到生態環境的破壞,從國家、族群間的衝突到恐怖主義的蔓延,處處都是這場危機的體現,那麽,在這樣的情況下,打造一個“典範”的意義就顯得更為重要。

  淨空法師甚至覺得,隻要湯池實驗收取成效,還能為“聯合國的這些專家學者們建立信心”,因為他們都在尋找一個能化解衝突,實現和合的途徑,現在要證明的,就是“中國老祖宗的東西”是一條“大道”。

  這個“典範”要構建儒化社區的設想,則使湯池實驗從一開始就有著明顯的“全民色彩”。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至少從一個長期規劃上來說,湯池鎮的全部居民都被納入到一場社會實驗中來了。

  從教育理念上來說,淨空法師所提倡的在一定程度上與王財貴的“小朋友,跟我念”很相像,那就是看起來都很簡單。在淨空法師看來,什麽是教育?無非是《三字經》開頭的那幾句:“人之初,性本善……苟不教,性乃遷”,他認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恢複人性本有的善良,在這一點上,他持的是孟子的觀點,孟子曾說過:“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

  對於推廣讀經的人士來說,他們普遍持有一個相同的看法,即現在的主流教育都基本上是知識教育,缺少“文化”乃至“智慧”。淨空法師也是這麽認為的,他認為現行教育因為太“知識化”而缺少了倫理道德的養成,簡單來說,他辦的教育中心就是要為“缺德”的教育“補德”。正因為如此,後來廬江文化教育中心的老師和義工常常把一句話掛在嘴邊,那就是:“別人(學校)幹的事情(教知識)我們就不幹了,我們就幹別人不幹的事情(倫理道德教育)。”

  淨空法師所采用的教材,則是《弟子規》,這是一本清朝出現的蒙學課本,全文隻有一千多個字,三字一句,分為幾個章節,把《論語?學而第一》裏的“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一句進行了鋪展。分別講述了在家如何孝養父母、出門如何對待長輩等“守則”。與《論語》這樣的“大部頭”相比,這個小冊子裏沒有任何難以琢磨的語句,通篇都是非常具體的行為規範,甚至具體到寫字、取物,比如“執虛器,如執盈”,“字不敬,心先病”。

   “現代的孔子”

   借助於宗教的影響力,淨空法師並不需要為建設校舍所需的資金擔憂,2004年,廬江文化教育中心在湯池奠基,一直到這個中心建成並運轉,總共動用了兩億多元的資金。

  但是淨空法師在意的不是這些,他覺得費用問題都“容易辦到”。他在意的是老師,“師資是最重要的”。

  2005年,廬江文化教育中心開始招收“種子老師”,消息是在網絡上發布的,一共有300多個人報名,最終錄取了30多人。

  照淨空法師的要求,這些“種子老師”都要接受極為嚴格的培訓,他們都集中一個名叫“淨居院”的地方,接受封閉式培訓,不能隨便活動,不能使用手機,不允許談戀愛,每天吃素,逢年過節也不允許回家。

  淨空法師告訴這些“種子老師”:“要學孔子,要做現代的孔子,要做現代的孟子,要做今天的釋迦牟尼,要學到,要做到。如果不是這樣做法,你不能度自己,也不能教別人。”

  《弟子規》上的每一條在這裏都是要不折不扣地“做到”,因為淨空法師認為“老師不能夠百分之百落實《弟子規》,你們就沒有辦法教好別人,因為人家不相信你。”

  最終這30多名“種子老師”裏有15個人“成就了”,“真正走聖賢的道路了,非常認真地在做。”當然,依照淨空法師的看法,現在這些還遠遠不夠,因為他們都“還是幼稚園的孔子,還要向上提升。”

  對於以上這些極其嚴格的方式,不同的人也有著不同的感受。不讚同者會覺得這樣“弄得跟清教徒似的”,嚴格的規範是“苛刻嚴厲,粗暴幹涉”。但是對於湯池的“種子老師”來說,學習《弟子規》卻是他們的樂趣所在。

  《孟子》裏有一句話,“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意思是遇到挫折時切莫責怪他人,而應先反過來從自己身上找出問題的症結,並努力加以改正。在《弟子規》這樣的“一條是一條”的具體規範之外,“反求諸己”成為這些“種子老師”學習的“心法”,他們相信,這種“心法”與“規範”相結合的“內外雙修”方式,是一條有效的學習途徑。

   “播種”

   從2006年起,廬江文化教育中心開始正式對外授課。在一開始,鎮上的居民普遍對這些古書所講的內容“不知道,不大願意接受”,教育中心的老師就每次見人則來上一個90度的鞠躬,“恭恭敬敬,誠誠懇懇”。

  每天,老師們還要排著隊上街撿垃圾,如果有哪個人丟垃圾了,一名老師馬上就會走過來撿起來,一直撿到鎮上居民“不好意思丟垃圾”。

  這樣時間一長,一部分居民逐漸被觸動了。

  淨空法師把這個影響的過程叫做“播種”。在這個過程中,中心的各項教學活動都開展起來。除了《弟子規》外,中心采用的教材還有《孝經》、《三字經》、《論語》等,但是顯而易見《弟子規》是最受重視的,大多數課程都圍繞《弟子規》展開。

  “幸福人生講座”則是中心影響力最大的課程,這個課程以《弟子規》為依托,結合生活中的實例,講解如何為人父,為人夫,為人妻,如何做員工喜歡的老板,如何做對公司有信的員工。

  在“幸福人生講座”之外,還有日常課程每天在中心對麵的“鎮民學校”裏舉行,每次上課前,都會有司儀先喊:“向大成至聖先師孔老夫子行三鞠躬禮”,而後眾人一起向孔子像行三次90度的鞠躬禮。

  室外也有課程,設在教育中心附近馬槽河旁的小樹林裏,是為“綠色課堂”,由中心的老師教唱《孝敬父母》等歌曲。

  這一係列課程在小小的湯池鎮營造出非常濃厚的“儒學課堂”氛圍,當然,上課並非是最重要的教學方式,在老師們看起來,更重要的是“身教”,他們借用了一個影視詞匯:“表演”,必須把《弟子規》“表演”出來,不然的話:“身教者從,言教者訟”。

  凡是從外地來學習的,都會領到中心發放的免費餐券,憑券可以在餐廳用餐。沒有人會把碗裏的食物落下,即便是隻剩下一點點湯汁,用餐者也會仔細地用饅頭擦幹吃掉。這些同樣可以在《弟子規》上找到對應的內容:“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

  前來“問學”的人,學習著中心老師的一舉一動,從見麵時互相鞠躬,到吃飯時“龍含珠、鳳點頭”的姿勢——用大拇指和食指輕輕地夾住碗,再把碗端到嘴巴下方,吃飯時碗不能上下左右移動,這叫“龍含珠”;隻有筷子上下移動,這叫“鳳點頭”。

  在中心的辦學者們看來,以上都是生活中的禮儀之美,換句話叫做“威儀”。

   “實驗”之後

   有一組數字經常被教育中心拿來證明辦學的成果,2005年時,湯池鎮共有29對夫妻離婚,到了2006年,這一數字下降到14對。教育中心的老師都認為,這是居民們學習了《弟子規》的結果。

  老人們是最喜歡中心的,不僅僅是中心每年都給他們發放敬老金,更重要的是,他們喜歡聽中心老師講的“孝順父母”這個“老理兒”。2007年年底,中心教音樂的靳雅佳老師要離開湯池去山東,在她上的最後一堂音樂課上,鎮上70多歲的徐奶奶忍不住掉了許多眼淚。

  比較起來,許多年輕人對中心的課程不以為然,甚至會覺得中心老師“寬轉彎,勿觸棱”的走路姿勢顯得很奇怪。

  在小孩讀《弟子規》這個問題上,家長們也有著不同的看法。鄭州市民任豔枝不遠千裏帶兒子來到湯池學習,正是在中心開設的免費課程上,鎮上一批小孩不但熟讀了《弟子規》,還學習了書法和篆刻,但是,鎮上居民陸嶽梅卻不支持兒子去鎮民學校學《弟子規》,她擔心的是,如果兒子被教育成中心老師那樣,那麽溫良恭順,將如何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立足呢?畢竟,社會的現實法則遠非書本裏所說的那樣。

  到了2008年底,中心的老師和鎮上的居民都收到了中心要關閉的消息,此時距離這一場儒學實驗在湯池展開正好三年。

  有了中心老師和外地參學者的“帶動”,以往在鎮上經常可見的鞠躬,向陌生人問好等景象,都慢慢地消失了;在馬槽河邊的小樹林裏,以前綠色課堂所在的地方則擺起了台球桌,之前這可屬於“不良習慣”。

  老人們則是特別地懷念中心,想著老師們“啥時回來呢?”畢竟之前有過三年的儒學實驗,中心的影響並沒有隨著它的關閉一起消失。原來在中心做辦公室工作的曾慶新在中心關閉後仍住在湯池鎮上,有一天他去理發,年輕的理發師卻告訴他準備全家吃素,還小心翼翼地問他:“如果小孩也吃素,營養能跟上嗎?”

中心的辦學者們堅信實驗已經收取了成效,他們非常喜歡說起的一件事就是,早在2006年10月,“湯池經驗”所取得的成果就受邀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大會上進行了介紹。對於那些沒有被《弟子規》改變,或者對《弟子規》“有看法”的湯池居民,這些老師們堅信,那是因為他們沒有了解《弟子規》,“如果他們了解了,他們也會喜歡的。”

引發的爭議一直沒有停止過


2007年9月,湘西吉首馬頸坳鎮中心完小1~6年級,全麵推行了湯池儒家文化教育模式。2008年4月中旬,吉首教育局突然叫停了這個還在雛形中的國學實驗。

叫停舉動源於吉首教育局局長劉世強到湯池的實地考察。

考察中發現,無論是廬江縣政府還是各個部門,對這裏的廬江教育文化中心都抱著一種“不支持、亦不幹涉的態度”。奇怪的是,在廬江文化教育中心升旗結束時,竟然給參加者發素包子和糖果。同來考察的馬頸坳鎮鎮長康軍問剛升完國旗的小男孩為什麽發素包子時,台下一群孩子齊聲回答:“我們不殺生!”

康軍感到一種莫名的悲涼,“他們隻是孩子,還在長身體的時候,怎麽能光吃素呢?”

劉世強說,學習儒家傳統文化沒錯,但必須堅持“批判性繼承”原則,在湯池,許多老師和學員對傳統儒家經典的學習,都帶有全盤接收的傾向,並沒有堅持唯物辯證法原則,區分傳統文化的精華和糟粕。文化中心的學習方式,例如學習者穿唐裝、人人見麵90度鞠躬,封閉式管等。讓他覺得這裏的學習,過於注重形式和外在。最讓人不解的是,這裏的孩子甚至被告知不得殺生,學習期間必須吃素,看起來這裏更像是培養“出家人”。文化中心有些“外儒內佛”的意味。

據介紹,馬頸坳鎮中心完小使用的湯池版《弟子規》中,有明顯“宿命論”的內容。記者注意到,湯池版《弟子規》第18頁這樣寫道:“命自我作,福自我求。心好命又好,富貴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變為禍兆……”

所有跟帖: 

教育是國家大政策,和尚豈能隨便改動?明知故犯其心可誅。 -侃裝懂- 給 侃裝懂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0/26/2011 postreply 15:35:01

這倒未必,隻要切實可行,殊路同歸。問題是 -悟空孫- 給 悟空孫 發送悄悄話 悟空孫 的博客首頁 (81 bytes) () 10/26/2011 postreply 15:38:46

這個說的不錯! -不明則問- 給 不明則問 發送悄悄話 不明則問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26/2011 postreply 18:32:45

其實,這個看起來像是某種洗腦。。。 -不明則問- 給 不明則問 發送悄悄話 不明則問 的博客首頁 (540 bytes) () 10/26/2011 postreply 17:08:42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