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貼從存在本體的角度,粗略談談我對佛法裏“無我”的理解。
無我或本我是一個與自我相對應的詞,前者是本,後者是相,“凡說有相,皆是虛妄”,人們對“自我”的感受其實來自於意識和環境的互相作用,是緣起現象。《金剛經》裏“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則指本體。打個不是最恰當但簡單的比方,就是說人的本性就象一麵鏡子,本是清淨,但因為我們在世間身置萬事萬物之中,所有這些事物映照在我們本性的鏡子上就成了影像,我們往往把這些影像當成了我們自身。我上次提到的水和浪花也類似地比喻同樣的關係,浪花隻是一種轉瞬即逝的現象存在,可以說是短暫的虛妄現象。對虛妄假象執著就成了“自我”。
說起來似乎簡單,對於這個本體“無”如何用我們的意識直接地感知,是理解之路上的最大挑戰,這就導致了我們普通人對“無”的理解與直觀感受之間的巨大鴻溝。人有高度的智慧,這是和其它生物的區別,但普通人的直觀感受有限,也是來自於感覺器官的有限功能。有些人功能發揮與常人有異,他們感受到的世界就和我們不一樣(是什麽,還需要多加研究)。有些人通過禪定修習等,因緣成熟的時候,也可以逐漸接近或部分體會到“無我”的本體世界。個人認為對佛法唯識學的理解是其中一個橋梁,可以隱約讓我們看到彼岸的光亮。
說說我個人如何理解在禪定狀態中體會本體時的意識作用和轉化。佛法裏把意識分為八層,最微妙最具有意義的是第六意識,第七意識和第八意識的區別。一般心理學隻研究到第六意識,對第八意識的境界無從了解。對“無我”的本體體驗就是一種跟第八識相關的境界,禪定不是第六識的範疇,當我們有念頭追求禪定,開始準備進入禪定時,我們用的是第六意識。第六意識是分別執著,是有生有滅的,簡單地說,你無法讓一個念頭維持下去,各種念頭總在此起彼伏中。而進入禪定狀態就是要舍去第六意識的執著生滅心,去體驗不生不滅的本性之境,也是尋找第八識。當一個人進入禪定,就沒有我們頭腦裏的普通意識,沒有動念,成了相對獨立客觀之境,時間觀念也相對不同。不過這個連無也無的境界是境界,也應該還是意識,因為第八識跟第七識第六識還是相連的,在禪定中第六識也許沒有念頭,但我想這仍然可以在過後反映到第六識,這是一種特定的映照而不是我們平時的主觀思考。就是說,不是禪定過程中覺察,而是在禪定結束後,第六識對禪定狀態有感受意識。所以可以說,禪定之“空”並非我們主觀意識裏的“空”的概念和想像,而是客觀的“空”, 通過更深層的意識覺察到的,過後也映照到我們的主觀意識中並影響改變主觀意識。
這個本體的“空”是心無所住,沒有相對差別相,實際上是非有非無,既有又無,不生不滅的客觀體驗。文字裏很難找到與這種本性完全契合的對應詞,隻能勉強用“空”或“無”來粗略表達。它本身很豐盈,六祖惠能開悟時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就是說萬相從中生出。 “有”和“空”不是矛盾的對立,而是相互依托而存在。但在我們還沒有正確理解到“空”的含義時,僅僅簡單地從字麵上認為既然一切是空,就在生活中逃避,就無所作為,把“空”看成是一個冷清孤寂的世界,那就是對主觀意識上的“空”執著了。
不執著於虛妄假相不是遠離、逃避,而是從點點滴滴的生活體驗中體會“無”的存在,於一切外相中,離一切相,也象人們愛說的“大隱隱於市”。雖然絕對地說來,沒有真正獨立的“自我”, 我們和世界的本體緊緊地聯係在一起不可分割,但作為現象每個“自我”在我們這個境界中又是真實存在著,我們的思想意識同身體一樣作為現象都是獨一無二的,理應好好珍惜發揮我們體驗、思考的能力,從這個“自我”推己及人,由表及裏,由點到麵,從而逐漸體驗生命之本性。惠能也說,在“行處坐臥”之時“無所住”之處隨緣發生的“禪機”方是讓人達到至境的真禪。
我們生在塵世,靈動活潑,該吃飯時吃飯,該睡覺時睡覺,愛就愛了,恨就恨了,但對諸境諸色,於心深處,勿起執著。我想,這該是我們對“無我”理解的積極意義。
這裏隻是粗粗討論一下存在的“自我”,其實,“無我”的境界就象禪境,很難用語言完整表達,我也隻能用主觀意識思考一番罷了。此外,社會的“自我”是另外一個大話題,我個人感覺要引入善惡觀才能真正找到。篇幅有限,就不多說了。
無我與自我的簡單討論
所有跟帖:
•
我被你催得也挺不容易滴:)
-squirrel_6-
♀
(68 bytes)
()
10/31/2009 postreply
10:42:32
•
好。善說!應機之說。
-NianCaoXi-
♂
(0 bytes)
()
10/31/2009 postreply
06:39:33
•
確實是應機,勉力為之,請曹溪兄糾正補充:)
-squirrel_6-
♀
(130 bytes)
()
10/31/2009 postreply
10:46:35
•
問好!
-NianCaoXi-
♂
(114 bytes)
()
10/31/2009 postreply
11:35:21
•
讀後感
-NianCaoXi-
♂
(320 bytes)
()
10/31/2009 postreply
12:04:05
•
非常同意!
-squirrel_6-
♀
(248 bytes)
()
10/31/2009 postreply
12:15:44
•
非常同意!
-NianCaoXi-
♂
(100 bytes)
()
10/31/2009 postreply
12:39:25
•
鬆鼠MM寫的透徹,讀完後很受教益。謝啦。有我無我走出我執
-bymyheart-
♀
(64 bytes)
()
10/31/2009 postreply
07:20:14
•
謝謝姐姐。有同感,找自我找對方向很重要。仍在思考中。
-squirrel_6-
♀
(0 bytes)
()
10/31/2009 postreply
10:47:41
•
你和朝溪說的都很好,一看就是真修實練的人的體會。謝謝!
-為人父-
♂
(0 bytes)
()
10/31/2009 postreply
07:21:58
•
問好!你和曹溪兄才是真正實修的人
-squirrel_6-
♀
(98 bytes)
()
10/31/2009 postreply
10:50:08
•
高人高人。學習學習。非常喜歡這樣的討論,收益非淺!
-崴腳的高跟鞋-
♀
(0 bytes)
()
10/31/2009 postreply
07:55:05
•
謝謝高跟鞋MM,喜歡這樣的討論你也加入進來:)
-squirrel_6-
♀
(0 bytes)
()
10/31/2009 postreply
10:50:48
•
大頂好文!收藏了。
-潔心-
♀
(0 bytes)
()
10/31/2009 postreply
09:18:26
•
潔心好!見到你很高興。
-squirrel_6-
♀
(26 bytes)
()
10/31/2009 postreply
10:51:49
•
層次比較高,頂。
-嘟,剛才最後一響-
♂
(0 bytes)
()
10/31/2009 postreply
09:37:34
•
謝謝!其實是表達能力有限,顯得玄了。
-squirrel_6-
♀
(0 bytes)
()
10/31/2009 postreply
10:52:58
•
佛海無邊~
-曉洲-
♀
(0 bytes)
()
10/31/2009 postreply
10:05:50
•
確實如此~
-squirrel_6-
♀
(0 bytes)
()
10/31/2009 postreply
10:53:13
•
學習,受益:)
-Ji.Q.Zhang-
♂
(0 bytes)
()
10/31/2009 postreply
10:12:45
•
謝謝張兄:)知道你有想法,有空一起來討論?
-squirrel_6-
♀
(0 bytes)
()
10/31/2009 postreply
10:53:50
•
最後一句非常好
-spona-
♂
(212 bytes)
()
10/31/2009 postreply
14:26:25
•
佛教有非常明確完善的善惡觀
-squirrel_6-
♀
(920 bytes)
()
10/31/2009 postreply
17:51:56
•
大鼎:也會離我們的本性越來越近,因緣成熟時,自會有成就
-dongfangshaoer-
♀
(82 bytes)
()
11/01/2009 postreply
07:11:25
•
‘自己的本性’是什麽?做人的原則還是自我意識?
-spona-
♂
(0 bytes)
()
11/01/2009 postreply
09:34:35
•
這就像把抽象的詞句堆砌起來。
-spona-
♂
(257 bytes)
()
11/01/2009 postreply
09:33:22
•
於一切外相中,離一切相,即使是大喜大悲,於我
-風清月白-
♀
(30 bytes)
()
11/02/2009 postreply
11: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