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一度的奧運會再次拉開大幕,在經曆了開局不利後,中國隊的表現也逐漸走上正軌,女子10米氣槍跳水、舉重、遊泳等項目接連開花,截至目前已有5金3銀5銅入手。
可是,慶祝的歡呼之中總是夾雜著一些不和諧的噪聲,如“未能普及全民體育”“落後舉國體製”“勞民傷財”等罵聲不絕於耳。
裏約奧運開幕日,美國國務卿克裏會見美國奧運代表團
美國則是這些聲音的最大依仗,一些人言必稱美國體育不是舉國體製,不花納稅人一分錢,費用都由讚助商承擔;人家不追求金牌,參加奧運是自發的興趣愛好,美國才是真正的體育大國。在這些人眼中的,美國家庭培養一個運動員,需要自己承擔所有費用,家中的泳池(或者浴缸),就能培養出一個遊泳健將;大街小巷,更是隱藏著無數跑步好手。可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美國人真的不看重金牌?
恰恰相反,不僅美國人視奧運金牌獲得者為國家英雄,美國政府還特別重視金牌的數量。重視到何種程度?每年的經費下發都直接和金牌數量掛鉤,實施績效考核!
美國奧委會每年會將大約5000萬美元分發給其國內40多個體育協會,而美國奧委會的首席執行官布萊克曼特別推崇“績效工資”的分配模式,他就像一個真正的風險資本投資者一樣,根據各個體育協會的將獎牌變現能力來決定資金的發放。
美國奧委會的首席執行官布萊克曼
彭博曾通過查看美國奧委會稅務申報情況,揭開了其資金分配與奧運會獲獎情況之間的聯係。
2004年以後,美國代表團獲獎最多的奧運項目:遊泳、田徑、冰雪運動、體操和速滑,從美國奧委會得到了最多的資金支持,總共大約為2.48億美元。
同時,田徑和遊泳因為擁有更多的單項,這就意味著有機會贏得更多的獎牌,性價比頗高,因此,美國奧委會願意更多地對這兩個項目進行資金上的傾斜。
而足球、籃球和冰球這樣的團體項目,雖然這些比賽最後隻能提供一枚團體獎牌,而且這些項目往往都擁有大量的讚助商支持費用,美國男籃奪冠的概率也不會因為資金的減少而降低,但美國奧委會還是願意撥給他們足夠的資金支持,因為這些項目在美國觀眾中的熱度很高。
再來讓我們看看硬幣的另一麵,由於美國花樣遊泳、舉重和皮劃艇隊在前兩屆奧運會上沒有得到一枚獎牌,美國奧委會也迅速減少了對這些項目的資金支持。其中花樣遊泳項目2015年得到的投入資金降到了近17年的最低值。
而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的美國帆船和馬術同樣在在倫敦奧運會上遭遇滑鐵盧,這也使得美國奧委會對這兩個項目的投入進行了削減,雖然倫敦之前這些項目的表現一直很好。而這些項目未來獲得資金的多寡很明顯要取決於於它們在裏約奧運會上成績。
美國奧委會偶爾也會對非奧運會項目進行支持。為什麽?因為它們可能成為下一個奧運項目,目前仍獲資金支持的壘球和空手道已經注定會出現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上。
因此,對於美國的奧運代表隊來說,獲得更多的獎牌就意味著更多的資金支持;更多地資金支持也意味著可以獲得更多的獎牌。
當然,那些功成名就的體育明星和商業成功的體育項目(如籃球)並不特別需要美國奧委會的撥款,憑借強大的讚助商就足以搞定一切,但是不要忘記,對於這些廣受廣告商歡迎的對象而言,各國都是一樣。
美國體育事業不花納稅人一份錢?
美國體育主要收入確實來自商業讚助。前麵說了大明星大聯賽,讚助商自然是趨之若鶩。但是如果你把目光轉向某個學校的小球隊,想要獲得商業讚助就太難太難了。
因此,美國各級政府想了各種辦法,會給這些讚助企業大量相應的政策和稅收的優惠,個人捐款資助體育事業也可以抵稅、減稅,以變相補貼的方式鼓勵企業個人捐款。
而美國的運動員大量來自公立學校,例如泳壇民將菲爾普斯的學校就是美國中西部著名的大十聯盟(Big Ten)的領頭羊學校。這十所學校都是公立學校,每年從聯邦和州政府獲得大量的撥款(納稅人的血汗錢),而這些撥款很大一部分都是用來給特招的學生運動員發放獎學金。
這些學生運動員從小學到大學有一套完整的體育選拔體係,各個年級都有相應的校隊和聯賽,以中學-大學(NCAA)-職業運動員的軌跡層層選拔。
NCAA(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全稱全國大學體育協會,它是由美國千百所大學院校所參與結盟的一個協會。其主要活動是每年舉辦的各種體育項目聯賽,NCAA的賽事是美國大學生學習之餘最重要的盛會之一。
而這些學生運動員從小學習體育長大,光憑文化課的成績當然進入不了大學,但是大學招收他們正是看中了他們的體育特長,而也不是讓他們來正經上課的。
數額可觀的獎學金確保這些人保持學生身份的同時可以毫無後顧之憂地進行訓練,這些學生大多就讀的也是類似“體育管理”的專業,即使退役也可以向教練、經紀人方向發展。撥款對美國的學校影響到什麽程度呢?曾經有美國的大學,因為財政困難,寧可砍掉一些基礎學科院係,也要保留體育生。
即便在美國,要靠普通家庭的個人力量,就想培養出一名奧運選手,幾乎是不可能的。在如今的競技體育條件下,想要從小自己請教練就摘下奧運金牌,對於普通民眾來說,更是天方夜譚。
而奧運所代表的競技體育更是離全民體育相當遙遠。一個學校使用一筆資金招收100個普通體育教師普及全體學生體育,和使用同樣一筆資金聘請一名高水平籃球教練來帶特招的籃球隊,哪個是普及全民體育,我想是顯而易見的。
菲爾普斯獲得奧運金牌回到家鄉巴爾地摩後受到夾道歡迎
尖叫的菲爾普斯迷妹們
走中國特色的體育道路
奧運會本身就是綜合國力的較量,實際上,中國在體育上的投入遠沒有高到駭人聽聞的地步。世界上各個體育大國,如英國、俄羅斯、日本等,在體育事業上的投入所占國家財政支出的比例更高!
一個更極端的例子則是德國,本屆裏約奧運會德國代表隊424名運動員中,有近200人是由德國軍方和警方培養!德國國防部對待奧運的態度也是非常直白——“奧運獎牌是衡量成功的標尺”。
換句話說,相對地來講,中國花的錢並不多,而效率並不低。對於中國的舉國體製來說,更要緊的是,它為許多貧窮甚至普通人家的孩子提供了一條體育的上升通道,提供了相對平等的機會。
奧運金牌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用錢堆出來的,集中力量辦大事一點也不丟人,實際上,哪個成功的國家都一樣,隻是形式不同。而且隨著祖國的逐漸富強,運動員的培養模式也會趨於多元,中國同樣會在體育競技道路上走出自己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