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第二次授銜 1945-12】

我們都知道,解放軍正式全麵大規模授銜 是 1955-9開始的,1965中止。

而且中共內部 有幾次 個別人的臨時授銜,例如 王安娜 等。

但是此前有兩次小規模的授銜,也是短期,臨時的, 但是是正式的。

第一次是 1945-9

第二次是 1945-12/1946-1

 

抗戰勝利後,參加“軍調部”工作的中共代表均有軍銜

1945年9月,抗日戰爭剛剛結束,駐我國東北的蘇聯紅軍要求我黨派負責幹部去沈陽,協調蘇軍與我方的行動。黨中央派彭真、陳雲、葉季壯、伍修權、段子俊、莫春和6位同誌擔此重任。考慮到蘇軍有軍銜,我黨也給這6位同誌授了軍銜:彭真、陳雲、葉季壯為中將,伍修權為少將,段子俊、莫春和為上校,並用中、俄兩種文字寫下了任命書。【此為第一次中共內部的軍銜授予】

我在北平軍調部

抗日戰爭勝利後,1945年10月底,麵對中國全麵內戰即將爆發的嚴峻局勢,美國總統杜魯門調整對華政策,派已經退休的前陸軍參謀長馬歇爾五星上將為總統特使,來華進行軍事調停,並成立了軍事三人小組,即美國代表馬歇爾、國民黨代表張治中、共產黨代表周恩來。為避免軍事衝突,在軍事三人小組的領導下,10月底在北平著手籌備軍事調處執行部(簡稱“軍調部”)。軍調部設委員三人,由共產黨、國民黨和美國各派一人組成,由美方委員擔任主席,一切事宜均須三委員一致通過,三委員均有否決權。軍調部中,共產黨委員是葉劍英,參謀長是羅瑞卿;國民黨委員是鄭介民(後改為 張治中),參謀長是蔡文治;美方委員是羅伯遜,參謀長是海斯。12月初,軍調部正式成立,地點設在協和醫院,下設38個執行小組。這些小組的任務是分赴各地執行停止內戰的任務,禁止雙方軍隊的戰鬥接觸,妥善處理雙方軍隊的相處與整編問題。

由於張治中的軍銜是二級上將,為體現對等原則,軍事三人小組中共代表周恩來也被授予陸軍中將加上將銜(1945年12月任)。

按規定,軍事三人小組各方可各帶一名將軍和一名翻譯,各自組成三人代表團。中共方麵參加的將軍是中央軍委一局局長童陸生,這是他第二次佩帶少將領章。早在1940年時,他就在第十八集團軍軍事高參室任少將高參。

為便於同國民黨軍協調工作,我軍參加軍調部工作和派駐各地的軍調部代表,也都被授予軍銜:

羅瑞卿在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工作期間的留影--中國共產黨新聞--中國共產黨新聞-人民網 羅中將  楊參謀
 

  楊尚德 攝於1946年,時任北平軍調部中共代表團羅瑞卿參謀長辦公室、葉劍英辦公室中校參謀

 

【軍調部 為時半年 1946】

中將:葉劍英,軍調部中共代表團首席代表;羅瑞卿,軍調部中共代表團參謀長;饒漱石,軍調部沈陽執行小組中共代表。

少將:李克農,軍調部中共代表團秘書長;張經武,軍調部中共代表團副參謀長、參謀長;宋時輪,軍調部中共代表團執行處長;李聚奎,軍調部中共代表團執行副處長、處長;耿飆,軍調部中共代表團交通處長,軍調部四平執行小組中共代表;黃逸峰,軍調部中共代表團交通處長;許光達,軍調部本溪執行小組中共代表;韋國清,軍調部徐州執行小組中共代表;趙爾陸,軍調部張家口執行小組中共代表。另外,伍修權、方方、黃鎮、段蘇權、陶希晉、黃華等也被授予少將軍銜。

上校:駐淮陽代表韓念龍、駐德州代表符浩、駐朝陽代表李逸民等。

據當時駐朝陽代表李逸民後來回憶:“在熱河有承德、赤峰、朝陽三個小組。朝陽軍調小組是1946年3月建立的。……國民黨代表是馬上校,美方代表是海軍上校漢夫。3月的一天晚上,在北平翠明莊招待所,軍調執行部我方參謀長羅瑞卿對我說:‘準備讓你到朝陽第26小組任我方代表,軍銜是上校,今晚就打扮起來,明天去協和醫院同美國和國民黨代表開會就算到職了。’又讓我去找李克農同誌談談。”

1946年7月以後,蔣介石公然撕毀《停戰協定》和《政協決議》,向解放區發起了全麵進攻,馬歇爾宣布調停失敗,軍事三人小組也隨之解散。國民黨發動全麵內戰後,參加各地軍調部執行小組的中共代表相繼撤回,他們的軍銜也就自然取消了。

馬歇爾調停國共關係,對國民黨多有偏袒,《停戰協議》背後雲譎波詭- 每日頭條

 

【1945年底到1946年前半年,軍調部期間的這次授銜,顯然臨時,而且,到底是中共還是國府授予,筆者此刻尚不能定論。因為軍裝是國軍軍服那時。】

馬歇爾五星上將

戴高樂 馬歇爾 將軍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