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金牌戰略大家都知道,就不解釋了。
舉國體製不是把GDP都用在去奧運會拿牌子了,是指有針對性的從中央政府自上而下的以競技體育為目的的計劃和安排
有針對性是指奧運金牌戰略
以競技體育為目的,比如自行車,比如網球,等等等等
從中央政府自上而下的計劃和安排:
比如女子舉重。女子舉重一旦被列入奧運會,體委和北京體育大學就開始了女子舉重的科研,海選和培訓計劃。我的一個中國女友的爸爸就是最早的工作人員,他的各種研究報告多次在世界舉重界獲獎。
比如網球。網球在奧運的牌子不算多,要一場一場地打,不是很劃算,對吧?哈哈哈。但它是世界流行的競技體育項目,對吧?所以當年體委根據各省各地的經濟情況和其他發展情況,分配----這可能不是最準確的詞,湖北是網球運動發展基地,至少是之一,所以李娜和小鄭都是武漢人。
再比如自行車。歐陸自行車競技項目很多,很流行,我不知道有多少進入了奧運會。現在北京政府已經著手開始發展自行車競技項目。之所以選擇北京,而不是廣西,道理一樣,根據經濟情況和各方麵的發展情況
我不認為舉國體製在現在的中國是很壞的事情,因為它至少:
給天賦秉異的孩子一條出路
鼓勵更多的家庭和個人關注和參與體育活動,哪怕是很功利的。
大家不要以為你建了場館,老百姓就會去運動的。老百姓都是隨大流的,看到某個項目很熱,或者誰拿了冠軍,就會趨之若鶩,嗬嗬。比如當年比利時有一個叫什麽廷的打乒乓球的,是一個中國教練訓練的,那些年,比利時各個場館打乒乓球的孩子特別多,嗬嗬。
對世界冷門競技體育項目做貢獻
算是主觀為中國政府自己,客觀人民子弟也有受惠
最後,任何一項競技體育運動,都是天賦和科學訓練的結果。隻是發展中國家或相對比較落後的國家,總是強調自己的冠軍是如何刻苦。實際上,有天賦的選手,他更多是樂在其中,而不是覺得太苦了。否則就不幹了唄,如果不能樂在其中。當然,如果這隻是苦孩子的出路,那也比吃不飽或一輩子40攝氏度下搬磚要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