裏程悲+添堵!國足初一崩盤!更可怕的是還沒觸底_國內足球_新浪競技風暴_新浪網 (sina.com.cn)
寫這篇稿子,我要深呼吸。
看這篇稿子,你也需要深呼吸。
在虎年的大年初一,看著越南總理範明政一次次高舉雙手歡呼,然後走下綠茵場給自己的球員發紅包,感受足球帶來的快樂。也許我們也應該有一個合理的心態,來麵對體育帶來的挫折。
早在2021年7月1日,卡塔爾世界杯12強抽簽結束後,越南媒體就在集體高潮,都在期盼著一個日子——在他們的眼裏,12強賽其實隻有一場比賽,那就是大年初一;隻有一個對手、那就是中國。
昨天,他們用3比1實現了自己的階段性願望。
賽後,越南媒體的評價是——“這是一場裏程碑式的勝利”;
而另一邊中國足球則遭遇了裏程碑式的崩潰。這種崩潰是球場內和球場外共同疊加帶來的惡果。
01
進奧運閉環前,我和足球名宿、當過國安領隊的呂軍吃了頓飯,談到了國家隊輸日本、打得槽爛的現實。
他和我說了這樣一段話,“2005年是中國最後一批球員殺進世青賽,這之後我們還進過世青賽世少賽麽?我們連亞少賽或者亞青賽都難出線,你憑什麽還認為他們成長起來後在成年隊能贏,能進世界杯?”
想想,也是。
馮瀟霆的那一代已經到了“質保期”逐漸淡出了,在高洪波、裏皮勉為其難地續命支撐後,到了李鐵、李霄鵬這裏,也就隨因就果了。
有人統計說,從2009年開始,中國各支U係列男足和越南交手9次,我們的成績是2平7負。
越南足球在進步,而從場上表現出的水平來看,我們在退步,而且是在大幅度的退步。
這是一支職業球員組成球隊的表現麽?
他們的能力再差,技術再差,也不應該踢成這樣。
每個人的表現都不是能力的疊加,無論防守和進攻,都是單打獨鬥,而且是個人武力值發揮都不及格之下的單打獨鬥;每個人心態緊張疊加下的單打獨鬥。麵對越南這樣身體不如我們的對手,都缺乏一對一的能力。不但缺乏配合進攻,也缺乏配合逼搶防守,這也讓球迷們疑惑,到底訓練練了什麽能讓他們的意識退化如此之大。
另一邊說,就算技術意識再退步,但是至少有身體吧,幾個月前,李鐵用簡單粗暴和身體壓倒了越南。而幾個月後,他們連身體都不會用了。
“中國男足目前的實力也就是如此了”這是從金元足球2013年第一次走上巔峰後,筆者對於中國足球發展認識的觀點和所有文章的注腳。
李鐵和李霄鵬比起在休息室吹風機吹出一口中國老血的裏皮,肯定是大大不如。
但是他們已經是中國當下最好的教練。
李鐵出過洋,見過世麵,跟過名帥,但是聯賽中帶隊成績一般;李霄鵬雖沒李鐵見識多,但在國內聯賽中帶隊的成績更好,更有經驗。
兩人的水平算是半斤八兩,對中國男足的掌控、理解也是半斤八兩,都需要一個從不熟悉到摸索和熟悉的過程。
李鐵在上任後,打的亞洲區預選賽第二階段比賽水平不高,沒能看到中國隊的弱點。
再加上疫情原因,少了熱身賽對中國隊少了更多暴露弱點並調整的機會,所以12強賽前4場踢得不盡如人意,例如對澳大利亞的第一場,國足明顯自視過高。
但是隨著逐漸的發掘整理,李鐵摸索出了張玉寧、徐新的首發模式和洛國福、阿蘭的用法。在和阿曼以及澳大利亞戰平的比賽中,他也多少就目前的人員搭配,發揮出了基本實力。可惜因為情商、待人接物的問題和有爭議的商業不檢點,最後導致了李鐵的下課。
而新來的李霄鵬,又回到了李鐵一開始帶隊的老路上,又開始測試陣容。看看這兩場比賽,打日本,用蒿俊閔和鄭錚踢左邊,王燊超調到中路盯人。
結果左邊路被打爆,王燊超給點球,下半場最開始的3個換人調整,就是這三個人,表現出了李霄鵬的自我否定。
而麵對越南,明明中國可以打高快和身體,他又在前麵用了洛國福和阿蘭,而不是狀態很好,能拿住球的張玉寧,還放走了高中鋒郭田雨和譚龍。
到了下半場又是一輪自我否定,重新調整自己的戰術體係。
最後發布會不得不道歉說,“比賽的戰術設計出現了問題,後續補救無法挽回。”
從這個情況看,李霄鵬的倉促上崗,導致了對對手們的了解程度,直接退回到12強賽之前。
這是什麽呢?這不是折騰帶來的惡果麽?
從霍頓米盧時代開始,所有外教帶隊上課最先做的事情,就是抓防守,沈祥福帶白金一代也是抓防守。
而這次12強賽,中國隊表現最糟糕的就是防守。
李鐵好不容易找到徐新的防守搭配了,李霄鵬上任後,第一場做的是改變防守模式。第二場做的是又改變進攻模式。
這也是為什麽昨晚的比賽,在防守端,3個人圍都搶不下越南一個帶球的,在進攻端所有球都不敢傳提前量……
板子打到誰身上呢?中國足協嗎?力主換李鐵的所謂總局高層麽?
這就是一個辨不清的爛攤子。
15個助理教練加盟去越南買年貨,新年大遊行麽?他們每個人一句話,給李霄鵬談個主意設想,就要多少時間……
參照中國足球,可以寫一本最糟糕的管理例證大全。
而以上的話題,其實隻是中國足球在球場技術體係中反應的小問題,是11個人成了11粒沙子,捏不成一個整體的問題。
而場外體係的坍塌,才是大問題。
02
在中國輸了後,每次人們都在感歎青訓,說國家隊U係列梯隊輸給了越南多少多少次。
說國內的正規青少年聯賽朝令夕改,今年組建聯賽預備隊比賽,明年變成U21,後年打一年的U15……再打一個階段,就又取消了。
說各個俱樂部今年組個隊,過幾天聯賽都沒了,隻能取消。所以年年看著新培養了多少青少年球員,年年又看到消失了多少青少年球員。
說一到選拔國家隊梯隊的時候,教練就訴苦說,全國適齡孩子就幾百人。
那足協報告中培養的都哪兒去了?
導致根子爛掉的黴菌是金元足球麽?是球員技術意識麽?是青訓麽?
中國體育的領導人、足球的領導人,他們所理解的足球發展模式是什麽呢?
中國現代體育領導者的考核標準是什麽?
是成績嘛,是怎麽能多快好省地升國旗奏國歌嗎?
東京奧運會已經給出了答案,相信馬上進入的北京冬奧會也能給出答案。
那麽足球呢?籃球呢?這些世界上的集體類職業項目,怎麽在當下的中國模式中發展?
而這個模式在國家隊層麵做得到麽?
那麽支撐職業體係體育發展的基礎是什麽?難道不是一個能夠賺錢,吸引社會資金投入的基礎,或者多少可以收支平衡的俱樂部體係麽?
如果不願意尊重投資人的利益,認為這樣做是足球被資本綁架。
那還真不如回到原來地方體育局撥款投入,在體校培養模式下組建足球隊的體係中去。
人不能要一頭沒一頭,邯鄲學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