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我寫過一篇文章,題目叫做“西雅圖美在哪裏?”。這篇文章的起因是我的台灣朋友王德予博士,在法國旅遊時,跟一群旅行團的人聊起哪個地方最美。每一個人都能說出他們到過的一個美麗景點。當問到王博士西雅圖有什麽美麗的景點時,王博士的回答是:“西雅圖美得不知哪裏去了!”他用這句話來形容西雅圖到處都美,美得讓他感到與這塊土地連接起來。不過,在平日裏,我從王博士以及其他台灣朋友們的交談中,也非常強烈地感受到他們對台灣的感情,而且這種感情是發自內心的。就連一些在台灣待過的美國友人,一提及台灣,他們的眼神裏和語氣裏,都流露出對台灣的讚歎。無疑,台灣有一種巨大無比的魅力和凝聚力,吸引著來自台灣的百姓和去過台灣的外國人熱愛她。
我從沒有去過台灣。我的印象裏,那是一個暖和的地方,長著熱帶的植物和花草,百姓生活富裕。但是我發現,我越來越愛台灣。
我對台灣的認識,始於我與信實文化出版社的聯係。那個時候我寫完了《慈祥與殘酷:透視中國式父母之愛》這本書,從心理學和神學,探究東西方文化中父母之愛和人際關係的實質,探究無條件愛的邏輯含義和力量。在中國大陸經曆了一年多的時間,尋求出版被忽悠和失敗之後,我決定放棄出版。後來有一位文學城的讀者鼓勵我,把書稿投給台灣的出版社。他說中國和台灣不一樣的。完全是出於感激這位讀者的好心,我在網上搜索到一家跟文化有關的出版社, 並且把書稿發了過去。不曾想到的是,幾個月之後,這本書就在台灣出版了。讓我更想不到的是,這本書一出版就成為熱銷,很快遠銷香港、新加坡、馬拉西亞和中國大陸,而且被台北市立圖書館、中央研究院圖書館、台北彰化高級中學圖書館等收藏。
作為該書的作者,我感到欣慰。看到這個消息,我就想起西雅圖西華報的張靜宜編輯對我說過的話:“台灣人對文化的提升很有責任感。如果出版社看到對文化有價值的作品,他們不會計較錢的得失,他們就是會去出版。”當我想起放在台北市立圖書館、中央研究院圖書館、台北彰化高級中學圖書館書架上的那本《慈祥與殘酷:透視中國式父母之愛》,我怎麽可能不會對台灣人對文化提升的那份責任感,以及他們的付出與貢獻所感動呢?這也讓我覺得一種參與感:雖然我不是台灣人,但是我卻能夠與台灣人一同為文化的提升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覺得我開始懂得為什麽台灣人對台灣情深意長,為什麽到過台灣的人,對台灣讚不絕口?如果沒有這位讀者的建議,把這本書稿發到台灣,我今天還會不會繼續寫作?我相信如果是那樣,我大概會放棄對寫作的愛好。
當前中國和世界各地的中國人,最熱門的討論是關於中國媒體人柴靜製作的,一個關於中國環境汙染的節目--《穹頂之下》。有人在網上寫了一篇文章,題目叫做“誰在穹頂之下看見台灣”。我看到在這篇文章之下讀者們的各種留言:“台灣和大陸沒有什麽可比性,大陸的社會是一個沒有人性的社會,因此出現任何亂象都是過去幾十年不講人性的結果。”“他們(大陸和台灣)之間的差距還很大。”“台灣很可愛。台灣人很可愛。”我想我現在可以理解這些讀者們的留言。
我還記得那位建議我把書稿發給台灣出版商的讀者對我講的話:“中國和台灣不一樣的。”我感受到這個“不一樣”,就是台灣不必透過外在的展示,去證明她的強大,但她卻能讓接觸到她的人,感受到她的力量;而且,她的力量和強大,帶給人的是信心、是希望。借用大陸一句流行語:那是“正能量”。我想正是這種“正能力”,使得台灣有著巨大無比的魅力和凝聚力,吸引著來自台灣的百姓,和去過台灣、對台灣一絲了解的外國人熱愛她。
每一個地方都有令人欣賞的景點,而台灣的美麗,絕不僅僅是她溫暖的氣候、各種各樣的熱帶植物和花草,台灣更有著讓人內心體驗到的一種美麗。我幸慶自己聽從了這位讀者的忠告,使我沒有失去享受台灣的這份無與倫比的美麗。
《慈祥與殘酷:透視中國式父母之愛》被台灣中央研究院生命科學圖書館、台北市立圖書館、台北彰化高級中學圖書館、國立台北教育學院、中原大學張靜愚紀念圖書館、中國浙江圖書館等收藏。
中文簡體和繁體字版,美洲專銷網站: http://www.rainbow-fans.com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