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出了大陸政府看台灣的盲點:石佳音:“天然獨”的破解之道

來源: 江東老表 2019-04-20 21:49:05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0333 bytes)

http://taiwan.huanqiu.com/article/2019-04/14756882.html?agt=7026

香港中評社4月19日發表評論說,台灣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係助理教授、《遠望》雜誌總編輯石佳音在“兩岸融合視野下台灣史論壇”上表示,反“獨”促“統”,必須有破有立,如果隻提出相對於“台獨”史觀的說法,但是不能破解他們的思維模式,就沒有殺傷力。要破解“天然獨”,第一要刻意地拒絕使用“台獨”語匯;第二要拆穿“台獨”的知識論。第三,要批判“台獨”的方法論。在看待兩岸關係以及進行反“獨”促“統”工作時,要注意輕重緩急,不僅要收回領土,還要達到心靈契合。

  石佳音說,台灣兩黨聯手搞的“台獨”教改,產生的最麻煩的產品是“天然獨”。現在要反“獨”促“統”,必須有破有立,如果隻提出相對於“台獨”史觀的說法,但是不能破解他們的思維模式,就沒有殺傷力。要破解“台獨”,就要知道為什麽反“獨”促“統”的工作做得不成功。過去假定台灣年輕人會變成“天然獨”,或者是因為對大陸的了解不夠,或者是因為得到的利益不夠,所以大部分對台政策,都是讓台灣年輕人來大陸參訪,對他們讓利,一旦這些都沒有效果,就開始懷疑是不是有日本血統的台灣人。關鍵是要正確了解“天然獨”。

  為什麽“天然獨”難以轉變?石佳音認為,“天然獨”不是天生的,而是台灣幼童在一定條件下長成了不假思索支持“台獨”的年輕人。“天然獨”不是不了解中國,也不是不知統一對其有利,甚至也不是不知“台獨”沒有勝算,而是其“認知”框架決定了他們在“知識”上自認不是中國人。

  石佳音說,“天然獨”的“自幼養成”是透過以下三方麵的作用實現的:第一,“台獨”政黨進行了非常徹底的語言係統的改變,已經把台灣年輕人進行觀察思考的語言都改變了,比如他們創造了“日治”這個詞,比如小孩子接觸到的“大陸”和“中國”的概念是互斥的,其間的差別如同“狗”與“貓”(都是動物,但是是兩種不同的動物),“台灣”與“中國”也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共同體/社會/民族,比如大陸海關一度容許台灣人走外國人通道;現在要求台灣人走中國公民通道,卻說是“持台灣護照”者。在這種語境下,用這種概念的框架看兩岸關係,兩邊就是“一邊一國”,台灣目前的語境,加上後天教育,台灣年輕人就會自然接受台灣與中國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社會、兩個民族。台灣人說去大陸就是“出國”,“台獨”的語匯已經滲透到了各方麵。

  石佳音說,第二,“台獨”有一個知識論,就是“台灣島史”史觀,就是以台灣島這個地理區域而不是人群或社會作為曆史敘事的主體,也是國族認同的對象,提出一套實際上在史學方法上完全站不住腳的史觀。現在的台灣島史等於是把台灣史視為台灣島地質學的附屬史。曹永和以台灣島(地理區域;而非人群、社會)作為曆史敘事的主體及國族認同(集體效忠)的對象,違背“曆史是人群/社會的曆史”、“人群才是曆史敘事的主體”之史學原則。

  石佳音認為,當小孩子還沒有思考能力的時候,他讀到的教科書就教他,台灣是一個獨立的主體,我們生在台灣島上,我們就是台灣人。在這些觀念下成長的小孩子就是“天然獨”。“天然獨”充滿了因為無知而來的自信,這些人可以如此高姿態地展現他們對“台獨”的忠誠,因為對他們來說,“台獨”是客觀知識,這是“天然獨”的重要特征。他們沒有老一代“台獨”人士那種“自憐”與“悲情”,反而能不假思索、充滿自信地展現對“台獨”的忠誠與對“中國”的仇恨。

  石佳音說,第三,“台獨”的方法論是“想像的共同體”/建構論的民族主義。“台獨”引用Benedict Anderson的“想像的共同體”(imagined communities)理論將“中國”、“中國人”、“中華民族”虛化,並倒過來進行“台灣國”與“台灣民族”的國族建構,這是“台獨”意識形態的方法論。

  石佳音表示,事實上,“國家/民族共同體”是基於曆史上的共同命運而生成,必須符合道德,而非隻靠想像就可任意捏造。但“台獨”刻意忽略國族認同的“道德原則”,利用西方理論“大師”的加持與包裝,將數典忘祖、認賊作父視為合理。“雖然‘天然獨’是‘人造獨’,但是被當做客觀知識來學習的時候,這種信念就很難被改變。”

  “天然獨”如何破解?石佳音說,第一,刻意地拒絕使用“台獨”語匯,如終戰、日治。第二,要拆穿“台獨”的知識論:曆史是人群的曆史,不是地質學的附屬領域。第三,要批判“台獨“的方法論:“民族”不是“任意想像的共同體”,必須符合史實與道德。

  石佳音說,總之,我們在看待兩岸關係以及進行反“獨”促“統”工作時,要注意輕重緩急,不僅要收回領土,還要達到心靈契合。輕重方麵,文化促“統”應該重於武力促“統”、經濟惠台等。緩急方麵,要確定史觀重於史料的觀點:衝擊“台獨”的史觀(不隻是史料),重建符合曆史與道德的台灣史。

  “兩岸融合視野下台灣史論壇”由福建社會科學院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聯合主辦,福建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承辦。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中國軍事科學院、黑龍江大學、哈爾濱師範大學、安徽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浙江大學台灣研究所、南京師範大學、首都師範大學、北京聯合大學、廈門大學、福建師範大學、福州大學、台灣佛光大學、台灣藝術大學及福建省檔案館、台灣文獻館等台灣史專家學者70餘人出席了本次研討會。

所有跟帖: 

島內聲音:台灣要走出傲慢與悲情 -江東老表- 給 江東老表 發送悄悄話 (7925 bytes) () 04/20/2019 postreply 21:51:2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