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中國男籃得分王:孫軍。
1994年世錦賽,中國男籃史上首次八強,得分王胡衛東,鄭武次之。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得分王胡衛東,王治郅次之。
2000年奧運會,胡衛東得分次於王治郅與姚明,第三得分手。長城時代開始。
2002年世錦賽,胡衛東與李楠是:姚明與巴特爾之後的頭兩號號得分手。
2004年奧運會,李楠是姚明之後,中國第二得分手。
當然,那時還有其他射手。
1992年站末班車的李春江和張勇軍,此後的吳慶龍與張勁鬆,2002年之後的朱芳雨、王仕鵬們。
但說胡孫鄭李是中國隊史上最傑出的一代外圍,大概問題也不大。
是所謂黃金一代。
我小時候一度覺得,孫軍不快,還老聳著肩,不飄逸啊;後來知道了,1980年代末某次扣籃大賽,他得了第二,使過一個旋轉反身扣。
那感覺,仿佛傳達室看門老大爺,床鋪底下藏一支AK47似的。
孫軍打球,確有傳達室看門老大爺的勁頭。運球高,聳著肩,投籃時雙手端成三腳架,左手有輔助,冷眼一看有些像女生,看著湯湯水水黏黏糊糊,並不利索,但總能給你蹭出分來,尤其在CBA。CBA頭幾年,他和胡衛東算是兩個外圍得分大魔王,三四十分一場信手拈來;我那時候的江蘇人看球,給胡衛東認對手,隻有孫軍;數據和套路上找不到下手的所在,隻好念叨:這家夥打球太黏糊,不好看。
但我父親很喜歡孫軍。他說孫軍有伯德和魔術師打球的勁頭。我後來看多了,也多少明白些。孫軍投籃架勢很奇怪,然而彈速快,出手快;孫軍運球高,但手上活穩,跑起來還能拉大幅度變向;孫軍愛聳肩,突破時出步子,肩先過去,卡住身位,一步是一步。
最妖的是,當時中國幾大射手,三分線外有一套,進了三分線,活就少些;大概進了中距離,蹭著步子,還能做出翻身強投的,就是孫軍和劉玉棟。可以笑話孫軍姿勢擰,但他擰著姿勢都能進。真就跟傳達室老大爺似的,看他打球不脆,但綿又韌,花式多,原地了擰著也能蹭出招來。
因為他有相當好的力量。三分線外,原地拔起高手位投籃,有;兩腰拿球,擰著身體強行中投,也有。他的起跳高度不算高,但手型穩,蹭著來,不怵。
我總記得他的一個球,是在吉林主場:被逼出底線了,一個三分球出手,人跌出底線外麵,手一舉,球進,全場球迷嘩啦一聲站起來高舉雙手。那時孫軍沿邊線往回跑,跟個將軍似的。
很少人記得的了:1994年世錦賽,孫軍是球隊助攻第一人,罰球世界第二。這事很伯德。對夢二隊,他有一個帥氣無比的不看人傳球。這就像他是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中國隊首席得分手的事實一樣,很少人提起。畢竟,他就是那麽個傳達室老大爺的範兒,賊活特別多,一擠一靠之間都有活。
我那一代江蘇球迷,許多人出於競爭偏見,總抱怨“孫軍怎麽賊骨頭兮兮的(這是句無錫話)就又那麽多分了”……那,他就是那麽能得分。
二十年前,我那代江蘇球迷總覺得,胡衛東是天字第一號射手,飄逸靈動,國際範兒。如果非要他們認一個比胡衛東還飄逸的……那就是鄭武。
1994年世錦賽進世界八強那次,鄭武場均13分中國隊第二,三分球是恐怖的35投18中。在那幾年的聯賽裏,他不如孫軍與胡衛東數據那麽豪華,而且常帶傷。但那些年,但凡鄭武傷愈回來了,你就不知道他會做出什麽來。
20世紀90年代,中國盛產射手,尤其是各部隊隊。劉鐵、單衛國、肖衛國、李楠、劉強們不勝枚舉,包括前衛的丁偉和劉大慶。個個見血封喉,抬手就有。胡衛東與鄭武獨出眾處,是他倆的持球功力,確切說,持球突破後投籃的能力。
鄭武的妖異處是,像胡衛東招牌的右手上肩投籃、劉玉棟的戰神高手位中投、孫軍的三腳架式三分、李楠的顛兒投,甚至張勁鬆的高彈繃投,姿勢都是一望而知;而鄭武在我記憶裏,似乎不必擺個標準姿勢。孫軍是綿韌,胡衛東是瀟灑,李楠是穩,鄭武是……沒印象。
他似乎雙腳都不用並攏,運球急停後還會有個踉蹌,但雙腳一站穩,嗖就出去了:似乎不用太屈膝發力便跳得很高,投籃出手不等最高點便會出去,因此,快到讓人記不清,踏雪無痕地就過去了。
1994年世錦賽,對巴西,對西班牙,鄭武都是常規時間最後得手。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對阿根廷22分不提;對安哥拉的比賽,他全場隻中一球:中國65比64領先,最後半分鍾時,鄭武左翼三分,鎖定勝局。
那屆奧運會,他隻進了四個三分球。但我跟我爸說:怎麽覺得鄭武進了許多個要命的三分球?
——就是這種感覺。
1994年往後,論打球好看單打利落的,胡衛東逸倫超群從心所欲,孫軍滿身花招全身抹油,鄭武輕靈機巧踏雪無痕,甚至劉鐵那種,真拉開單打也一氣嗬成。那會兒,李楠老師在射手堆裏不算快,在搖擺人堆裏不算帥,投籃姿勢雖然比張勁鬆老師準,但不如張老師那跳投繃得好看。全身上下,都是傳統中國球員那點子勁:
腳下踏實,手上有譜。
李楠老師的投籃姿勢很是好認。右手托底左手扶,球舉的位置很靠近臉正麵,給人一種感覺:球隨時會從他右手外側滾出去。因為是顛投,球出手極快,膝蓋剛彎,球便出去了。相比起胡衛東肩上跳投三分、孫軍雙手投和鄭武那看似不經意的高飄球,李楠老師的出手速度也許更快,但因為之前有個彎膝擺架子的動作,所以結合持球攻擊的少,大多還是接球跳投。你要看李楠老師持球進攻,那就是運球突破到禁區附近的小勾手。每逢這時候,中央台諸位就又要念叨了:
啊,李楠以前打大前鋒的,所以他會小勾手……
我每次回憶李楠老師三分線內的運球,立刻就映出以下畫麵:接球,運一步(最多兩步),一個非常內線化的小跳步,直接連小勾手或左低手擦板上籃。
我能夠多少看懂李楠老師的路數,是很後來的事了。他的無球走位,在三分線附近晃蕩,前臂稍微隔著防守者,看見隊友切入時就立刻加緊一步跳到底角三分線外,接球之前就站穩步伐,接球第一下就紮好了投籃手型,然後就是節奏分明的顛-投。後來我發現,李楠老師是當時中國球員裏最喜歡背後運球的之一——右手運球切入,背運換左手變向朝中路,連一個跳步加左勾手,這是他後期最常見的東西。
如果說現代能飛能扣能跳投三分這代年輕人像美式流水線出來鋥亮的精英竣工產品,李楠老師就還有點八一製片廠黑白電影裏劈裏啪啦爆竹式槍械的手藝人風度,那種拿個盒子槍側著頭百發百中的老兵油子。
身為江蘇人說胡衛東,是沒法客觀的。很容易就滔滔不絕地說出那些經典戰例:1999-2000季得分三分搶斷三項CBA第一助攻第二,三屆CBA得分王兩屆MVP以及2000年那個所謂的特殊貢獻獎,1999年亞錦賽連續四發三分球,之後聯賽裏44分血洗上海灘(報紙原標題),1994年世錦賽對巴西27分,對克羅地亞31分,對加拿大22分,球隊得分王進八強,比如連克裏斯-安德森都承認的傳說:他到江蘇南鋼第一天,胡衛東坐在地上揚手一拋,球進了。
當然,年紀稍長後,回頭想想,會發現胡衛東的許多問題。比如,投籃選擇很隨意;比如,三分球起伏大(我們那一代都說,胡衛東是胡三炮,頭三個投籃有,今天就有,頭三個投籃沒有,今天就啞了);比如傳球經常太寫意;比如突破很帥氣,但我現在也得承認:進了三分線後,胡衛東處理球方式,確實沒孫軍多……
但沒法抹殺的事實是:他是兩屆世界八強中國隊的首席得分王;在1994和1996兩屆世界大賽上三分球98投39中;以及,看過他打球的都明白,他是那個時代,中國男籃僅有的幾位,“外援能做啥動作,他也能做啥動作”的家夥。
孫軍有漂亮的背傳和假動作,鄭武有妖異的急停投籃,鞏曉彬的麵筐節奏感瀟灑寫意,劉玉棟的高手位中投天下無對:但胡衛東能玩得更帥氣些:耍飛行扣籃、拉杆上籃、運球繞掩護急停強投三分——在王治郅出現之前,很多老球迷看國家隊,就指望著他來滿足一點“外援會的,中國人也會”式的自尊了。
1999年亞錦賽決賽,他連續四發三分球按滅韓國,成為亞洲MVP時,很任性,就像之後一年他包攬CBA三項第一助攻第二那麽任性。
以後,再也沒有這麽任性的搖擺人了。
亞錦賽曆代MVP:1987-1997,都是韓國人:李忠熙、許載、全希哲。2001-2005都是姚明。2007、2009和2013都是哈達迪。2011和2015是易建聯。
1999年亞錦賽MVP是胡衛東。
迄今為止,亞洲最後一個外線得到亞洲錦標賽MVP的球員,也是唯一一個中國外線球員得到亞洲第一人。
亞運會的數據不太容易查,不過吧:1994年亞運會胡衛東153分鍾得到108分是賽會第二(第一是菲律賓一個128分鍾得128分的美國歸化球員卡迪可·阿蘭)。
如上所述:胡衛東是中國隊國際比賽外線得分第一人。兩屆世界男籃八強球隊得分王。在參加的所有世界大賽裏都是中國隊外線得分第一人。中國三個亞洲MVP之一(還是其中僅有的一個外線球員)。
妙就妙在,1990年代,孫軍(和鄭武)與他還能掰掰腕子。同時代國內聯賽,劉戰神、李飛刀、鞏逍遙、沒去NBA的大郅,也是各自呼風喚雨。他們出現在姚明之前。
那會兒中國還不太將賭注壓在長人們身上,還能靠紮實無比的靈巧+三分球殺到世界前八的時候,是搖擺人當道的時候,是“虎王”、“胡三炮”、“小李飛刀”這些綽號聽起來還很酷的時候。
即,在姚明橫空出世之前,是那一整代人的傑出。
那是真正的,黃金一代啊。
舊文了。
隻是想到那個射手如雲、可以靠遠射進世界八強的時代。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