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在京能參加會議的政治局委員有:
華國鋒,王洪文,張春橋,葉劍英、李先念、汪東興、江青,姚文元,陳錫聯、蘇振華、紀登奎、吳德、倪誌福、陳永貴、吳桂賢,共15人。
如果提名華國鋒繼任黨中央主席,比較確定會支持的有華國鋒,葉劍英,李先念,汪東興,紀登奎,吳德6票。
如果提名江青,確定支持的隻有四人幫4票。江青不會團結人,隻在有上海背景的人中搞小圈子,而且當時人保守觀念也比較強。
如果提名毛遠新,確定支持的會有四人幫加上陳錫聯,倪誌福,陳永貴,吳桂賢8票超過半數。
當然毛遠新當時連中央委員都不是,但這不是不可逾越的困難。下次會上可先提議華國鋒為黨中央代主席,毛遠新留京,增補中央委員,任毛選編輯委員會副主任,這個提議很容易獲多數通過。兩個月後會上再提議毛遠新增補政治局委員,毛選委員會主任加副總理副主席,也會有至少以上8票支持,以後承接大位就順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江青有野心但不傻,還有張姚二人出謀劃策,一定會明白這是篡黨奪權唯一可行的路線,隻能做呂後慈禧而不能做武則天。毛遠新在江青身邊長大,二人情同母子,政治立場一致,這是最好的做法了。
然而華國鋒也不傻,明白如果一旦下次會上表決毛遠新留京升職就被動了,要粉碎的從四人幫變成五人幫不說,還要剛投票支持毛遠新的多數政治局委員即刻自己打臉再投票支持打倒他。所以隻能盡快冒險提前采取極端手段阻止事情朝那個方向發展不可收拾。