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有好多秘密,有的秘密是要帶到死亡中去。一直猶豫是否要講下麵的一件事。講出來對我沒有什麽益處,但對Chinese Community或有緣人是有很大的借鑒之處。
改命是把算命按在地上磨擦的。。。
當今印度裔正在取代猶太裔在美國崛起,福兮?
印度種姓製度,把人分四等級。從第四等級“首陀羅”分出來的是第五種姓“賤民”。種姓製度固化印度人的思維,其中一個表現是,多數印度裔二代不用Amy,Jack等,而用印度名字。
1957年 王力,周有光等 一批不懂西方文化的 漢語學家,生硬地搞出了漢語拚音。像Duan,Xiong,Zhou之類的,西方人很難發音。1892年發表的威妥瑪拚音,因為是英國人搞的,大陸就棄之不用。有時候 自力更生害死人。
一個根本性問題是:漢語拚音代表中國傳統文化嗎?代表中國根嗎?答案是:NO!
假如您姓王,您給孩子起名 Jack Wang。在印度人看來您已經數典忘祖了。因為您用了Jack。
右派父親 想通過給我起一個好名字,來給自己與家人改命。我姓名是3個常用字,但讀音響亮,寓意深遠,顯得很有文化的樣子。
很多人讚揚過我的名字,似乎至今沒有重名。名字的獨一無二,給了我很大的自豪感,從而影響了我的前半生。
假如我姓楊,太太就給孩子起了 Amy Yang。一個普通華裔2代的姓名。
想給孩子改運,我便給孩子加了個middle name,變成了 Amy K. Yang。
多年前,由於Language and Cultural Barriers,自己無形中受到了 不少文化與種族的潛在歧視。有一天頓悟,決定給孩子起名 Amy K. Young。用ou 代替了a,但發音幾乎一樣。在起名的這件事上,由於多思考了幾步,便走出了思維習慣區。
您會說:西東人8 數典忘祖。可在印度人看來 您與我是50步笑100步,一丘之貉。
給孩子起名 Amy K. Young,沒有告訴我周圍的人。因為我姓楊,周圍的人都認為我孩子叫Amy K. Yang,可見認知盲區的潛作用。大家都沒有 注意到ou 與a的區別。
華裔給孩子起名是有習慣思維的。而突破思維習慣區的回報是巨大的。
申請大學時,UPenn 安排校友 Mary White 女士在星巴克麵試我孩子。見麵的時間快到了,孩子沒看到Mary White。星巴克裏有些人,但隻有一位60多歲的亞裔女性在張望。孩子張望了一會,便明白了,那位亞裔女性就是Mary White。
兩人見麵後笑了。校友Mary White在尋找一位白人女孩 - Amy K. Young;而我孩子在尋找一位白人女士 - Mary White。
Mary White是韓國裔二代,嫁給了白人,改了姓。結果兩人交談甚歡,最後UPenn錄取了孩子。遺憾的是最後沒去UPenn,辜負了Mary White的一片誠意邀請。
人生中的許多申請,是不需要提供孩子父母信息的。高中時,申請一個著名科學夏令營。夏令營裏,教授很喜歡孩子的聰明。有次教授私下說:我本來以為你是白人女孩呢!孩子說:父親把我的姓改成Young,是想讓別人更容易發音。教授說:你父親是個有想法的人。
一係列申請到的榮譽,給孩子申請大學鋪下了很多墊腳石。後來孩子去了理想的大學 與醫學院。
孩子大學同學中,有的是世界奧數金獎,有的是世界體育奧運會的金牌得主。有來自紐約,加州,波士頓割喉高中的同學,高中期間每天才睡4個多小時。孩子一直到今天都睡8個多小時,因為我給孩子嘮叨過,磨刀不誤砍柴功!
經常與孩子交流一些心得:e.g.,要resist peer pressure。要明白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但在謀任何事時,都要多想一步,要走出思維習慣區。
謀事的時候多想一些,上帝幫的忙就大一些。
在思維習慣區思考的人,走的都是大路。大路上 擠滿了人,出頭是很難的。
順大流的人,一般不會太差。人生的滿分是10分。0.1%順大流的人 會成為尖子,得10分。80%會得至少5分。大路是實踐中總結的好路,隻是太擠了,走的人太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