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知道的:走街上燙的頭發被剪了;喇叭褲被絞了,旗袍不許穿了;寺廟,教堂被砸了或關了;我家把舊書,包括魯迅的雜誌都燒了;院子裏田教授家的香水被扔到院子裏香了兩月;頤和園頂上萬佛塔上的小佛爺頭都給鑿沒了;死人不許披麻戴孝;古董給砸了;不許養花了。。。多了去了。 維基百科-破四舊 破四舊是指文化大革命初期,以大中學生紅衛兵為主力的,以破除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相標榜的運動,是伴隨著紅衛兵運動的興起而席卷中國大陸的。與“破四舊”相對應,是“立四新”,包括“立新思想、新文化、新風俗、新習慣。” 曆史 1966年6月1日,人民日報社論《橫掃一切牛鬼蛇神》,提出“破除幾千年來一切剝削階級所造成的毒害人民的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的口號;後來文革《十六條》又明確規定“破四舊”、“立四新”是文革的重要目標。 1966年8月17日夜,北京第二中學的紅衛兵擬就《最後通牒——向舊世界宣戰》,宣布要“砸爛一切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8月18日,毛澤東在天安門接見紅衛兵之後,首都北京的紅衛兵開始走上街頭“破四舊”。他們把基於中共意識形態政治正確的思想文化上的破舊立新,簡單化為對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的一係列物化形態的破壞行動。一時間,給街道、工廠、公社、老字號商店、學校改成“反修路”、“東風商店”、 “紅衛戰校”等革命名稱,剪小褲腿、飛機頭、火箭鞋,揪鬥學者、文學家、藝術家、科學家等“資產階級反動學術權威”……暴力行為成風。行動的狂熱,使許多置原本身事外的學生參加到紅衛兵的行列。 當時的新華社對此進行了連續、正麵的歌頌性報道。例如,人民日報的社論《好得很》(1966年8月23日)指出:“許多地方的名稱、商店的字號,服務行業的不少陳規陋習,仍然散發著封建主義、資本主義的腐朽氣息,毒化著人們的靈魂。廣大革命群眾,對這些實在不能再容忍了!”“千千萬萬‘紅衛兵’舉起了鐵掃帚,在短短幾天之內,就把這些代表著剝削階級思想的許多名稱和風俗習慣,來了個大掃除。” 這股潮流迅速湧向全國,各地紅衛兵競相效仿:衝擊寺院、古跡(包括山東曲阜的孔廟、孔林),搗毀神佛塑像、牌坊石碑,查抄、焚燒藏書、名家字畫,取消剪指甲、美容、摩麵、潔齒等服務項目,停止銷售具有“資產階級生活方式”色彩的化妝品、仿古工藝品、花發卡等商品,砸毀文物(海瑞墓、龍門石窟佛頭、善本圖書),燒戲裝、道具,勒令政協、民主黨派解散,抓人、揪鬥、抄家,從城市趕走牛鬼蛇神,禁止信徒宗教生活,強迫僧尼還俗……甚至打擂台似的相互競賽,看誰的花樣翻新出彩。一時間,基本沒有受保護的文化遺產[1],基本沒有受保護的私人財產和私生活領域,基本沒有受保護的人身自由(連老人的胡子都當成四舊來革除),破四舊成了踐踏法律、恣意妄為的絕對律令、通行證件、神符魔咒。 這些活動在一些地方引起了自發的反抗,工人、農民、軍人與紅衛兵發生衝突。中共中央8月22日批準、轉發公安部給毛澤東和中央的報告《嚴禁出動警察鎮壓革命學生運動》。其中規定“不準以任何借口,出動警察幹涉、鎮壓革命學生運動”,“重申警察一律不得進入學校”,“重申除了確有證據的殺人、放火、放毒、破壞、盜竊國家機密等現行反革命分子,應當依法處理外,運動中一律不逮捕人”。 破四舊不僅造成了社會生活的混亂,財產、文物的損失,更讓紅衛兵從學生循規蹈矩的行為規範、習慣裏掙脫出來,打破了種種文明和傳統的禁忌,把階級鬥爭從理念轉化為實行踐履的狂熱。行動賦予了他們青春的自信、權威,使他們崇尚非理性暴力,崇尚可以恣意妄為的權力,為紅衛兵在1967年的政治性的造反、“奪權”做了熱身演習。人們也被從日常生活秩序的規行矩步中拽了出來,一部分人開始加入到這場看似“瘋狂”的運動中,另一些人則像受了催眠似的聽之任之、逆來順受。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報》文章引述了毛澤東指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隨後,上山下鄉運動開始,紅衛兵運動逐漸停止,破四舊的種種行為也逐之漸漸消失。 文革中後期仍有“破四舊”的提法,觀念上的意識形態批判還延續、伸展著,但已經沒有1966年那樣簡單、激烈的行動了。 [編輯] 抄家 破四舊中,北京市有十一萬四千多戶被抄家(5)。上海市,按周恩來的說法,“抄了十萬戶資本家。”(6)(自50年代中期之後)全國各地城鄉從無如此多的人家被抄。例如上海川沙縣五十多萬人,七千八百多戶人家被抄。(7)浙江嵊縣,八千餘戶被抄(8)。連僻遠的人口不多的雲南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也有五百六十五戶被抄。山東威海市僅工商界、文化界人士就有二百七十五戶被抄家(9)。以農村人民公社為單位計,江蘇江寧縣僅一個祿口公社就有三百○八戶被抄,抄走金銀器皿、飾物及日用品七千五百件,毀壞書籍無數(10)。上海奉賢縣青村公社三百一十五戶被抄,毀字畫二百二十七幅,書刊六千餘冊(11)。全國上下總共約有一千萬戶人家被抄,散存在各地民間的珍貴字畫、書刊、器皿、飾物、古籍焚毀數量無法統計。[參 1] [編輯] 影響 破四舊成為文物古跡的一次浩劫,至今受損古跡和文物都無法確切統計。僅北京市1958年第一次文物普查時記載保存下來的古跡6843處,“破四舊”中毀壞了4922處。全國範圍的破壞更數不勝數。 [編輯] 注釋 ^ 周恩來曾出麵保護了杭州靈隱寺、四庫全書、敦煌莫高窟等一批文物,但就全國而言,能被專門保護下來的文物相當有限。絕大多數政府官員在毛澤東及黨中央的文革動員命令下因怕被攻擊為 “反對文化革命”而不敢出麵。 [編輯] 參看 文化大革命 紅衛兵 中華文化複興運動—中華民國(台灣)對破四舊運動的反製 [編輯] 參考資料 席宣 金春明《“文化大革命”簡史》,中共黨史出版社1996年版; 本報評論員《好得很》,《人民日報》社論1966年8月23日; 顧雙雪 孟競文《把“四舊”打個落花流水》,《人民日報》1966年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