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我自己的感受,

來源: xingfu^ 2011-08-25 06:33:3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260 bytes)
回答: 多謝這麽好的解釋。玄野2011-08-25 04:27:41
統計應該與精確的數字或圖表有關,應該有詳盡的取樣調查說明與百分比例的顯示等等,同時需要兼顧或指出非正常條件下的分析可能(即特例)。

德國幾乎所有的科學論文(不管科目如何)都必須出示數據統計或表格圖像。平常大家最常用的辦法是通過學校通訊係統群發郵件,或者直接訪談、通過電話等采集數據製成圖表。我雖然主攻文學評論,但是隸屬哲學院,整個學習過程中,深切感受到哲學是基礎、史實的考證法是手段、批判思維是主宰。而其中關於史實的考證法,自然就牽涉到數據的考證、整理與呈現,方才能通過比重或數量等進行呈現或客觀論述。其實整個工作過程中,個人的文學思維或者品位好惡幾乎不起任何一點作用,形容詞的使用可以說是雷區,更不可以隨便論斷"一流"、"三流",否則吃不了兜著走,需要再寫一篇幾百頁的論文來進行論證。

其實,美國與德國的意識形態總的來說並無大的差異,但在我接觸的專業範圍內,卻一直存在比較大的爭議。美國學界認為我們的思維或成果鮮有突破、非常沉悶,但是我們拜讀美國的某些研究成果卻總覺得華而不實、或者缺乏堅實的分析過程作支撐。不過,雖然如此,參考書裏用的美國成果還是比較多(甚至必須有來自美國的參考),但對我們來說那更多的是一個仰望的標杆,實際的闡述過程以及衡量最後的突破成果還是德國的思考體係說了算。^^

其實我想,德中之間的思考方法差異可能跟德美某種程度上有相似之處。當然,其中還有意識形態的差異以及東西方哲學基礎的不一樣。所以我建議玄野兄最好用"觀察"而不是"統計"。^^

所有跟帖: 

也許用"長期觀察"是相對好的描述方法。 -玄野- 給 玄野 發送悄悄話 玄野 的博客首頁 (145 bytes) () 08/25/2011 postreply 08:00:39

嗯,讚同.^^ -xingfu^- 給 xingfu^ 發送悄悄話 xingfu^ 的博客首頁 (94 bytes) () 08/26/2011 postreply 03:22:2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