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勝利離不開女排精神更離不開郎平

裏約奧運會結束了,毫無疑問其中最讓中國人興奮的,莫過於女排的勝利。三次大戰奮力拚搏,中國女排終於再次站在奧運之巔。暗淡多年的女排精神再次被大家傳頌,主教練郎平的價值也再次得到彰顯。

郎平帶領中國女排找回了女排精神

張天蔚在北京青年報撰文認為,中國女排以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決絕,以三場生死一線又蕩氣回腸的勝利,表現出這支隊伍具備的紮實的技術功底、團結無間的團隊意誌、奮力拚搏永不言敗的體育精神,和紮紮實實打好每一個球的敬業精神。今天人們感慨的“女排精神”,正是這一切的集成和組合。

經過三場驚心動魄的生死之戰之後,中國女排終於再次站上奧運冠軍的領獎台。有統計稱,昨天上午女排決賽時段,幾乎一半以上的電視機都鎖定在直播頻道,創造了電視轉播的收視奇跡。一度淡出觀眾關注焦點的中國女排,以一種旋風式的姿態,重新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

在奧運會諸多項目中,女排在技術性、觀賞性、競爭性、戲劇性等諸多方麵,都不是最頂尖的項目。對中國代表團而言,26塊金牌雖然為最近幾屆最低,但似乎也不獨缺女排這一塊。

那麽,與“老女排”的輝煌時隔30多年之後,中國女排重新得到萬眾矚目,究竟憑的是什麽?舉國上下爭說女排,又究竟在感慨什麽?

答案似乎隻有一個,就是“女排精神”。

幾乎伴隨著中國女排在裏約奧運會女排四分之一決賽戰勝巴西的同時,報紙、電視、微信朋友圈及各路自媒體上,一個久違了的詞匯重新刷屏。“女排精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成為輿論場上出現頻次最高的熱詞。而當人們驚喜地再次感受到“女排精神”帶來的蓬勃氣勢和自信時,最終的金牌似乎早已被中國觀眾早早地計算進中國的金牌賬簿之中。隨後與荷蘭、塞爾維亞的兩場生死之戰,似乎隻是有驚無險的艱難過程而已。

觀念多元時代,對於“女排精神”自然也有不同的看法和認知。譬如有人在感慨“女排精神”的同時,亦在小心地回避其曾經的政治含義。另一些人則試圖說明,幫助中國女排獲勝的不是抽象的“精神”,而是科學的訓練、國際化的視野、專業化的團隊,乃至郎平的獨特威望帶來的製度變通等等。

一切都對。郎平自己也曾說過:單靠精神贏不了球,還必須技術過硬。但是,其實沒有誰在感慨或敬佩“女排精神”時,是將其視為沒有實力依托的空洞說教或心靈雞湯。贏球必須依靠實力,但有團結一心、永不言敗的精神在,就可能把現有的實力調整、發揮到極致,以發揮最大的效用、取得最大的收獲。而這次我們所看到的,恰恰是一支實力並不被人看好的中國女排,卻在郎平教練的指導和激發之下,拚出了最好的狀態,直至登上最高領獎台。人們不盲,人們感受得到精神力量對女排姑娘們的激勵和支撐。

在人們都在談論女排精神的時候,我們或許更應該關注郎平自己所走的道路,因為郎平的人生選擇更能給中國體育以啟示。張豐在新京報撰文認為, 8月21日的裏約,當中國女排的隊員在場下抱住郎平時,她們就像抱住了自己的媽媽。這支女排身上,打上了深深的郎平烙印。2014年的時候,郎平大膽革新,提拔了幾名年輕隊員,而在對陣巴西的生死戰中,為了加強進攻,她曾一度派上三名主攻上場,這都是典型的郎氏風格。

這也讓人想起1985年她從女排退役的那段時光。很多隊友都選擇了去體委做官,郎平也可以到北京體委去做副主任,對一個退役運動員來說,這是相當誘人的職位。在上世紀80年代,人們可選擇的生活方式不多,但是郎平卻選擇到北師大讀英語,接著馬上出國,到美國去攻讀體育管理的碩士。這種選擇,需要眼光,更需要決斷力。30年前,郎平身上就不缺少這種決斷的能力了。

在中國體育界,郎平是一個真正的特例。她在美國生活艱難,不得不到意大利去打職業聯賽。80年代末,中國人還不知道職業聯賽是怎麽一回事,郎平被譏諷“為了錢打球”。郎平在摩迪納俱樂部打球的時間並不長,但是卻為以後到這裏執教埋下了伏筆,那是世界上最好的排球聯賽,是最好的教練應該在的地方。郎平的“職業性”,讓她一直與排球生活在一起,對排球的熱愛,支撐她走過最困難的歲月。這本身就是體育的魅力,在她身上,你很難看到中國教練那種為了成績瞻前顧後的鼓勵。

這種選擇很郎平,但是很不“中國”。後來,她成為美國隊主教練,並率隊拿到北京奧運會的銀牌。中國的教練裏麵,除了乒乓球和跳水這種絕對統治性的項目,很難向外國輸送教練,尤其是擔任美國女排主教練,需要非常高的英語水平和思考力。有媒體問她兩場生死戰之後都動情落淚的事,翻譯把郎平的落淚翻譯成為“cry”時,她主動更正說:“應該是emotional(容易激動的)。”幾十年來,中國運動員隻有郎平和姚明能夠完全融入美國主流社會。

人們都在談論女排精神,但是也許郎平自己所走的道路,更能給中國體育以啟示。中國代表團中,勇於拚搏、為每一分都戰鬥到底,是每一支球隊的追求,但似乎隻有女排獲得了成功。相比之下,女籃在2015年的時候,還沒有完成新老隊伍交替,男籃則還在為周琦到底該不該去NBA打球爭執不下。在格局上,這都不是世界強隊應該有的風範。

郎平的道路,說到底是一種開放精神。在一個56歲的中國體育人身上,開放精神是彌足珍貴的品質。所謂開放精神,並不是僅指有海外發展的經曆,它還要求勇敢地對自己提出質疑,敢於變化,敢於承擔責任。以郎平的履曆,她早就可以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了,但是她還和隊員一起在健身房訓練。她對世界排壇的格局和新趨勢了然於胸,對中國隊的弱點也一清二楚,這才是中國女排書寫奇跡的關鍵。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