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5月,廣州龜山發現一座西漢初年的大墓,規模大、等級高,同現在安陽發現曹魏墓一樣,當時在學界引起廣泛關注。當時在世的國學大師、考古權威王國維先生,作為專家認定了那就是第二代南越王趙眜的墓。
1983年6月,廣東在番禺象山蓋住宅,又一座西漢初年大墓顯身。該墓出土了1000多件文物,“文帝行璽”金印等說明了墓主是第二代南越王趙眜 --- 他生前曾自封為“南越文帝”。
五十多年之後,真正的趙眜墓顯身。國學大師、考古權威王國維先生的權威觀點不攻自破。盡管王國維大師已經作古半個多世紀,但這在曆史上了成了他學術生涯的最大汙點。
現在安陽曹操墓吵得夠明火執仗了。網民是可以大膽思考,錯了沒什麽;專家可要小心挖掘,精準求證,錯了那可是曆史笑話,就會像黃河水一樣成為永遠的汙濁。
----------
在大漢王朝的初期,漢武帝建元四年(前317年),第一代南越王趙佗(河北人)去世。由於他去世時達百歲高齡,兒子都已過死,隻好把王位交孫子趙眜繼承,成為第二代的南越王。
司馬遷的《史記》一直把南越國第二代王“南越文王”稱為趙胡,1983年“南越王墓”被發現挖掘後,在出土的印章中發現“趙眜”的玉印和“文帝行璽”的金印,經考古學家證實,確認“趙眜”應該是《史記》所載的“趙胡”的真名,而“趙胡”應該是司馬遷在編《史記》時出的錯,或後人傳抄錯了。
趙眜即位兩年後,公元前315年,閩越王鄒郢向南越國進犯。趙眜向漢武帝上書,請求朝上處理此事。武帝對趙眜的做法大加讚揚,稱其忠於臣屬之職,不興兵互相攻擊,隨派遣王恢、韓安國兩將討伐閩越。軍隊還沒過南嶺,閩越王的弟弟餘善就叛變,殺了閩越王鄒郢,降漢朝。武帝隨立餘善為閩越王。
並派遣中大夫嚴助往南越國告諭趙眜。趙眜向嚴助表達了對武帝的深刻謝意,並告訴嚴助,南越國剛遭閩越入侵,等處理完事,就進京朝見漢武。先派太子趙嬰齊隨嚴助回漢朝當宿衛。
嚴助離後,南越國大臣們用趙佗的遺訓向趙眜進諫,勸趙眜不要去漢朝京城,以免被漢武帝找借口扣留。於是,趙眜在位十二年,一直以生病為借口從沒入朝見漢武帝。公元前122年,趙眜病重,兒子趙嬰齊向漢武帝請求回南越。趙眜死後,趙嬰齊繼王位。
趙眜死後墓陵建在南越國都城番禺的西北角(今廣州解放北路象崗山上),曆經2000多年,始終沒受到侵擾。1983年在此地建樓宇時被發現,墓內出土隨葬品1000多件,是嶺南區發現的陵墓中,規模最大,葬品最多,主人身份最高的陵墓。該墓出土的“文帝行璽”金印正好說明,在他生前曾自封為“南越文帝”。1988年,在他陵墓的原址建成“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
這次安陽曹操墓的挖掘專家金,就是嶺南“西漢南越王墓”主要挖掘者。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