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觀察:為何她能讓兩岸三地“結合”?

來源: qiubit 2016-08-10 18:22:0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445 bytes)

裏約奧運開幕至今,“傅園慧”這三個字在陸媒可能被提到最多次,她的視頻放上youtube短時間內千萬點擊,她的微博短時間內百萬粉絲,這個現象使台灣及英國媒體隨後爭相報道。

在臉書上,許多香港網民笑讚“好可愛”,連一些不狂熱於奧運的台灣網民都轉發她的表情圖,而在講求“我們金牌數量是否贏美國”的中國大陸,她不是金牌銀牌得主,卻用一句“我已經使出洪荒之力”的誇張表情俘獲年輕人的心。

一個傅園慧,得到兩岸三地網民(甚至是對大陸較反感的台灣及香港網民)一致喜愛,因為她反映了兩岸三地九零後、零零後的個性──我愛國,但我要展現自我。

“洪荒之力”爆火,反應出兩岸對自身體育界的反思,以及年輕世代對奧運看法的轉變。

傅園慧引起兩岸三地媒體的關注

大陸運動員在奧運場上,往往背負“為國奪金”的壓力,孫楊在痛失金牌後落淚,大陸媒體的報道角度常是“痛失金牌”,而不是“喜得銀牌”;而運動員在奪得銀牌銅牌後,也往往表示“我可以做得更好,下次奪金。”

傅園慧不一樣。她直接告訴大陸媒體,“我已經使出洪荒之力啦”,我已經盡力啦,為我鼓掌吧!這樣的坦率,在大陸體育界令人耳目一新。

而在台灣,奧運一開幕,網球女將謝淑薇宣布退賽,永不接受“國家隊”號召,因為台灣體育官僚化,她不願意當委屈的選手,這一舉動雖引發一些爭議,但主流輿論,一片支持。 “不要看國家為你做了什麽,看你為國家做了什麽”這種論述在倫敦奧運時還有人買單,如今在網上幾乎銷聲匿跡。

互聯網時代,九零後、零零後開始掌握網上話語權,他們愛國,但不願意失去自我。

傅園慧現象,也證實了兩岸三地的網絡世代,身處於不同政治體製,但心態離奇地相似,每個世代轉變都會有陣痛,但2000年後的變遷,劇烈程度與1980、1990年代大不相同。

兩岸三地的官員,往後恐怕要拿出洪荒之力,好好地麵對,所謂世代交替。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