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說是良家婦女50年代前的規矩——這是俺外祖母耳提麵命對俺的囑咐:
首先:開旗兒(就是旗袍下段的開衩,不知道是哪個“qi”字)的位置:膝蓋上兩寸。
原因:在不影響走路的同時,限製了大步流星——良家婦女嘛!就要慢慢地,一小步一小步地挪,仿佛從地麵上搖曳飄過。
高於這個位置,都不屬於良家婦女!或者窮人家剛出來闖世界的——不懂規矩,隻會照著明星照模仿。良家婦女是不會出現在月曆牌上,或者海報上的。
其次:要帶袖子的,無論袖子長短一定是叉肩,而不是上袖
原因:一個是大多數中國婦女肩膀都不夠寬,而且不許挺胸別肚地沒有規矩,所以溜肩膀的人數眾多。叉肩就很好地彌補了這個缺陷。
二是,當時上袖還沒有應用到女人的衣服上。或者說是沒有被認可為時髦,值得追趕。理由很簡單,叉肩比上袖對裁縫的本事要求更高。
最後:無袖的,一定會把肩膀都遮住,而且腋窩一點也露不出來,仿佛胳膊就是與衣服連在一起的。
原因:那時候哪有剃毛一說?但是體毛確實是絕不能露出來的。
我記得當年外祖母指著掛曆上的美女,對我說:“這真真的是沒有規矩,裁剪不能好一些嗎?腋毛都露出來了!你可絕不能這樣沒規矩!”要不是老太太說,我還真注意不到這些細節。一看,可不是,腋窩一個個都是黑影,果然難看!記得有一年的春晚,是個拳擊比賽的小品,有一位美女舉牌報成績,就是一抬胳膊,兩邊各黑壓壓一片,很倒胃口,尤其還是位長得不錯的美女……
我有件祖傳家常旗袍,已經破了洞,但仍然舍不得扔,實在是一穿上,立刻就感覺一夜回到了解放前:人立馬成淑女:動作不急不慢的,好溫柔!嗬嗬,邁不開步子啊。也因為邁不開步子,走起路來就溫柔了許多:)
等我減肥成功了,一定找裁縫照貓畫虎地一比一地複製七套,天天穿著!現在減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