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6 07:46:47 環球時報
http://news.china.com/domestic/945/20170626/30829950.html
國家乒乓球隊上星期六晚間就棄賽風波發表致歉聲明,馬龍等參與棄賽行動的三名運動員和兩名教練員通過個人微博轉發了該聲明,表達認同。然而事情似乎並未完全平息,一些人在網上表示反對運動員們道歉,繼續挺劉國梁。
我們認為,運動員們轉發道歉信是事情朝著緩和方向扭轉的明顯跡象,這種扭轉對中國的乒乓球事業,以及對參與了棄賽的運動員和教練員都是好事。網上輿論這時候不應堵著事態的回落渠道不讓它降溫,這對中國乒乓球和幾位當事人都不好。
這幾天已經發生的事,恐怕很難是一旦剪掉就不留任何痕跡的盲腸。洶湧的輿論想必體育總局都看到了,相應的總結和思考一定在進行之中。但這件事最終怎麽處理,應當由總局和乒乓球隊之間進一步商議。相信經曆了這場風波,大家都會冷靜很多,他們能夠做出更加有利於團結和今後比賽的決定。
為了使總局和乒乓球隊擁有更大空間妥善處理此事,輿論的參與應當大大降下來。既然運動員們在為情義衝動退賽之後道歉了,那麽他們一定認識到了,被他們一時棄之不顧的紀律和職業精神是無論如何要高度重視的。
有人覺得運動員們是“被迫道歉”的,我們想說的是,道歉沒有開心的,但之前做事和事後道歉,人們在後一個時間點的理智程度通常會大大高於之前。運動員們要比外人更了解前因後果,外界不妨尊重他們的最新選擇。
體育之外的大眾之中,一些人有超出了乒乓球事情本身的情緒,並且情不自禁地把這些情緒加在了對運動員們不道歉的要求上。從一定程度上說,這是外界一些人在有意無意擴大、延伸棄賽風波的意義,也是在推動運動員們做社會情緒的代言人。
值得指出的是,乒乓球是舉國體製,劉國梁、馬龍他們都是大明星,但他們與純市場化的明星相比,比如電影明星,還是有不一樣之處。這些體育明星由舉國體製托起,他們也會因此受到該體製的諸多約束。明星的一些權利和紀律的嚴肅性是一對需要盡可能準確把握的複雜關係。
公眾都很喜歡劉國梁,在乒壇的長期叱吒風雲塑造了他的良好形象,但這一切沒有改變一個現實:他是由體製任命的。而這是一個微妙的,同時是決定性的因素。對於他這樣有才幹的人來說,如何在事業的巔峰將這個出身揚長避短,是一個考驗。體製如何讓將帥之才們人盡其用,同樣是考驗。而對中國社會來說,這兩種考驗最終要匯成同一張考卷。
舉國體製為中國體育項目的崛起立下汗馬功勞,同時它也有自身的問題,不能不說,它的成就和問題共同編織了這個體係。改革應該偏向於公眾的嗜好,還是以體壇的主要任務為中心,也是不容易斷然取舍的。我們主張的是,還是把這一切的決定權更多交給體育界,輿論起一個監督作用,但不試圖做發號施令者。
最後,我們希望社會各界都不要對體育界的“家醜外揚”過分看重。外揚就外揚了,這個世界上誰家還沒點醜?我們願意相信總局有足夠的智慧和胸懷處理這起糾紛,劉國梁的高風亮節也能有助於問題的進一步妥善解決。輿論則應多勸和,少刺激對立情緒。幫助乒乓球隊早日恢複平靜,這應是各界的最大公約數。(作者是環球時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