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和國民性

熱愛討論國民性的都是文化蠕蟲

 

本文作者:王勤伯

 

 

見證一支球隊的輝煌時刻是一件幸事,見證一個國家足球的衰落也頗有趣味。

 

旅居意大利15年,為中國讀者報道意大利足球,在柏林奧林匹克體育場見證意大利隊捧起2006世界杯,也在日複一日中目睹意大利足球的衰落。

 

意大利無緣世界杯的這一天終於到來時,我沒有半點傷感或悲情,這是注定的結局,早就該發生了。

 

意大利足球隊60年來首度無緣世界杯,圖源新華網

 

意大利為什麽討人喜歡

 

2006年德國世界杯,我從意大利隊集訓第一天一直跟隨他們到柏林決賽場。決賽,意大利vs法國。

 

然而,賽場媒體席爆滿,我的申請遭拒。開賽在即,絕大多數同行已前往記者看台,我一個人坐在記者工作大廳的角落裏,不知所措。

 

一位從未見過麵的日本記者急匆匆地跑來叫我。我跟著他去了大廳前台,一群無票記者漲紅了臉擁擠在那裏。一位FIFA官員讓眾人依次報出自己和媒體的名字。

 

直到今天我也不明白是為什麽。我報出名字,他立即遞給我一張麵值600歐元的球迷看台票,我像個中了彩票卻不知其價值的傻子,在眾目睽睽之下將信將疑地拿著球票離開。

 

在球迷中間看球,和在媒體看台上是截然不同的感受。120分鍾比賽,每1分鍾都充滿亢奮和驚愕。到底發生了什麽?齊達內點球挑射布馮?是嗎?看不清楚,哦……

 

馬特拉齊接角球頭槌破門扳平比分?大致看清楚了,跳那麽高?!

 

齊達內為什麽被罰下?他真的用頭頂了人?

 

當格羅索射進最後一粒點球,發瘋似地狂奔,我也在看台上和周圍的陌生人瘋狂地歡呼擁抱。這時我驚訝地發現:在這個國籍混雜的看台上,隻有法國人支持法國隊,全世界其他地方的球迷都支持意大利!

 

2006世界杯,意大利VS法國,格羅索射入點球

 

為什麽意大利隊如此討人喜歡?

 

他們不是來自一個髒亂差、不靠譜的國家?意大利人踢的不是一種沉悶、枯燥、缺乏藝術感的足球?意大利球員的外表和他們的創造天賦能夠成正比?

 

決賽後第二天,我去了柏林動物園,駐足貘園外。

 

意大利Mediaset電視台諷刺節目《新聞碎片》有一個著名的“金貘獎”,每天登門頒發給當下最倒黴最出醜的人物,意大利語因此也有了一個新動詞“貘[mò]”。一個人倒黴運或是做壞事被捉現行,我們可以說,他“被貘了”。

 

2015年尤文圖斯賽季開局糟糕,門將布馮和博努奇、巴爾紮利、基耶利尼3大後衛集體領到金貘獎

 

斯帕萊蒂和托蒂鬧矛盾,各領一個金貘獎

 

我像個第一次走進動物園的小孩,對著貘鼻子笑了老半天。我在中國的意大利語課堂上從未學到過動詞“貘”,也從沒有意大利人對我解釋過,但不知不覺中這個詞已進入了我的詞典。

 

這就是意大利,它總是能以某種可愛的方式走進你的心裏。在巴喬、托蒂和皮爾洛靈光閃現時,意大利是一種不言自明的美感;沒有靈光閃現的那些沉悶時段,意大利是缺乏美感的不言自明。兩種不言自明的意大利都是可愛的,它不追求宏大,不標榜深刻,後者相信生命,前者渴望奇跡。

 

大賽期間每天接近15個小時的奔波和寫字,最容易發生的現象是忘記之前寫過什麽。我突然想起,意大利2:0戰勝德國的半決賽前,我曾寫過一篇小文《德國是一個民族,意大利是一種生活方式》

 

喜歡另一種生活方式,總是比喜歡另一個民族更容易。

 

對意大利足球越發漠然

 

 

意大利2006年奪冠以後,我繼續在大賽中跟隨意大利。然而,我對這支球隊是否再取得好成績變得越來越漠然。

 

本次無緣2018年世界杯之前,連續兩屆世界杯上,意大利都是小組賽即遭淘汰,被新西蘭、巴拉圭、斯洛伐克、哥斯達黎加等對手攔下。

 

我不會在這篇專欄裏進行過多的足球技戰術討論和剖析,那樣既沒有趣味也沒有意義。讓我們借用幾個抽象概念來討論意大利足球。

 

2006年奪冠以後,我不喜歡意大利足球的地方在於,他們變得超級自大,一切敘事都圍繞 “原生性”展開,或者說,一切淪為一種原教旨主義的神話教條

 

足球的“原生性”指的是什麽?或者,各國的足球風格,存在獨一無二的“原生性”嗎?

 

足球和汽車、飛機一樣,是現代文明的新事物。20世紀上半葉是足球運動的大範圍內傳播和普及時期,20世紀下半葉,則是“足球技戰術”潮流的跨國大規模傳播時期。

 

足球運動出自英國,一度和橄欖球不分你我。在其發展早期,皮球在球場兩端直來直去,球員在場上的職能和位置非常固定,沒有今天一樣豐富的技戰術,更談不上什麽美感。

 

奧地利和匈牙利等中歐國家最先對足球踢法進行改革。他們根據交響樂團原理,讓球員按照精密的組織彼此換位、協作跑動,進攻和防守此起彼伏、銜接自如,整個球隊像樂團一樣相互協作。

 

意大利足球受匈牙利影響尤其深刻。匈牙利人蔡斯勒20世紀40年代末執教北雪平俱樂部時,稱霸瑞典聯賽,被認為已有“整體足球”雛形,後來他把3名瑞典球星諾達爾-格倫-利德霍爾姆帶到AC米蘭,開創了一個輝煌時代,蔡斯勒也曾進入意大利國家隊教練組。

 

另一位匈牙利教練古特曼則教會意大利人如何培養好後衛,選材偏向技戰術意識好、大局觀出眾的球員,為意大利足球捧起第一座歐洲冠軍杯的切薩雷·馬爾蒂尼就是古特曼的門生。

 

1963年,老馬爾蒂尼成為第一個舉起歐洲冠軍杯的意大利球員

 

意大利足球二戰後的輝煌,和謙虛謹慎的學習精神直接相關。意大利人引以為豪的“鏈式防守”,實際是30年代由奧地利教練拉帕恩開創的。

 

70年代荷蘭足球崛起後,意大利足協的科維爾恰諾教練員培訓班成為學習和研究歐陸各種技戰術潮流的基地。畢業生裏,原AC米蘭和意大利國家隊主教練薩基對後來的意大利足球理念影響最大,薩基就是一個公開的荷蘭足球推崇者。

 

但2006年以後的意大利足球,每一個人都認為自己是世界冠軍,認為意大利足球的一切都是原生的、傳統的、民族的,而且會是生生不息、永不褪色的。媒體也熱衷這樣的書寫。

 

顯然是錯的如果沒有觀念的碰撞,沒有新內容注入,任何一種“傳統”都注定短命。

 

頗為諷刺的是,2006年後整整12年,執教意大利國家隊成績最好的普蘭德利(2012年歐洲杯亞軍),卻是個堅定的改革派。然而,2014年世界杯普蘭德利的意大利隊遭遇滑鐵盧,他立即被抨擊為傳統和現實的雙重叛徒。

 

普蘭德利離開後,我對意大利隊徹底不再有任何期待,不抱以任何熱情。在生活中,我不喜歡任何形式的固步自封,憎惡各種自以為是的傳統,當然也不會給意大利足球某種感情特許。

 

周末上午去公園,有時候我會受到助威聲吸引,隔著柵欄看一陣子當地青少年足球聯賽。每次看到都想罵娘,可憐的意大利小孩,被他們的教練像玩Playstation一樣指揮著每一個動作、每一次處理球。

 

他們是一群從小被洗腦的受害者,相信意大利足球的成功靠的是世界第一的戰術思想,整體戰術比個人技術更重要。

 

然而,除了服從,他們什麽都沒學好,包括最簡單的停球和過人。

 

唯一能製造差異的是黑皮膚小孩,他們像天生免疫於教練的命令,無論教練在場邊如何暴怒也無所畏懼,自由自在,隨心所欲,時不時製造令人眼睛一亮的驚喜。

 

我們討論中國足球“技不如人”,常常愛說中國足球的基礎設施、組織水平、教練素質多麽落後。意大利足球剛好相反,他們“技不如人”,是因為這些年過分地相信自己有多麽先進。

 

“國民性”敘事是馬後炮和意淫

 

縱觀最近20、30年的世界足球曆史,陶醉於“原生性”敘事,為之付出慘痛代價,這樣的足球強國絕不止意大利。

 

第一本關於整體足球的理論書籍作者是科瓦奇

 

荷蘭足球曾相信,阿賈克斯青訓營可以源源不斷地生產出一代代克魯伊夫、範巴斯滕和西多夫,卻忘記了荷蘭足球的成功和60-70年代哈佩爾(奧地利)、科瓦奇(羅馬尼亞籍匈牙利人)兩位中歐教練帶來的先進技戰術理念密切相關。不再有先進理念持續注入,荷蘭足球青訓自然不再先進。

 

克魯伊夫和科瓦奇慶祝冠軍杯

 

巴西足球1970成就三冠王永存雷米特金杯後,軍政權主導了一場“原生性、國民性”敘事運動,試圖圍繞足球打造巴西特色的愛國主義。然而,巴西足球也不是跳著桑巴就自動實現了現代化——1957年,匈牙利人古特曼仍然在聖保羅對巴西教練們講解424陣型,一年後巴西隊依靠這個陣型贏得世界冠軍;也是古特曼把4個舊輪胎綁在球門四角,讓巴西人學會這種簡單實用的射門精準度訓練法。

 

1957年,古特曼在巴西聖保羅

 

成就同樣毀掉了巴西足球昔日的學習精神,出於一種虛幻的王者榮耀,即使瓜迪奧拉想執教巴西國家隊,巴西人也不會同意。在2010世界杯失敗後亟需外來理念的時期,巴西人仍在試圖內部挖潛,任由理念老套的斯科拉裏和鄧加白白浪費了幾年時間。

 

近年在足球大賽上奪得冠軍的都是敢於否定自己過去、謙虛學習他人的國家隊。智利足球大麵積聘用阿根廷教練,兩度戰勝阿根廷贏得美洲杯;克魯伊夫當年在加泰羅尼亞播下了荷蘭足球的種子,巴薩和西班牙國家隊全麵開花;2014年贏得世界杯的德國隊控球技術細膩出眾,不再是昔日意誌當先的戰車;2016年贏得歐洲杯的葡萄牙隊簡直就是自己過去華而不實“傳統”的對立麵。

 

現代足球早已產業化,職業秘訣總是在跨國流動。一個國家積累了某些經驗,形成係統的理論,例如荷蘭足球青訓體係和意大利守門員訓練方法,別國要麽通過引進教練,要麽派人來學習鑽研,這些技巧很快就不再有秘密可言,而且會被改進、調整。到最後,掌握更先進經驗的是別國,而不是荷蘭和意大利。

 

就這支意大利隊的水平來說,讓他們參加世界杯是對歐洲其他球隊的不公平。很多中國球迷舍不得世界杯沒有意大利,是因為他們習慣把世界杯足球賽當成四年一次的大國演義連續劇。每屆世界杯,你都會讀到一大堆拿各國“國民性”說事兒的足球評論,有時候球評家們也回頭說說中國,認為中國足球的問題出在中國人的國民性。

 

熱愛討論“國民性”的球評家和球迷是一群文化蠕蟲,他們在牽強附會的意淫裏編織各種馬後炮——其邏輯基本上可以歸納為:西班牙贏了,是鬥牛士的勝利;西班牙輸了,是牛的勝利。

 

“國民性”球評家們如何詮釋意大利足球擅長防守的傳統?他們說:亞平寧半島過去城邦林立,沒有哪個城邦實力絕對強大,因此,“高築牆廣積糧”保護好自己小城邦的意識深入一代代意大利人的大腦,這是為什麽他們那麽強調防守、擅長防守。

 

可是,既然如此強大的國民性深入骨髓,為什麽意大利足球最近20年再也生產不出巴雷西、卡納瓦羅、內斯塔一樣的好後衛?莫非短短20年間,意大利人就把城邦林立的傳統忘記了?基耶利尼在對瑞典比賽前抱怨,“瓜迪奧拉主義毀掉了意大利後衛”,實際體現了意大利人在當今足球潮流麵前的無所適從。

 

即使沒有瓜迪奧拉和巴薩,基耶利尼也不是巴雷西,不是馬爾蒂尼,不是貝爾戈米,不是卡納瓦羅,上述這幾個名字是誰也毀不掉的

 

還有一種“國民性”敘事來自抄襲。有一本把荷蘭足球吹得神乎其神的英文書籍認為,荷蘭成為現代足球“全攻全守”踢法鼻祖,和該國的加爾文主義傳統密切相關。這一論點在中文球評家中間傳播甚廣,甚至在克魯伊夫去世時也被提及。

 

這顯然是嘩眾取寵的扯淡,在足球評論裏並不罕見。隻不過當作者是外國人,還頭頂著某外國大報專欄作家的頭銜,一幫中國球評家便不加區別地奉為權威和聖明,更何況,它完美地符合中文球評家們對“國民性”敘事的熱愛

 

可是,既然加爾文主義穿透力直抵70年代的荷蘭足球“整體足球”(Total Football),為什麽短短30年間就已成強弩之末?

 

相對於意大利國家隊,荷蘭足球今天的境地更慘,短短2年間,無緣2016歐洲杯,無緣2018世界杯,甚至連意大利一樣的附加賽資格都沒有獲得。加爾文主義力挺的“整體足球”在哪裏呢?

 

如果我們效仿 “國民性”球評家的牽強附會,今天的荷蘭足球倒是很符合加爾文主義救贖論五要點第一點: 全然敗壞(Total depravity),或完全無能力(Total inability)。

 

 

沒有意大利,我寫什麽?

 

在外語學院上學時,每逢足球大賽,德語係的學生總是支持德國隊,法語係的支持法國隊,英語係的支持英格蘭隊……我覺得很荒唐。柬埔寨語、老撾語專業的學生怎麽辦?

 

成為足球記者以後,這種現象變成,報道英格蘭的記者是英迷,報道德國的記者是徳迷,報道法國的是法迷……我還是覺得很荒唐。

 

意大利出局以後,不少人來問我,“那你明年世界杯做什麽?”“你是不是很傷心?”“那你還去不去俄羅斯啊?”

 

我喜歡足球,並不因為意大利,甚至也不因為帶給我最多歡樂的巴薩和巴西,而在於足球本身——足球本身是我無法治愈的童年和青春。世界杯是我的年輪,僅這一點就比意大利的“國民性”、悲劇和缺席更值得去書寫。

 

比利時作家圖森說過:我假裝在寫足球,但一如既往,我寫的是時間的流走。

 

所有跟帖: 

哥寫的不是足球,是歲月~~~~~~~。 -大前兩米- 給 大前兩米 發送悄悄話 大前兩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6/2017 postreply 16:00:39

對應意大利,荷蘭人才凋零的是德國,西班牙,英格蘭人才的井噴式湧現,對比一下介幾國的足球體係應該並不難 -blueVelvet- 給 blueVelvet 發送悄悄話 blueVelvet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6/2017 postreply 17:20:37

散文 -板凳球迷- 給 板凳球迷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16/2017 postreply 17:23:12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