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和凡夫的區別就在於此。 凡夫執著於今生的得失,而英雄是為了一個信念堅持到最後’ 非常同意! 二戰中,法國投降後

,英國上層有著非常強的主降勢力,如外相 Lord Halifax 等一大批人。 當時德國比英國強得太多,占領了西歐諸國後,就更強了,因為可以征用它們發達的工業,而希特勒又給英國開出了極為優渥的投降條件。 主降派認為,投降才是理性的,因為力量對比太懸殊,戰勝德國無望,投降可以避免英國被毀壞。 但首相丘吉爾卻說,他寧可英國被毀壞,因為一個在戰鬥中倒下去的民族,以後會很容易再站起來。 而一個跪下去的民族,就會極難再站起來。 所以,寧可我們這一代人戰死, ‘to conquer or to die.’  法國戴高樂在回憶錄中談及他在法國政府投降後,獨自不肯投降的原因時,也用了非常類似的邏輯,說投降雖可保全物質的法國,但卻會損害法國的靈魂,而靈魂一旦被損害,法國今後可能就再也站不起來了。

不過,覺得也能理解劉國軒等人,因為丘吉爾和戴高樂都是有信仰的基督徒,對一個沒有信仰的人來說,為什麽要去超越今生的得失?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