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學英文,一句 how do you do? 翻成中文是,你做什麽啊? 這句英文問候叫我覺得很別扭。
習慣上,咱老北京人遇見熟人上來就問一句,您吃了嗎?甭管在大街上還是胡同裏,哪怕正好走在廁所邊上,人家也照樣問候不帶多琢磨一會兒的。 被問候的一方也立刻會說,吃了。您呢?誰也不會真的告訴對方,啊,我剛吃完粉條紅繞肘子。這麽問候,透著親切,約定俗成。如果看到你臉上表情有點不順的話,老北京人可能會再善意地說,怎麽著您啊?心裏不順? 這個時候才是可能接著打聽幾句的時候。老北京人從來不上來就問您今兒在幹什麽啊? 那就有點打探人家底細的味道兒了。
反過來說,老北京人的這句問候翻成英文去問候美國人,對方也覺得不舒服。你吃了嗎?老美心想,我吃不吃的,你打聽這個幹什麽啊?
當然,我也知道,英文問候你在做什麽,誰也不指望你真的跟問候者傾訴一通“昨晚被老婆下崗,今兒早上沒精打采還得給胡爺打工去的,“ 人家問候者同樣不想真聽。還是約定俗成的習慣。
反正,中外民風問候皆有其曆史文化掌故而成。 問什麽在其次,表示善意,祝福是相同的。
不論英文還是中文,早上起來,聽見這麽一句問候,讓人心裏感覺挺好。生人間是禮貌之意,熟人間也是人緣好的結果。中國古人說,一日之計在於晨。大早上起來出門,聽見這種溫暖問候,心裏肯定高興。尤其,遇到討人喜歡的水靈靈的小妞兒問候你,頓時就讓你喜笑顏開,走路也虎虎生風了。
老北京人間有時候因為太熟悉,比如從小一塊兒長大的,反而見麵不太客氣。典型的是見麵就互相挖苦一通: 呦,老沒見了,你還活著啊?我正準備去八寶山找你呢。那被這麽問候的也不會生氣,嘴裏也不饒人:我正等著送你去八寶山呐。聽似非常不禮貌,有些粗慥,但骨子裏透著親熱。這種狀況隻有在老北京人彼此沒有心理距離時候才能自然發生。正話反說,也是老北京人的一個文化習俗。見什麽人,說什麽話,這分寸兒,講究禮節的老北京人拿捏得很準。在毛爺活著的時候,雖然我經常在中南海外邊竄來竄去的,我知道,如果我碰上毛爺出來遛彎兒的話,我是不敢說,呦喝,毛爺啊?老沒見了。我還以為您去八寶山了呐。說不定,毛爺一撇嘴,旁邊的大內護衛就把我給拿下了。這事兒要是發生在清朝,敢冒犯者早就被哢嚓了。在毛爺這裏,估計不會哢嚓。但是給送到青海勞改去,肯定跑不了。
在美國生活時間比較長了。平日一進門,同事間就互相問候,今兒怎麽樣啊?按照這裏習俗,標準答案一定是我非常好。天氣好,不堵車,今天是星期五, 感覺好極了。久而說這種套話,讓我有點膩歪了。尤其在心情不太好的時候。你想想,昨晚被太太下崗,沒什麽樂趣。早上還是一肚子“悶氣”沒處發泄呐。你再問我今兒好不好,我能說好嗎?可是,明知道今兒感覺非常不好,還得嬉皮笑臉地說太好了,裝出一副樂得過了今天就沒明天的樣子。為什麽? 那是文化習俗。 你既然在這裏,就隻能按照這裏規矩應答。不然,你嘮叨一通昨晚下崗的苦楚,誰真想聽啊?真要這樣,以後肯定沒有美國人問候你了。
跟中國人交往,朋友間彼此見麵也是用中文寒暄一通。幸好,這裏沒有人會上來就問你,您吃了嗎? 即便我們老北京人見麵,也不會露這個怯。中國人一般問候是“還好吧?”不管你是從哪裏來的。同樣,人家也並不想真打聽你到底好不好。來美的同胞們不管其他方麵如何入境隨俗,好像在保護個人隱私方麵進步很快。標準答案一律是不錯,挺好的。除非是平日交往密切的,不然,談話不會深入,隻泛泛而已。
最近,有不少鬧心的事情。讓我整天有點古代屈原憂國憂民的衝動。總想跳出來替胡爺操心管事,搞得自己心情不太陽光。那天,有個女性朋友問候我,老禿,你還好啊?我順口回答一句,嗯,我還活著。對方聽後以為我在故意逗樂,笑的很開心。原來人家以為會聽到標準答案的寒暄,並沒有料到我會這樣說。人家說,活著也不錯啊。 是啊,我回答。你那生活多瀟灑啊。我這每天熬日子的生活,也叫生活?就是一個還算活著的狀態罷了。對方笑得沒法兒說話了。看看第一次效果不錯,我後來接著跟幾個朋友故技重施,倒也把人家逗樂了。可惜,誰也沒有真注意到我說話的口氣,表情,全以為我在逗樂呐。 其實,我是準備好要訴說一下內心的惆悵的。隻等朋友接著問,好拉開架勢傾訴生活的苦惱的。
可不是嘛,這把歲數了,不上不下,不老不小,不窮不富,不成不就,不中不西的,真的讓人難受啊。 美國經濟頹廢的一塌糊塗。 就業壓力很大。這個歲數,如果沒有了工作,也沒有一技之長的話,會很難受的。這個時候,有房子要付,有孩子大學費用要付。還有數不清的賬單要付。事業上,一般公司裏的這個年紀的員工們也處於上不去,下不來,不好待的狀況,退休嫌早,改行嫌晚。回到家裏,也是滿眼不舒服。孩子大了,老婆老了, 父母健在的則更老了。可是自己心裏還不服老,不認同自己變老的事實。身體好的,看到年輕女子往往就控製不住自己欲望。想重新來過,找到第二春。咱們就不談什麽陳世美之類的俗套子了。 起碼內在的生理,心理變化和外在的生活變化讓許多婚姻不可能再維持下去了。 心走了,人也留不住的。即便留住,那當年的令人心蕩漾的感覺早就不在了。湊合著過,雖然道德上好聽些,個中苦惱隻有自己知道。不瞞大家說,我還真的佩服那些敢於尋找,開始第二春的兄弟們。當然,我希望他們能夠安排好首任老婆的出路再開始自己的新路。人畢竟不能太不講良心麽。
有這麽多現實生活煩惱,有時候在回答“好不好”的問候時候還真讓人不好說。作為純問候寒暄吧,你應該說,啊,太好了。即便你滿頭包,麻煩纏身,也要興高采烈的,像剛中了樂透獎那樣。這樣,賓主皆大歡喜,和氣一團,達到了社交功能。可是那樣子回答,往往也讓你說話覺得在撒謊。心說,剛被減少工時,剛付了一筆賬,剛跟老婆鬧翻了,我怎麽好啊?可是,看看對方,你有覺得還不是敞開心房的時候和對象。隻好欲言又止,欲語還休。真的找不到分寸了。
咱這把歲數,活得不容易啊。登陸母校的年級網站,迎麵就是三個訃告。上網三個月,見到二個同學去世。心說,年齡不饒人啊。五十上下正是身體向老同誌靠攏的時候啊。什麽毛病都可能出現,都肯定出現。中年時候總怕功能不行,生活沒多大樂趣。現在這歲數總怕心髒不行,誰還在乎功能啊。保命總比什麽都重要啊。不信的話,你去問問這個歲數的男人和四十歲的中年。那中年的男人可以不要命,也不能沒有功能。不然,那還叫生活嗎?咱這個歲數,寧要心髒也不在乎功能了。保住老命才是真革命啊。不然,哪天突然心髒不動了,革命到底,一切都屬於身外之物,讓人不甘心麽。
現在想想,覺得這生活嘛,就是按部就班,平穩為好。在某種意義上說,活著就好。比起去世的同學來,麵對去世的同學朋友的遺像,才真切地感到,活著真好, 活著就好。
不但活著,還要活好。至於多好,就見仁見智,各自掌握了。
不管怎麽樣吧,有人問候你,回一聲還活著,也算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