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如何失去大陸的?(三)宏基和HTC兵敗大陸的哀歎

來源: rellc 2014-09-09 06:51:06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334 bytes)

1991年初,我去清華大學報道時路過北京中關村電腦街,看到沿途滿目的日本和美國電腦廣告牌中不太突出的宏基電腦廣告牌,自己內心裏有著任何中國人都難以避免的那份欣慰和自豪,這畢竟是咱們中國人自己的有國際影響力的電腦品牌。而當時大陸的聯想、長城等電腦在各方麵和宏基相比都有明顯的差距。
但問題的關鍵在於,我這個窮親戚內心的這份樸素自豪感,施振榮完全感覺不到而成為自作多情,並由此注定了宏基電腦失去大陸,並被聯想遠遠拋在後麵的必然命運!(作者:旅居新加坡學者董玉振blog.sina.com.cn/nanyangbook)
長期以來,台灣一些人抱著隻做生意不談政治,政治歸政治,生意歸生意,在政府層麵被稱之為“政經分離”。在海峽兩岸的政治曆史背景下,這確實是個明智的做法。但這裏的政治是指意識形態範疇,而不是涉及到民族利益大是大非的統獨問題。海峽兩岸不論政治上分歧多大,爭吵多凶,隻要每個人都能從民族大義的角度去定位自我,海峽兩岸的經貿和科技合作都將會順利推進。五千年鑄造的血緣和文化紐帶是海峽兩岸超越任何分歧的最強大公約數。(作者:旅居新加坡學者董玉振blog.sina.com.cn/nanyangbook)
但是,沒有人從施振榮對宏基這樣一個當時大中華最成功的高科技企業的願景闡述中看到它對民族複興的責任承擔,甚至連“我們中國人”這個詞也從來沒人從施振榮的口裏聽說過。陳水扁第一次當選時,甚至傳出施振榮是支持綠營的,而施振榮對此完全沒有表態。很顯然,施振榮的政治立場很容易解釋他對“中國人”這類詞的敏感,也自然導致大陸消費者對宏基的情感疏遠。要純粹論性價比和品牌買產品,宏基的優勢就不突出了。(作者:旅居新加坡學者董玉振blog.sina.com.cn/nanyangbook)
對於大陸政府來說,還有個更重要的問題,那就是信息安全問題。包括“台獨”在內的分離主義勢力對整個民族的危害,實際上是超越日本軍國主義和美國霸權勢力的。因為“台獨”人士幾乎每天都在詛咒著中國崩潰,這是他們“台獨”理想不滅的重要心理基礎;他們隨時準備配合國外敵對勢力對付大陸,至於這樣是否有害於民族的複興,他們完全不在乎。中華民族最大的敵人永遠在我們自己內部,以我族之規模、智慧和匹夫有責的家國情懷,隻要不出現內部分裂,不攜洋人自重,那麽,這個星球上不會有任何一個外族可以敗我中華。
很顯然,宏基電腦在大陸政府心目中的可信度,在施振榮的政治模糊中也逐漸模糊。對於大陸政府來說,建立完整信息工業體係,在宏基指望不上的情況下,隻有大力培養本土電腦工業,不論它本來多麽原始。(作者:旅居新加坡學者董玉振blog.sina.com.cn/nanyangbook)
對一般大陸消費者而言,他們不僅是個消費者,而且是有民族主義情懷的消費者。正如我本人過去這麽多年來,除非某個日本產品有絕對優勢性價比(比如單反相機),否則,我盡量不買日貨。台獨分子在割裂我的祖國,挑戰自己從孩童時起就樹立起來的愛國主義和民族複興夢想,今天我豈能去支持一個同情台獨的企業,去為台獨提供經費?
宏基在大陸本來擁有的無限機會逐漸喪失了。宏基管理層沒有意識到,當一個企業大到一定程度,企業就不再是個純粹的商業機構,而其社會屬性將日益凸顯。社會責任、政治方向、文化形象等將成為不可忽略的元素。在宏基謀求大陸市場時,還停留在純粹做生意的定位,那你被大陸市場淘汰出局就絲毫不奇怪了。
聯想的成功,一靠自身的努力,二靠政府的支持,三靠運氣;這個運氣就是包括宏基在內的台灣電腦企業的政治模糊。(作者:旅居新加坡學者董玉振blog.sina.com.cn/nanyangbook)

另一家台灣企業HTC,在大陸的遭遇同樣值得反思。HTC來新加坡時,本人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它,雖然隻用一年兩個月就壞掉了,但本人從不後悔對HTC的選擇,這是那個時代唯一中國人自己的智能手機品牌。
王永慶很早就積極投資大陸,王文洋在大陸半導體行業的投資恰恰是大陸最薄弱,最希望發展的產業,他們父子二人和大陸政府有良好的合作和信賴。沒有人懷疑王家一門是堅定的愛國者。汶川地震時,王家父女的慷慨捐贈也廣為人知。但王雪紅和她父兄的事業區別是:HTC是麵向普通消費者的企業,和麵向企業客戶的經營手法自然不同。盡力和消費者拉近距離是消費品工業最基本的經營手法。但是,HTC在大陸消費者心目中,從來就沒有建立起像中興、華為和聯想那樣的親近感,大陸消費者在談論國產品牌時,很多人無意中不把HTC列入其中。能怪大陸消費者嗎?是HTC沒有做出足夠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中國(而不僅僅是台灣)第一品牌。幾年前,王雪紅在大陸發布新手機時,雖然強調這是咱們中國人的高品質智能手機,但HTC的經營策略卻沒有相應跟進而使得王雪紅的宣示成了口號,比如,大陸那麽多中低收入消費者,HTC卻長期瞄準高端,手機價格居高不下,最終損失掉大陸的市占率和品牌認知度。在這個多數人讀不準26個英文字母的市場上,很少有人知道HTC的公司中文名字,品牌戰略失敗。大陸擁有龐大市場和完整產業鏈,但研發中心和決策全在台灣完成。要知道,台灣人對大陸的認識程度遠比不上他們對美國的認識深度,也比不上美國人對大陸的認識深度。這真是個無奈的怪圈。(作者:旅居新加坡學者董玉振blog.sina.com.cn/nanyangbook)
如果能重新來過,5年前在大陸智能手機業處於萌芽狀態下,如果王雪紅將HTC的營運中心放在大陸,全力經營大陸市場,後來三星和大陸新興品牌是否還能橫行大陸就值得懷疑了。大陸智能手機業崛起時,消費者是很捧場的,那些從不缺少熱情的網友們對大陸智能手機領域的任何小的進步都會毫不猶豫地散播到每個網站,但這份熱情卻沒被HTC所充分利用。在獨派操弄下,今日在台灣的統派人士對“中國人”三個字也高度敏感,王雪紅也許顧慮會受到綠營消費者的杯葛,但失去綠營幾百萬消費者而換取大陸幾億消費者的簡單加減法並不難算。即使純粹從企業經營角度來看,貼近最大消費市場也是基本的運營法則,這方麵HTC顯然是不到位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HTC擔心在大陸設立研發中心會導致技術泄漏,或沒有及早認識到大陸擁有不亞於台灣的一流研發人員。在大陸山寨手機借助聯發科芯片顛覆功能手機市場時,在一個城市同時誕生兩家進入世界前五的通訊企業華為和中興時(全球隻有深圳有這個成就,在大陸整體工業技術水平還在爬坡時,華為和中興在最具有挑戰性的通訊領域打敗三星、日本富士通,挑戰愛立信和思科等),已經將深圳IT產業鏈之完整、通訊業人才之素質昭然於世界,難道雄心勃勃的HTC沒有注意到這一點?(作者:旅居新加坡學者董玉振blog.sina.com.cn/nanyangbook)
總之,台灣企業要麽缺乏對大陸的情感認同,要麽缺乏對大陸的深度融入而荒廢大陸的優質資源,隻是把大陸作為一個大市場來經營,都注定了台灣企業難敵大陸企業和外國企業的宿命。外國企業不了解大陸,但他們大膽聘用大陸員工;台灣企業以為很了解大陸,但其實並不真正了解。(作者:旅居新加坡學者董玉振blog.sina.com.cn/nanyangbook)
HTC是否還有機會重上世界前十大手機品牌,是否還有機會在大陸獲得豐厚利潤呢?消費者的心似流動的水,大陸的市場似海洋,像HTC這樣有一定基礎的科技企業,在大陸的機會始終會存在,就看他是否會去抓取了。僅靠產品設計試圖挽回局麵的想法,將注定是徒勞的;因為這不是個純粹的技術問題,而是戰略問題。如果HTC有興趣,筆者隨時準備為HTC的涅槃重生提供高素質的戰略性顧問意見,而且這類戰略性思考,除我之外,估計HTC很難找到更合適的軍師,因為純技術人員不懂市場營銷和文化重建,市場營銷者關注細節重而高瞻方向者寡。從HTC的產品和定價體係,我基本可以斷定,HTC有一流的技術人才和產品設計師,但總體戰略和消費品品牌興衰規律的認識則亟待加強。(作者:旅居新加坡學者董玉振blog.sina.com.cn/nanyangbook)

所有跟帖: 

台灣是如何失去大陸的?(四) 台灣“晶圓雙雄”能雄幾何? -rellc- 給 rellc 發送悄悄話 (16532 bytes) () 09/09/2014 postreply 06:51:49

這裏麵有心態問題。台灣和日本總以藐視的態度看待大陸。而韓國是後起之秀,相對這方麵心態就比較正,從而能抓住機會。 -驍勇- 給 驍勇 發送悄悄話 驍勇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09/2014 postreply 20:48:59

算了吧,htc手機不但耗電,還常死當 -gulala- 給 gulala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09/2014 postreply 08:43:34

HTC手機價高質次。 -驍勇- 給 驍勇 發送悄悄話 驍勇 的博客首頁 (592 bytes) () 09/09/2014 postreply 18:50:4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