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鸛雀樓》別解,歡迎各位批評指正,謝謝!

據沈括《夢溪筆談》載:河中府鸛雀樓三層,前瞻中條,下瞰大河。唐人留詩者甚多,唯李益、王之奐、暢諸三篇能狀其景。

李益詩曰:

鸛雀樓西百尺牆,汀洲雲樹共茫茫。

漢家簫鼓隨流水,魏國山河半夕陽。

事去千年猶恨速,愁來一日即知長。

風煙並在思歸處,遠目非春亦自傷。

 

王之渙詩曰: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

暢諸詩曰:

迥臨飛鳥上,高出世塵間。

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

 

我覺得這三首詩寫得都非常好,但隻有王之渙的這首能夠流傳千古,其他兩首幾乎很少有人聽說過。王詩之所以好,個人認為它符合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中國古典詩歌美學命題。許多年前,永濟中學的一位語文老師曾寫信向錢鍾書請教,說這首詩如果寫的是黃昏,則與事實不相符,因為鸛雀樓西麵根本就沒有山。錢回信說,隻要詩人心中有山,那鸛雀樓西麵就會有山,這種解釋勉強可以說得過去。我估計錢鍾書應該沒有到過我們運城,更不用說鸛雀樓了。

上麵《夢溪筆談》的記載給我們一個很好的提示,“前瞻中條,下瞰大河。”意思就是鸛雀樓正麵對著中條山,俯瞰黃河,所以說鸛雀樓應該是坐北朝南,現在的鸛雀樓也是同樣的朝向。黃河從青藏高原自北向南浩浩蕩蕩,一直流到山西運城永濟,碰到了中條山,在此被迫拐了一個彎,然後一路向東流向大海。

我們再回頭看這首詩,王之渙當時登上鸛雀樓的時間很可能是中午,因為早上和黃昏的太陽是紅色,鸛雀樓距離中條山比較近,中午的太陽應該正好在山巔上。王之渙迄今留給後人的詩一共隻有六首,但這首和《涼州詞》卻能夠成為了婦孺皆知的千古麗句,實屬罕見。

所有跟帖: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