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 燕
燕燕於飛,差池其羽。 之子於歸,遠送於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於飛,頡之頏之。 之子於歸,遠於將之。 瞻望弗及,佇立以泣。
燕燕於飛,下上其音。 之子於歸,遠送於南。 瞻望弗及,實勞我心。
仲氏任隻,其心塞淵。 終溫且惠,淑慎其身。 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
注 釋
燕燕:即燕子燕子。 差(cī)池(chí)其羽:差池,義同"參差", 形容燕子張舒其尾翼。 野:郊外。古音讀“宇(yǔ)” 頡(xié):上飛。 頏(音航):下飛。 將(jiānɡ):送。 佇:久立等待。 南:一說野外。 仲:排行第二。氏:姓氏。 任:大,一說是姓。隻:語助詞。 塞(sè):誠實。淵:深厚。 終:既,已經。惠:和順。 淑:善良。慎:謹慎。 先君:已故的國君。思:構想,理想,抱負。 勖(音續):勉勵。 寡人:寡德之人,國君對自己的謙稱。 |
白 話 翻 譯
桃紅柳綠燕雙飛,展翅舒翼晴空舞。 少女遠嫁自茲去,長亭野郊別父母。 跂踵延頸不見影,泣不成聲淚如雨。
桃紅柳綠燕雙飛,上下翻飛展翅翎。 少女遠嫁自茲去,相送一亭又一亭。 跂踵延頸不見影,佇立悲泣暮色冥。
桃紅柳綠燕雙飛,上飛下翻自在鳴。 少女遠嫁自茲去,執手相送到南城。 跂踵延頸不見影,捶胸搗足心難寧。
我家女子識大體,宅心仁厚且忠誠。 性情溫婉複和順,善良賢惠慎言行。 臨別贈我先君言,勵精圖治垂聖名。 |
了解一些古代嫁女的常識有助於更好地理解這首詩。古時女子出嫁稱為“歸”,即找到了家,找到了歸宿。《詩經》裏用固定的詞語“之子於歸”或“之子歸”來專指女子出嫁。一般女子出嫁後不太會有機會回娘家,尤其是嫁到王室的女子。若是回娘家,那多數情況是被休的緣故。所以古時嫁女對女方的親眷是一件既喜又悲的大事。喜的是女兒終於找到了婆家,哀的是將很難再看到女兒。因此古時有“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燭,思相離”的習俗。
從一些古書籍裏我們能檢閱到嫁女時女方親屬的悲苦哀傷,以及女兒出嫁後既思念又怕她回來的矛盾心情,其中《戰國策》裏趙太後送愛女一節流傳甚廣,茲摘錄如下:
【左師公曰:“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媼之送燕後也,持其踵為之泣,念悲其遠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太後曰:“然。”】
(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左師公說:“父母如果愛子女的話就會給他們做長遠的打算。太後您送女兒燕後出嫁時,握著她的腳後跟不停地哭泣,那是因為悲傷她要遠走高飛了,大概很難再相見了,所以很哀傷。女兒嫁走之後呢,您不是不思念女兒,在每次祭祀時您都祈禱:‘千萬別讓夫家把她送回來。’難道不就是希望女兒生的子女好繼續繼承王位嗎?”太後說:“是這樣,你說的對。”)
了解了這些基本的常識後,再看這首詩,相信你會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嫁女時正當陽春,桃紅柳綠,河水碧波蕩漾,燕子翩躚。望著堂前、空中那些飛燕,女方親人的心情大概是五味雜陳,既希望象“似曾相識燕歸來”那樣將來再見到女兒,又害怕女兒將來象舊燕歸來,因為那意味著女兒被休。他們內心的矛盾和糾結可想而知,這也是此詩特意並且三番五次地提到飛燕的奧妙之處。其微妙之處難於言表,望讀者細心體會。當然,提到燕燕雙飛也有祝福女子跟丈夫成雙結對,婚姻幸福的一層含義。
讀者或許已經注意到了,《邶風》裏的詩明顯比前麵兩風(《周南》和《召南》)淺顯易懂,而且文辭更流暢優美。這是什麽原因造成的呢?我還沒想明白,先留給大家思考吧。這首詩比較難理解的就是最後一章,因為那些漢字的古義和現行的含義已經大大不同。結合注釋,大概的意思就是讚揚這個出嫁的女子很賢惠、善良、仁厚、很有才幹等等。詩在最後一章才交待女子的這些優秀品質,讓人明白前麵親人為什麽那麽珍惜她以至於難舍難分,這起到了畫龍點睛的效果。
人生自古傷離別,而那些真摯感人的離別之情也創造了許多輝煌的詩篇,象“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等等,在這繁雜的塵世,這些經典詩篇如甘泉滋潤人們的心田,蕩滌靈魂的塵埃。這首《燕燕》也當屬此列。 |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